share_log

业绩下滑的贝壳,想靠下场拿地打开新增长点

TMTPost News ·  Jan 10 10:23

文 | 雷达财经,作者 | 莫恩盟,编辑 | 深海

“中介大佬”贝壳,也有一颗想当开发商的心?2024年的最后一天,随着上海、杭州年度土拍大戏的收官,贝壳旗下的贝好家在这两大城市接连斩获两宗地块。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其实这并非贝壳首度涉足土地拍卖市场。去年上半年,贝好家已在北京、广州土拍舞台初试锋芒,虽未成功夺地,但其雄心已显。

到了下半年,贝好家再展身手,相继在西安、成都竞得地块,其中成都地块还是贝壳首个自主操盘的项目。再加上此次在上海、杭州两地摘得的地块,贝壳半年时间已将超25亿元的资金花费在拿地上面。

作为贝壳在多个城市拿地的主体,贝好家诞生于2023年7月,彼时正值贝壳升级“一体三翼”战略之际。为了扶持贝好家的业务发展,贝壳招揽了众多知名地产开发企业的精英,并在多个城市注册公司以推进业务的落地。

尽管频繁出手拿地,但贝壳及贝好家强调,贝好家的定位并非传统开发商,而是数据驱动型住宅开发服务平台。贝好家依托贝壳在数据、资金、营销等领域的积累,为开发商、业主方、代建方等合作伙伴提供采取“1+2”模式、以C2M(从消费者到制造者)为理念的综合解决方案。

去年12月,贝好家全国首个到开盘阶段的“1+2模式”合作项目——长安华曦府项目在北京正式开盘。而此次在上海拿地,贝壳还将启动建设“共筑好家”线上社区,让业主参与到地产开发的前期阶段。

而近期频繁参与土地拍卖的背后,贝壳正面临着一定的业绩压力。去年前三季度,贝壳实现营收623.32亿元,但增速较2023年全年有所放缓,而其净利润同比更是下降32.93%。其中,作为贝壳营收支柱的存量房与新房业务,去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均下滑一成以上。

有分析认为,业绩压力下,贝壳涉足土拍市场,或旨在拓展多元化收入来源。作为深耕房产交易赛道多年的实力玩家,贝壳可以凭借其在数据、资金、营销等领域的积累,充分运用C2M模式介入地产开发领域。不过,虽然贝壳资金状况乐观,但鉴于房地产开发为重资产行业,贝壳仍面临诸多挑战,贝好家的能力也需市场进一步验证。

半年花25亿拿地,“中介大佬”想当开发商?

近来,贝壳旗下的贝好家在土地交易市场上频频亮相,并积极参与竞拍,这一举动在业内外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关注。就在2024年临近尾声的最后一天,贝好家在上海和杭州接连拿下两幅地块。

其中,上海地块位于奉贤新城的核心区域,用地总面积15304平方米。经过17轮激烈的竞价,贝好家最终以6.97亿元的价格击败保利置业、象屿地产和天安中国联合体成功拍得这宗地块。这是贝壳首次在一线城市成功拿地,溢价率高达13.89%,成交楼板价约为2.28万元/平方米。

而同一日,贝好家还参与了杭州2024年的最后一次土地拍卖。最终,贝好家与滨江集团、兴耀房产携手,以6.23亿元的成交价拍下杭州钱塘区下沙单元QT0102-14地块。据了解,该地块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成交楼面价为16370元/平方米,溢价率为16.9%。

事实上,在国内的新房和存量房交易市场,贝壳并不是什么陌生的面孔,但在2024年以前,贝壳却鲜少直接下场土拍市场参与拿地。目前,这一情况已悄然发生变化,2024年上半年,贝壳的身影出现在一线城市的土拍市场,下半年贝壳甚至已在多个城市成功拿地。

时间回拨至去年3月,贝好家就曾现身北京土地交易市场。彼时,北京顺义新城两宗地块正式出让。在众多竞拍者中,作为新鲜面孔的贝好家尤为引人注目。不过,该地块最终被北京建工以11.67亿元的价格拍下,贝好家则遗憾地与该地块擦肩而过。

拿地首战失利后,贝好家3个月后又南下广州土地拍卖市场,再次寻求拿地机会。不过,贝好家此次拿地似乎仍只是“试水”,最终荔湾鹤洞路以南AF040134地块被保利发展以约7亿元的价格拿下,贝好家再次与地块失之交臂。

同年7月末,贝好家的拿地之旅终于在西安迎来了曙光。彼时,位于西安市未央区的两宗商住地被贝好家以1.34亿元的底价收入囊中,贝壳借此实现了在公开市场首次拍地成功的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拿地并非由贝壳独立完成。天眼查显示,拍得两宗地块的西安嘉家致和置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1月,注册资本达1000万元。

而其控股股东陕西嘉明志远置业有限公司,由贝好家(西安)置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远大锦源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持股95%、5%。据媒体报道,后者为西安本土公司。

尽管贝壳看似是这家公司的控股方,但有接近贝壳的人士向媒体表示,其背后真正的业主方另有其人,贝好家主要还是轻参与角色。贝壳方面也表示,“这是一次新合作开发项目落地,并非自主开发项目。”

时隔两个月后,贝好家再次传来拿地捷报,其以10.76亿元的成交价在成都独立拿地。但一位接近贝好家的人士曾向蓝鲸新闻透露,此次拿地并不意味着大规模进入开发业务,未来贝好家仍将围绕C2M产品解决方案开展。

然而,据雷达财经统计,2024年以来,贝壳旗下的贝好家已经成功拿下位于西安、成都、杭州、上海等地的5宗地块,拿地总金额超过25亿元。从半年时间花费超25亿元的手笔来看,贝壳的拿地规模已经与一家小型房企相当。

基于贝好家频频拿地的动作,外界不少人猜测贝壳这个“中介大佬”或有意转型为开发商。对此,贝壳管理层曾在去年三季度业绩会上表示,贝壳不是要成为房地产开发商,在长期的商业模式上,贝壳不会使用自有资金做大规模的重资产开发投资。

而在官方公众号近期发布的推文中,贝好家也表示,拿地并不意味着贝好家要成为房地产开发商,或通过大比例出资等赚取投资收益,而是继续验证其C2M产品解决方案的落地能力。

复盘贝壳进军地产开发大业时间线

出手如此阔绰的贝好家,到底是何来头?雷达财经了解到,贝好家背后倚靠着的是主打房地产交易和服务的巨头玩家贝壳。早在2023年7月,贝壳就已成立贝好家事业线。此举,被外界视为贝壳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的标志。

彼时,贝壳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彭永东曾在题为《翻越第二座山,吹响集结号》的公开信中宣布,贝壳的战略将升级为“一体三翼”,并会据此进行相应的组织配套调整。这里的“一体”依旧以房产经纪为核心,而“三翼”则涵盖了整装、惠居以及贝好家三大业务板块。

据了解,贝好家的团队核心人员皆来自龙湖、金地、万科、融创、合景泰富等众多知名的地产开发企业,他们组建了一支集AI算法、数据产品、客户研究、设计建造、营销策划等多领域专业人才于一体的多元化团队。

为了加速业务的快速落地,贝好家此后在北京、成都、西安等多个城市注册了分公司。据经济观察网报道,贝好家目前拥有一支200人左右的精英团队,其中30%至40%的人员做技术产品研发。

不过,在去年拿地时,贝好家相关负责人强调,贝好家的定位并不是传统房地产开发,而是数据驱动型住宅开发服务平台,主要为业主方、开发商等合作伙伴提供“1+2”模式的综合解决方案。

其中,“1”指的是产品解决方案,具体为以C2M为理念,通过大数据分析,利用AI算法洞察和挖掘客户需求,形成精准的产品定位、产品设计方案;而“2”则指的是灵活多样的资金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服务。

目前,贝好家处于前期探索阶段,重点关注中国主要一二线城市的合作机会。而仔细复盘贝壳的拿地策略,可以发现一些细微的差别。在北京、广州两地的土拍市场,空手而归的贝壳更多是在浅浅试水。之后,贝壳以和其他开发商联手的方式在西安摘得首宗地块。直到在成都拿下的地块,才是真正由贝壳自主操盘开发的首个项目。

另据贝壳集团副董事长、贝好家首席执行官徐万刚透露,此次在上海拍得的地块,是贝好家继成都金三H12地块项目之后第二个自主操盘的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初步定位刚需、刚改属性,将全程由贝好家自主操盘,在拿地、定位、设计、营销等各环节,充分体现贝好家的C2M理念,并深化落地贝好家特色的“好产品、好服务”。

贝好家北京区域总经理宋兴华在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表示,一块土地出来后,贝好家可以在15天内“跑出”一份完整的产品方案,“一个地块该不该拿,不是看现在的市场,而是基于未来项目开盘时的市场行情”。

值得一提的是,贝好家其实已经成功将C2M理念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此前贝好家在北京与电建地产合作操盘了长安华曦府项目,而该项目正是贝好家C2M理念落地实施后首个入市销售的项目。

去年12月15日,长安华曦府项目正式开盘。开盘当日,现场超1300人参与摇号选房,仅2.5小时内首推所有房源便售罄,销售额达16亿元。

为进一步落地C2M理念,让用户能够直接参与到未来心仪房子的设计环节中,贝好家在拿下上海的这宗地块后还将以该地块为起点,启动建设“共筑好家”线上社区。

用户只需登录贝壳App进入“共筑好家”页面,即可对地块同步上线的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浏览、评价,这意味着业主可以提前参与到自己新家的建设中来。

此外,雷达财经还了解到,2025年,贝好家将重点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杭州、南京、武汉等十余个城市开展业务,持续以C2M理念推动构建“以人定房、以房定地”的房地产开发新模式。

地产开发实验背后,贝壳业绩承压

频频在土地拍卖市场现身的背后,贝壳当下在业绩方面正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财报显示,去年前三季度,贝壳斩获623.32亿元的收入,相较上年实现8.27%的增长。不过,与2023年全年高达28.2%的增速相比,贝壳的营收增长有所放缓。

利润方面,去年前三季度,贝壳将35.01亿元的净利润收入囊中,但相较上年同期的52.2亿元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降幅达到32.93%。

而将时间线进一步拉长,2021年、2022年,贝壳甚至连续两年陷入亏损泥沼,分别录得5.25亿元、13.97亿元的净亏损。

与此同时,贝壳的毛利率也出现了下滑。去年前三季度,贝壳的毛利率为25.31%,低于上年前三季度的28.79%和上年全年的27.92%。

分业务来看,去年前三季度,存量房业务、新房业务分别为贝壳贡献192.79亿元、205.77亿元的收入,前述两大业务占贝壳同期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0.93%、33.01%。

同期,家装家居、房屋租赁服务、新兴业务及其他分别为贝壳斩获106.62亿元、97.54亿元、20.61亿元的营收,占贝壳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17.11%、15.65%、3.31%。

从营收结构来看,存量房业务、新房业务是贝壳当下最为主要的营收来源。然而,堪称贝壳营收支柱的两大业务,其实在去年前三季度营收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同比降幅分别达到11.98%、10.54%。

不过,从单季度来看,去年第三季度,贝壳的存量房业务、新房业务呈现出一定的复苏态势,前者的营收微降1.43%,后者同比增长30.91%。

有分析认为,尽管贝壳与地产交易相关的业务有所回温,但鉴于房地产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贝壳的两大核心业务营收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不容掉以轻心。而如今越发深度地涉足地产开发业务,贝壳或意在借此增加多元化收入,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事实上,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重要参与者,贝壳坐拥庞大的数据资源,目前贝壳在房产交易方面的销售能力已被市场验证。然而,对于贝壳而言,贝好家在投资拿地、项目定位、产品研发设计、营销运营及成本管控等方面的能力仍需市场的进一步验证与打磨。

传统的房地产投资模式往往遵循“前端决定后端”的逻辑,从投资拿地到开发建设,再到市场营销,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在房地产市场步入下行周期后,这一模式的弊端愈发凸显,导致大量项目滞销。

这种情况下,贝好家便凸显出一定的优势,其可以运用算法对贝壳的海量交易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投资拿地策略与产品定位,以实现更加精准的市场匹配。

而贝好家近来密集的拿地动作,实则是一场大型实验,旨在检验该模式如何跑通以及验证贝壳C2M产品解决方案的落地能力。同时,由于近来土拍市场仍处于相对低迷的时期,贝壳此时拿地或可以用更划算的价格拍得心仪的土地资源。

雷达财经注意到,截至去年9月末,贝壳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合计结余为595亿元,而其同期的短期借款仅3.07亿元。相较于众多现金流压力巨大的地产开发商,贝壳的资金状况其实更为乐观。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鉴于房地产开发是一个典型的重资产行业,对于之前主要聚焦于房产交易服务、缺乏直接开发经验的贝壳而言,随着其在地产开发领域的持续深入探索,贝壳在项目规划与执行能力、资金运作与风险控制、供应链管理与成本控制等方面均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秉持着“一体三翼”的战略布局,贝壳在未来的地产开发领域将掀起怎样一番风云?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