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深扎根 壮主干 繁枝叶中科曙光抢占算力基础设施新高地

Securities Times ·  Dec 26 00:00

计算,从洪荒之初,就为人类持续提供赖以生存的确定性。中科曙光的发端和成长,都根植于计算,并成为持续闪耀于算力星空的一颗璀璨启明星。

建设运营我国首个商业化的城市云计算中心、业内首款液冷存储发布……30年间,中科曙光创新成果多点开花,一方面支撑了重大科学工程建设,另一方面也在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效,加速区域转型发展。

“数字中国”建设潮涌,智算和信创正在给这位计算领域领航者拓展新的羽翼。近年来,中科曙光正在凭借全栈技术优势,凭借强劲计算力、多元融合网络、智能化普惠应用,抓紧占领计算新高地。公司高级副总裁任京暘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明确,“世界充满了不确定,‘选择做先行者’是中科曙光不变的确定。”

独特的全产业链模式

长沙5A级智算中心内,蓝光绿光交替闪烁,浸没液冷计算机高速运转,芯片等计算机零部件就浸泡在电子氟化液的特殊冷却剂中,一边“泡澡”,一边“智算”,减少能耗的同时还能让系统性能提升5%以上。凭借兼具密度高、通用性强、绿色节能于一身,以及层次化、模块化、立体化的创新设计,这里成为长沙智谷的科技新地标。

这就是中科曙光集AI算力与科学算力于一体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它能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提供多元、普惠的算力服务,帮助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智算中心之于智慧社会,就像水利、交通之于农业社会,铁公基、电网之于工业社会,正在成为新一代的基础设施。除了长沙,这些年来,中科曙光智算整体方案已陆续在广东、安徽、浙江、湖北等多地开枝散叶,其中创新方案重要部件全部自研。

快速落地的关键之一,在于中科曙光完整的IT基础设施产业链。与一般的IT类公司不同,中科曙光不仅从事高端计算机、存储、安全、数据中心产品的研发及制造,同时还拓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智能计算等业务版图,演化出一种独特的“芯-端-云-算”全产业链模式,从而构筑起差异化竞争力。

任京暘介绍,“开放、融合、绿色、普惠、服务”是中科曙光深耕计算的五个维度,凭借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全栈智算中心方案能力,公司可以实现“融合”算力供给,推动行业和区域的“智改数转”。

无论与国际巨头相比,还是与国内同赛道玩家对比,这种全产业链模式都堪称独特。要想构建这种模式,往往需要对整个链条各环节、各要素进行培育、把控和整合,挑战极大。

“虽然全产业链,但我们业务都是紧密围绕计算来布局的,计算是中科曙光的核心原点。” 任京暘分析说,中科曙光始终在思考“什么样的算力才是好算力”这一问题,最终答案是,算力能用出去才能产生价值,而用出去的前提往往就是需要全产业链——把算力聚合起来、调动起来、提供算力服务,最终在应用方面发挥价值。

在此模式中,相当比例的核心业务,是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实现的。中科曙光通过参股/控股形式,布局了曙光数创、中科星图、曙光云等多项优质资产。这些“家族成员”,也成为公司业务拓展和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何以发展起来这样独特的“家族模式”呢?任京暘认为,其中的关键词是“水到渠成”:“与一些企业把金融投资作为核心业务模式不同,中科曙光并非专注于股权投资,而是在业务推进过程中,需要布局某项细分产品和技术,就按照商业逻辑顺势种下种子。经过多年发展,最后就水到渠成,(它们)就成为曙光大家庭的一员了。”

曙光数创就是典型代表。这家公司2002年成立,前身为中科曙光集团数据中心产品事业部。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包括人才、技术、市场等多元护城河逐步确立。2011年开始,曙光数创聚焦液冷研发,后来成功实现了冷板式液冷服务器批量生产。2022年又成功登陆北交所,开启新的成长空间。

“中科曙光在股权投资方面,与曙光数创大体一致。这些投资主体本身要发展业务、创新产品,计算系统对他们也能够起到很好的助力。经过长时间大量投入,最终都陆续发展起来。”任京暘表示。

“立体计算”新思路

自成立之初就聚焦算力底座的中科曙光,正在站上算力基础设施化的新风口。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经济社会广泛深度融合的智能时代到来,算力基础设施越发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最为关键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支撑数字经济业态创新和普惠应用的关键保障,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

在任京暘看来,算力基础设施化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且,与这两年驱动力主要来自人工智能相比,今后还会出现更多的驱动因素。“水、电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城市中也布满电网、水网。对比来看,还没有形成城市算网。按照我们的判断,未来社会除了现有的云端算力,同时还会有更多算力站,还有更多算力入户出现。”

但在算力产业发展中,也始终伴随一些痛点。比如,市场诉求永远是“三高一低”——高密度、高效率、高能效比,同时致力于低成本。中科曙光在聚焦算力的过程中,也始终致力于解决这个痛点。

以“一低”为例,“绿色”一直是中科曙光5A级智算五个维度中的重要组成。在长沙智算中心项目中,通过曙光全球领先的浸没式相变液冷技术及多层次节能技术创新,可使整个中心核心系统PUE值最低降至1.04,能耗降低最高达30%。

面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中科曙光又提出“立体计算”新思路,旨在打造一种全新的计算体系构建与运营模式。

“传统计算模式在向数字化生产力转化过程中面临着多重难点。这可以从建、用、生态三个维度来观察:规模优先,架构单一;重硬轻软,技术与场景需求割裂;兼容性与协同性也存在不足。为了应对复杂的计算需求,我们希望能够以立体算力建设、立体应用赋能、立体生态共生,加速算力转化为生产力,进而释放各行业、各区域的发展力。”任京暘表示。

其中,立体算力建设方面,中科曙光拥有多样化算力供应、全局性算力服务与跨壁垒算力调用的三维能力,实现计算资源的多维布局与纵横拓展。立体应用赋能方面,中科曙光可实现广度—全行业、宽度—全场景、深度—全周期的应用三维赋能,针对应用开发进行全流程支持与全场景渗透。立体生态共生方面,中科曙光着力推进数实融合、产学研融合与商业模式融合,完成生态伙伴的角色互补与价值融合。

长沙5A级智算中心就是这一理念的落地样板。目前,这里已吸引上百家企业入驻共建,实现万余个商业应用接入,共同建设更强大的“算力联合体”。未来,中科曙光还将联合更多伙伴扎根区域、辐射全国,协同推进算力产业链立体发展。

任京暘表示,算力发展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映射,与新质生产力息息相关——它既是重要分支,也是其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我看来,未来数字经济对算力的需求会超出传统理念。比如,现在算力的演进速度就已经超越摩尔定律。我们应该顺势而变,进行适度超前的算力布局。”

对于未来布局策略,任京暘介绍,一方面要在产业链上,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另一方面也要侧重于硬件与软件结合,在行业应用方面多下功夫。在这过程中,中科曙光最看重的是“生态”。

“我们要与上下游伙伴一起,把计算产业生态做起来,这样才更有价值。”任京暘表示,市场是全行业、全场景的,以前核心用户都是大型企业,现在大中小企业都存在算力需求。这给上下游伙伴共同成长提供了良好空间。中科曙光会坚持“一建、二用、三生态”的方法论,未来尤其会把生态建设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携手伙伴,把产业做大做强。

深扎根 壮主干 繁枝叶

在2024新年致辞中,中科曙光总裁历军列举了公司未来发展中需要着重把握的几个关键点。

首先,深扎根,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开放兼容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完成包括核心部件、整机系统、基础软件等一系列技术攻关。其次,壮主干,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进一步提升算力基础设施的公共属性、加快算力服务平台建设、关注算力基础设施能耗问题等方面。最后,繁枝叶,构建开放协同生态体系,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创新、包容的算力产业生态。

一言以蔽之,加快构建多元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算力基础设施,夯实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设施底座,才能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自立自强”是通向这条大路的核心支撑。在任京暘看来,要做到此项,有三点非常重要。其一,要敢于啃硬骨头,围绕核心取得突破。第二,要敢于投入,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第三,要长期主义,需要专注,持之以恒。

“研发投入的核心还是技术人才,我们尤其注重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全生命周期培养,让他们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任京暘对证券时报记者介绍,目前,中科曙光的科研团队,已经实现了老中青有机结合,“有返聘的,有来自科研机构和学校的研究员,他们已经形成很好的良性互动。坚守长期主义,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观。通过产学研用紧密耦合,让生态推动产业发展,将是中科曙光通往未来的核心保障”。

“公司不会刻意追求行业地位,而是会继续选择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好。”任京暘表示,中科曙光30年间秉持初心,把计算产业做起来了,对用户和上下游伙伴,都产生了价值。我们坚信,只要继续把擅长的事情做到位,就一定会在行业中拥有自己的位置。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