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微信小店的终局,谷歌已经写了一个版本

TMTPost News ·  Dec 25 10:42

文 | 略大参考,作者|杨知潮,编辑|原 野

微信小店低调得像“黑市”。

零售的生意历来高调,实体零售都会把牌匾做大,开在人流最密集的地方。电商也会利用好每一个入口,恨不得让所有流量经过之处都有商品选项。

但微信却在努力把自己的电商业务“藏起来”。它在微信里没有独立入口——虽然拼多多和京东在微信里都有。它只能通过视频号、搜一搜等入口间接进入。甚至连电商的盛宴“双11”,微信也看起来兴趣平平。

很显然,微信做电商的理念,和所有平台都不一样。按照微信的畅想,微信做电商既不像淘宝模式、也不像抖音模式。相反,它倒是更像一个大洋彼岸的公司——谷歌。

01 最“抽象”的电商

微信小店用一次送礼物的更新登上热点。对于一个上线五天的功能,讨论其能为微信电商带来多大的革命性改变,显然是很难得出答案的。但毫无疑问,它让许多人知道了微信小店的存在。

只是,那些因为送礼物关注到微信小店的人,随即遇到了一个问题:找不到微信小店的入口。

毕竟它没有直接的入口,必须要通过视频号、搜一搜、分享等方式间接进入。它并不存在一个类似“淘宝网”的主站页面。哪怕京东和拼多多都在微信内有一个独立的入口,但自家的微信小店却没有。

图:直接在微信搜索“微信小店”,并不能找到它的入口

太低调了。

这在腾讯产品上并不常见,在此之前,铺天盖地推产品是腾讯营销的一贯打法。去年年底,《元梦之星》几乎把腾讯能用的广告位都用了一遍,其发布会还披露,该游戏首期营销就耗费14亿元。短期内它的光芒压过了当时的任何一款互联网产品。

但在微信电商上,腾讯表现得非常克制,甚至可以说是太克制了。

入口隐秘之外,腾讯也置身于电商大促的热闹之外。有腾讯高管曾经在采访中解释了腾讯对双十一的“淡薄”:微信视频号营销转化与“双十一”节点没有特别强的相关性。对客户而言,视频号更多是一个流量平台。关键在于他们是否选择在“双十一”时段,通过微信小店来提升GMV并实现转化。

很显然, 微信的电商理念和现有平台不太一样。

它不是淘宝、京东式的货架电商——毕竟它连一个电商首页都没有。同时,它也不是快手、小红书式的内容电商——相反,微信对直播带货的态度并不积极。按照晚点LatePost援引微信内部人士的说法, 张小龙并不喜欢直播带货,认为这种模式同质化,又太过吵闹。

微信对电商的真实理念,说起来有点抽象,不容易进行简单概括。但其中有两个关键词是确定的:

首先是生态化。

今年8月,视频号小店正式升级为微信小店,顾名思义,微信电商不再只是视频号的电商,而是整个微信的电商。微信生态里的几个主要入口:小程序、公众号、视频号、搜一搜都被打通。

三季度业绩会上,腾讯管理层表示,微信小店将会被完整纳入微信生态中,以及,会在社交和通信这一侧将某些流量打过去,也会考虑微信小店如何整合视频号等渠道。

简而言之,微信小店没有入口,但处处都是入口。

第二,是张小龙提到的“原子化”。

在各大电商平台忙着双十一促销的11月11日当天,张小龙在腾讯周年庆大会上提到了自己对微信电商的畅想:“商品信息应该成为一个原子化交易组件,能自由地在微信里游走。”

这样的一个电商模式,国内很难找到模板。

02 大号的谷歌独立站?

大洋彼岸似乎有模板——谷歌电商。

相比大名鼎鼎的搜索业务,谷歌电商显得异常低调。它和微信小店一样,完全隐藏在了谷歌的生态内。用户通常只有在谷歌生态下的搜索广告中,才能获得进入商品页面的入口。

图:移动web端的谷歌电商(Google Shopping)页面

其实在2021年之前,谷歌电商还拥有过独立的APP“Google Shopping”,用户可以像逛淘宝一样在其中购物。但2021年4月,这款APP被下架。

自此,谷歌电商就彻底藏在了谷歌生态内部。把张小龙形容微信电商的话换到谷歌身上“谷歌商品信息就像一个原子化交易组件,自由地在谷歌生态里游走。”,也是非常恰当的。

当然,谷歌电商和微信电商也有不像的地方。

现在的谷歌电商,大部分订单并不由谷歌承载,而是跳转至其他电商平台来下单。

而就在一年前,用户还可以直接在谷歌上下单,再由背后的平台和商家发货,这个模式有点类似中国的“聚合打车平台”。如果说Ebay是第三方电商平台的话,那谷歌就是“第四方”。但去年9月,谷歌电商关闭了“Buy on Google",进一步减少对交易的参与程度。

图:Saas平台上对谷歌商家的通知,他们无法再使用“Buy on Google”

从独立APP的关闭,再到“Buy on Google”的取消,可以发现,谷歌的电商业务一直呈现变轻的趋势。如果说一开始的谷歌电商还有一些传统电商的影子,后面的谷歌电商则是完全变成了“导购平台”,更多是在赚流量的钱。

这个理念和微信管理层所说的“对客户而言,视频号更多是一个流量平台”,非常接近。

除了给亚马逊、Ebay们导流以外,谷歌电商生态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独立站。

所谓的独立站,其实就是品牌官网、官方商城APP。今天的苹果官网、小米商城、汽车品牌官网、茅台官方商城,都可以认为是独立站。

而与中国消费者不同,欧美消费者非常习惯从品牌的官网渠道下单。按照欧睿的数据,独立站在美国市场的份额高达2-3成。因此国内许多跨境电商商家都选择建设独立站来销售商品,来补充和替代入驻亚马逊这样的电商平台。

既然做独立站,大家自然要“讨好”网站的主要入口——搜索引擎。

谷歌通过搜索广告、youtube广告,叠加自身的技术能力,以SaaS方案的形式帮助商家“在谷歌上开店”。眼下,谷歌已经瞄准了国内的跨境电商行业,不久前,谷歌在厦门成立了一个跨境电商加速中心,目的是招揽更多中国客户去海外开独立站。

虽然国内独立站不是主流,但国内的微信生态也有一个很类似谷歌独立站的产品:小程序电商。

在国内互联网生态中,小程序已经部分取代了web的功能,微信也承载了一部分“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微信孕育出一个类似“独立站”的产品,也就成了水到渠成。

与谷歌独立站一样,小程序电商也是微信电商生态的关键一环。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品牌,包括迪卡侬、优衣库,都早已在微信生态内拥有独立的店铺。微信小程序开店的SaaS一站式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微盟旗下的重要业务组成。

现在的小程序电商已经不再是单打独斗。前文提到,今年年中,微信电商进行了一次升级,打通了视频号、公众号、小程序等各个模块。而微盟SaaS客服人员透露,眼下的开店解决方案可以同时包括微信小店、视频号、小程序、搜一搜。

也就是说,眼下的整个微信电商已经是一体化的,犹如一个大号的“独立站”。

和谷歌的独立站业务类似,在微信生态里开店的商家,可以拥有更多私域流量。商家可以通过公众号、社群等多种形式留存自己的流量,达到类似独立站的效果。

谷歌和微信电商不止是形式近似,就连两家掺和电商业务的原因也是类似的:广告。

从去年开始,广告就成为了整个腾讯公司增速最快的业务之一。略大参考在文章《腾讯正在从广告主变成广告商》中提到,过去的腾讯广告投入非常高,更多是以广告主的身份参与到互联网广告生意里,但随着游戏行业进入平稳期,腾讯渐渐转变了身份,广告收入在业绩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渐渐变成了广告商。

今年年初,马化腾表示“今年要全力发展视频号直播电商,电商和广告是相辅相成的。”很显然,腾讯做电商,与广告业务息息相关。

谷歌这边,早在2009年的报告中,这家全球广告龙头就把亚马逊当成了潜在对手。

事实证明谷歌和腾讯的判断是对的:eMarketer的数据称,预计到2024年,谷歌在美国搜索广告市场的份额将十多年来首次跌破50%。亚马逊等竞争对手在蚕食谷歌的地位,预计亚马逊今年的市场份额将从2022年的17.6%上升至22.3%——显然,有电商,广告的钱会更好赚。

形式近似、理念近似、甚至动机都近似、那他们的结局会近似吗?

03 “中国独立站”的想象空间

腾讯和谷歌在电商领域还有一个相似点:屡战屡败。

2013年,谷歌曾经推出过一个名为“GoogleShopping Express”的产品,该产品能够像京东和亚马逊一样提供当日送达服务。2018年,谷歌又推出了独立的购物平台“Google Shopping”。两年后,随着大洋彼岸直播带货的兴起,谷歌也有样学样推出了视频购物平台Shoploop。

但无一例外,这些独立的电商产品都没有掀起太大波浪。尽管2012年谷歌就通过“信任商店”勇闯电商赛道,但十几年来,在机构报告中提及美国电商市场份额时,谷歌通常是被忽略不计的。在财报里,电商也没有被单独列出。

腾讯这边的故事也是如此,远的有拍拍网的失败,近的有去年2月,腾讯芸聚宣布转型成品牌推荐平台。在相当一部分投资者看来,腾讯不太拥有做电商的基因。

但这次的结局,很可能有些不一样。

复盘腾讯过去的电商努力,可以发现无论是拍拍网,还是后来的“视频号电商”,腾讯都在与对手进行同态竞争。面对经验更丰富、规模更大的阿里和抖音,腾讯当然没有优势。

但这次,腾讯没有直接竞争对手。某种程度上,腾讯是在开辟一个全新的战场:中国的独立站市场。

在美国,独立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前文提到,美国独立站的市场份额高达20%-30%。比如沃尔玛常年都是美国市场份额前五的电商,仅次于亚马逊、eBay、Temu、TikTok shop这四家大名鼎鼎的电商平台。在欧洲,宜家也是前十大的电商玩家。

在国内,Web的生态已经渐渐萎缩,按照CNNIC的数据,我国网站数量持续多年下滑,直到今年才恢复2%左右的微量同比增长。国内的独立站也并非市场主流,公开资料中的“独立站”信息,几乎全部是跨境电商的相关内容。

但这不代表国内没有独立站的需求,恰恰相反,国内电商环境对独立站有着迫切的需要:

第一,商家有进一步降本的需求。

第二,大商家需要降低对平台的依赖。比如东方甄选推出自己的APP,尽管目前GMV占比并不高,但作为上市公司,这一步它不得不走。

第三,在独立站中,商家能够收集更多的数据,更加个性化地定制UI和服务。对于部分商家而言,独立站更能释放他们的能力。

而这些需求,打通生态后的微信小店都能够部分解决。作为平台的微信,在私域自由度方面一直备受赞誉,这让它具备了承接独立站需求的基础。

当然,开辟全新的战场并不容易,中国电商和美国电商市场也截然不同,独立站模式也未必就适合中国电商。并且从谷歌广告收入被亚马逊部分抢走也可以看到,独立站的流量,似乎有被电商平台侵蚀的嫌疑。

但比起与淘宝、抖音正面竞争,这种差异化的道路终究容易了很多。并且这条差异化赛道的天花板一点也不低,美国市场已经给出了一个参考:20%-30%的电商市场份额——这个比例在国内相当于第二大电商平台。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