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当微软无法靠OpenAI猛拉云业务,Google Cloud“趁虚而入”了

美股研究社 ·  Nov 11 20:24

戳 关注 社长带你港股掘金

微软都是一家极其具有耐心的公司。

来源 |硅星人Pro

微软和Google在同一天发布的最新财报,AI都作为云增长的重点,但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路径。

美东时间10月30日,微软发布2025财年Q1财报,财报数据显示,智能云业务分部收入为241亿美元,略高于市场预期的240.4亿美元,相较于去年统计口径调整后的收入数据,同比增长20%,主要受Azure和其他云服务的推动。

相较于ChatGPT走红后的那几个季度动辄30%的增长,和在电话会里刻意强调的不停翻番的Azure OpenAI用户数,此次微软没能再继续靠着OpenAI给它的云业务带来“爆发式增长”。甚至,微软电话会里,对下一季度Azure的收入增速给出了最近的首次放缓指引,盘后微软股价直接转跌。

相比之下,Google Cloud反而表现更为强劲,Alphabet母公司财报显示,Google Cloud 2024Q3营收为 113.53 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 84.11 亿美元相比大幅增长,同比增长35%。

从ChatGPT爆发开始,所有人都在期待,有OpenAI能力作为外挂的Azure能一骑绝尘,但事实却是从2023年开始,Google Cloud进入高速增长期,世界排名一举超过阿里云,成为世界第三朵云。

当然,从公有云市场来看,Google Cloud和Azure无论是营收体量或者发展阶段来看,都相差甚远,从营收水平上,微软云业务的整体营收在250-300亿美元左右,成为了微软集团贡献第一的业务。但Google Cloud在上季度刚刚突破100亿美元的营收大关,仅占集团收入的13%。

但在AI变成所有人期待的云计算

微软Azure:

摆脱对OpenAI的依赖

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微软都是一家极其具有耐心的公司。在毫无回报的前提下不断押注OpenAI,大规模投资、铺设智算中心,靠传统业务支撑多年,在云这个领域更是如此。

纵观全世界云厂商的发展路线,技术会突然进步,产品会加速迭代,但云的建设永远“急不得”,要一步一步地走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近几年的财务数据都表现平平,但市场依旧对微软云有所期待。我们整理了过去5个季度的智能云业务收入和增速,不受财年Q3、Q4季度统一付款与回收合同的影响,整体的收入的总量和增速都十分平缓。

需要注意的是,在2025财季,微软更改了云分部的数据统计口径,将“Office产品及云服务”拆分出了云的部分和本地产品的部分,调整前企业移动+安全(EMS)归属于Azure,现归属于Microsoft 365 商业产品及云服务,也就是说,将传统和安全业务从Azure中拆分了出去,留下本身与AI更加相关的业务。

从时间线上看,本次财报是一个重要转折点,财报中显示,Azure和其他云服务营业收入增长了33%,包括来自人工智能服务贡献的12%增长。这是Azure首次AI服务贡献超过两位数增长,回顾过往数据,FY2024Q4,AI推动Azure收入增长8%,FY24Q3,AI推动Azure收入增长7%,呈逐渐攀升状态。

也就是说,Azure增速虽然放缓,但AI的贡献在不断提升。这源于过去两年,全面转向AI的客户战略开始逐渐奏效。

2024财年年报中,披露了Azure的客户数据,目前,AzureAI 客户超过 60000 个,同比增长 60%;超过 77,000 个客户已采用 GitHubCopilot,同比增长 180%。

一边,微软加紧了与SAP、Oracle、Dell等IT老牌企业的合作,通过合作伙伴深入传统2B业务;另一边加大投资AI基础设施,芯片提供商 NVIDIA、AMD 等核心企业密切合作,整合软件、电源、模型和芯片方面资源,为客户提供云中 AI 计算的强大能力。

这样的客户战略导致了微软云整体的毛利率不断下降,虽然财报中并未披露具体下降的百分点,但与合作伙伴合作便意味着利润分成,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在加大成本的同时,整体客单价呈现了严重的下调趋势;另一方面对AI算力层面的大规模投资也增加了成本侧的压力。

在资本支出方面,微软集团FY2024Q4资本开支 190亿美元,同比增长 78%,主要用于 Al和云相关投入,FY2025Q1持续增加包括融资租赁获得资产在内,第一财季总资本支出约为200亿美元,同比增长78.6%;其中,与不动产和设备相关的现金支出达到149.2亿美元,同比增长50.7%,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45.8亿美元。微软预计,下一财季公司资本支出将环比增长,突破200亿美元。

当然,Azure作为世界第二的云,此前云方面全面布局得到了持续利用,尤其是在底层基础设施层面,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包括计算、网络、存储、移动和Web应用程序服务,Azure在全球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拥有超过80个可用区域。财报数据也显示,美区业务营业收入历年与其他国家业务呈持平状态。

在财报后电话会中,微软董事长兼CEO Satya Nadella对于上述挑战,也给出了明确的回应:“通过帮助客户应用我们的AI平台和工具,推动了公司新的增长和运营杠杆,帮助我们拓展机会并赢得新的客户。”

至于这些新的客户里有多少来自于微软对OpenAI的“特权”,此次不再被当作重点提及。

在早前因ChatGPT走红,而使得大模型刺激了新一波云计算需求的时候,微软提供的Azure OpenAI因可以让用户更快速更早的使用到当时最先进的OpenAI系列模型,而给微软的云业务带来爆发式增长。在当时的电话会里,你会听到微软的高管主动报告着Azure OpenAI的用户变化,一个季度从几千用户增到几万。但这种独享随着OpenAI在整个模型竞赛中领先优势放缓,以及微软和OpenAI逐渐增加的嫌隙而慢慢变成了微软想要摆脱的“依赖”。

而这次财报后,靠OpenAI猛拉微软云业务的阶段看起来也过去了。

Google Cloud:

靠更加开放而获得营收利润双增

相比之下,Google Cloud的财务表现,与微软的情况几乎完全相反。

回顾过去5个季度Google Cloud的财务表现,在2024Q3连续突破了百亿美元营收大关,并在本季保持住了营收绝对值,同比增速超过预期5%,达到了35%,实现Google Cloud营业利润率达到 17%。

2023年,Google Cloud刚刚迈过盈利大关,年报数据显示谷歌云的运营利润为1.716亿美元,而2022年的运营亏损为1.922亿美元。云厂商从前期投入到规模化降本后盈利,业务模式开始产生正向运营利润是第一大关,从世界范围内看,阿里云也是在2023年开始实现首次盈利后开始持续。

也就是说,抛开AI带来的利好,Google Cloud本身也到达了高速增长的阶段。

财报数据显示,谷歌云的收入主要来自两个部分:Google Cloud Platform(GCP)和Google Workspace。GCP提供了基础设施、平台服务和其他企业服务,也是Google对外提供AI能力的统一出口,对标Azure,GCP对外提供从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到大数据、机器学习、物联网等全方位的云服务,而Google Workspace提供了云基础的通信和协作工具。

高速增长从何而来?财报数据显示,来自于两大板块。一是政府、大企业市场;二是通过PaaS、SaaS产品使用AI能力。

而且,与微软的“OpenAI依赖”不同的是,在世界前三朵云中,Google Cloud是唯一一个同时提供自己的AI模型和第三方AI模型的主要云提供商。甚至在Google Cloud内部,第三方的适配和服务有时被当作比适配Gemini系列模型更重要的任务来推进。

当前它提供的AI产品包括生成性AI聊天机器人Gemini、机器学习Ops工具Vertex AI,以及嵌入Google Workspace以帮助用户简化任务的Duet AI。Gemini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其特点是更高的推理技能和成本效益;Vertex AI提供一套全面的 tools、模型和资源来构建生成性AI应用程序;Duet AI则将AI嵌入到Workspace和GCP等产品中,帮助客户和开发者简化内容创建、代码生成、笔记等任务,以及配套设施、组件、中间件,开发工具等等,一站式进行完成AI部署。

相较于Azure通过与iOpenAI合作提供GPT系列模型,在模型能力上,谷歌通过开源战略和生态部署得到了快速补齐,做到了既提供专有模型也对外提供第三方模型,来获得AI初创公司成为新客户。

尽管财报中并未披露AI客户的贡献,但谷歌CEO Sundar Pichai透露了关键数据:“AI技术的引入绝对会为云业务带来拐点。当前,AI解决方案已经成为Google Cloud的绝对支柱,超过70%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都适用Google Cloud 服务。”

在营收利润双增长的同时,Google Cloud也在积极进行算力布局。财报显示,Alphabet集团Q3 资本开支为 131 亿美元,同比增长 62%, 其中约 60%技术基础设施投资用于服务器包括 TPU 和 GPU,约 40%用于数据中 心和网络设备,公司在 Q3 宣布了超 70 亿美元的数据中心投资,预计 2024Q4 资本开支水平与 Q3 大体一致,2025 年资本开支将会持续增长。

微软Azure和谷歌云在云计算和AI领域展现出不同的战略重点,从云与AI的角度来说,微软更擅长云的部分,而谷歌更擅长AI,微软更注重于长期的技术投资和市场开拓,而谷歌云则在实现快速增长和盈利的同时,也在积极布局AI技术。

但不管是Google短期的增长策略还是微软长期的战略布局,在本季后,都将进入新周期。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