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英特尔被传将“卖身”高通 芯片行业或现超大交易
近日,报道称高通接洽并准备收购英特尔。由于两家公司市值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这家有着强烈收购欲望的半导体巨头有很好的机会尝试达成如此重大的交易。问题在于,交易的成功仍面临很多障碍。
英特尔是芯片业的老字号。高通吞并英特尔将创造历史。这无疑是主要的吸引力所在。“内有英特尔”(Intel Inside)将成为令人惋惜的讽刺。
双方的命运都发生过很大的转变。自2024年初以来,英特尔股价下跌超过50%,在高通被曝出有意收购之前, 9月20日收盘时英特尔的市值为930亿美元。高通股价上涨了近20%,市值为1880亿美元。而就在今年1月,高通的市值还远低于英特尔。现在,它却可以主动出击,考虑进行交易了。
商业方面的理由则较为平淡。高通公司将获得多元化:合并后,高通将降低对手机芯片的依赖(目前约占销售额的75%),因为来自个人电脑和数据中心芯片的收入将增加。
此外,与主要竞争对手台积电相比,英特尔多年来表现不佳,财务状况似乎正处于低谷。据高盛集团预测,这家美国公司今年将勉强实现盈利,明年的营业利润将恢复到30亿美元,2026年将超过70亿美元。其他分析师则认为恢复速度会更快一些。还有比这更好的时机吗?
在英特尔市值的基础上增加三分之一的传统收购溢价,再加上180亿美元的净债务,交易总价可能在1420亿美元左右。如果买家能做到这一点,并通过协同效应加快英特尔的复苏,就有可能进一步获得可观的回报。
据报道,高通的做法是收购英特尔的全部股份。显然,高通不可能全部保留下来。为了安抚反垄断监管机构,高通必须出售资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帮助的,因为它缩小了交易的整体规模。但也会带来不得不以低价出售资产的风险。不可能有简便的方法提前解决问题。可以想想Kroger和Albertsons Companies的例子——两年前,两家公司宣布出于反垄断的原因而剥离旗下的日杂商店业务。直到今年8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才将反对合并的案件告上法庭。
需要安抚的不只是监管机构。帕特·基辛格领导下的英特尔为什么要给予配合呢?没有一家公司的管理团队或股东愿意在股价低迷时进行交易——除非有很高的溢价,或者通过交易被纳入扩大后的公司能够创造一定的价值。
为了筹集实行转型计划的资金,英特尔承受了暂停派息的痛苦。受此影响,8月,英特尔股价暴跌近30%,并且几乎没有反弹。通常情况下,最好应当等待收购目标的股价从打击中略有恢复。这样,股东们才有可能不会觉得自己被占了便宜。
目前,英特尔潜在的替代方案已经浮出水面,让人怀疑被收购是否为英特尔脱困的必经之路,抑或是风险最低的方案。据9月22日报道,收购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Inc.可能会通过“类股权”的方式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这或许比被高通收购更具吸引力。
最重要的是,英特尔作为收购目标,其深层次的运营和战略性挑战或许不能简单地通过所有权的变更来解决。成功的关键在于高通能否更好地驾驭其所希望的收购。当你偏离自己的核心业务,就可能让人产生更大的问号。
信用卡公司Capital One Financial今年2月对同业公司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的收购就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也是在目标公司发布盈利预警后,股价分化促成的交易。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监管风险。总之,即便美国的反垄断机构会迫不及待地打击每一桩并购交易,机会主义的诱惑还是可以大过反垄断方面的威慑力。
这就是问题所在。收购英特尔需要赢得目标公司和监管机构的双重支持,最终的结果将是一笔在战略和财务上都有风险的交易。但这也将巩固高通和英特尔在科技和并购史上的地位。
责任编辑:刘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