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车企为什么不卷智驾了?

Pingwest ·  Jul 17 15:29

最近,腾势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在腾势N7智驾直播中称,比亚迪4000人的智驾团队,每个月仅发工资就要10亿元。

可以说,如今智驾第一梯队之争,首先就是资金实力的比拼。

但是,从目前整个内卷的汽车行业来看,在价格战、低利润的竞争中,愿意持续高投入搞智驾的车企越来越少了。

今年1月,上汽飞凡智驾团队裁员,6月,理想智驾团队大规模缩减。此前被视为核心研发的领域,如今成为了裁员重灾区。

对于智驾系统的研发投入,连华为都高呼太高。今年年初,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2024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提到:“我们的智能驾驶系统成本偏高,30万以上的车才用的起,去年华为车BU亏了60亿。

与当前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前各家猛卷智驾“开城计划”。你方唱罢我登场,你开全国百城,我就开百万公里。以蔚小理、问界、极氪等企业为首的智驾先头部队,将智能驾驶推向消费市场的脚步又往前提了一步。

经过一阵喧嚣,当前高阶智驾进入新一轮技术切换,头部车企们开始向端到端切换,这也对人力、物力、财力带来新一轮挑战。

智驾的高投入与低回报,让整个行业从高呼全栈自研、下半场智能化的热度中冷静下来,甚至很多人开始疑惑:车企不卷智驾了吗?

不卷智驾的原因有很多,智驾需要长期高投入,短期内很难看到利润回报;

很多车企目前难以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开始向智驾动刀,智驾研发人员卷入了裁员风口;

车企已经意识到头部集中效应,不再执着于智驾研发。

毕竟,现阶段来看,车卖得好不好,跟智驾能力其实没啥大关系。

高阶智驾好,车不一定卖得好

今年以来,小鹏的新车动作都是围绕智驾降本,让高阶智驾市场下沉展开的。

7月小鹏发布的新品牌MONA首款新车M03核心卖点就是20万以内的高阶智驾纯电轿车。

与此同时,小鹏最近还公布的新车小鹏P7+将采用纯视觉方案,技术路线持续迭代。

小鹏汽车死磕智驾,但是从终端销量表现来看,智驾并没有从根本上拉动小鹏汽车的终端销量。

今年上半年,小鹏累计交付新车5.2万辆,在新势力交付排名中,不但距离头部排名差距颇大,也落后于极氪、零跑、哪吒。

较早开始高投入搞智驾自研的小鹏,希望抢得低级别市场高阶智驾上车的先机,而实际上,在高端车市场,具备高阶智驾车型销量的占比,车企仍然很少提及。

在终端市场,智驾第一梯队≠销量第一梯队

这也让在汽车行业卷生卷死的当下,死磕智驾成为了非必要选项。

整个汽车行业对于智驾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力争进入智驾第一梯队的车企,纷纷将自研芯片提上日程,而更多车企则放缓智驾投入,转而拥抱供应商。

最近,蔚小理、比亚迪、吉利都传出自研芯片的消息,在智驾研发上依然保持着高投入。与此同时,地平线重组智能驾驶算法团队,发力高阶智驾,杀入供应商市场的竞争。

汽车行业对于高阶智驾的研发已经逐渐清醒:高阶智驾是要有的,但是灵魂不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更何况,做到让用户满意的程度,其实非常难。

五花八门的高阶智驾,用户满意度如何?

车企愿意宣传,用户也对新事物感兴趣。但经过上半年的智驾军备竞赛之后,留下一地鸡毛,似乎没有人真正关注用户的智驾体验到底如何。

目前的智驾系统商业模式基本上是半买半送的阶段,不同车企有自己的收费模式,不过免费体验模式更多。

比如,蔚来智驾推出按月付费的灵活付费模式,2023年的新购车车主,蔚来还免费赠送两年NOP+。

主攻高端市场的理想,则在顶配版本实现高阶智驾标配,用户在为硬件买单的同时,可以免费享用软件服务。

小鹏在Max版本上目前也是XNGP免费的模式。

问界的高阶智驾包今年以来保持着一定幅度的优惠。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搭载高阶智驾的车型,智驾包的费用一年基本不超过1万元。可以说,中国品牌高阶智驾的权益,相比特斯拉来说,更具性价比。

品驾也与一些使用了高阶智驾的车主们聊了聊,关于目前的智驾体验,我们发现,用户们还没有达到非常满意的程度。

  • 蔚来车主ET5车主:现阶段通行效率不够高

2023年购车的小关(化名),在购车时,蔚来赠送了新车主两年的高阶智驾权益。今年4月,蔚来向车主全量推送了增强领航辅助NOP+ 。几个月的使用体验后,小关表示,以现阶段的能力来看,如果是付费模式,应该不会考虑。

在小关看来,NOP+的好处是,可以解放长途驾驶的精力,对于一些紧急情况能够提前预判,避免事故。

但是,通行效率不高。小关日常驾驶中,高速、环路驾驶场景更多,在跟车策略上,蔚来显得不够智能,不是选择最快的车道向前开,有时候变道之后,前方反而有慢车。

其次是跟车距离较大,在高速上是一种好事,但在城区里就不那么好了,经常遇到加塞儿。

面对城区路况复杂,策略不是很灵活,通行效率不如人的驾驶。

  • 小米SU7车主:智驾满1000公里才开启城区智驾

小米在交付3个月就开启了城市NOA交付,但是在小林(化名)看来,小米的智驾模式比较“黑盒”。

在教育车主上,小米堪称一级玩家,虽然小米城市NOA 5月就开启交付,但是小米SU7 Max版车主需要完成1000公里的高速智驾里程,才能开启城区NOA。

同时,小林称,小米SU7车主也看不到自己的智驾里程,以及系统评判标准,相比之下,蔚来会为开启智驾的车主一个系统评分,包括四个维度:疲劳分心、脱手行为、接管速度和智驾里程等。

  • 理想L9 Max版车主:通行效率高,但是……

小梦(化名)对理想智驾的通行效率很满意,在她看来,理想智驾的接管次数很少,这点甚至比华为要好,但是在安全策略上,稍显激进。比如,对于可能入侵车道的非机动车,理想没有减速动作,这点比较激进。

小梦通常选择在人少的高速上会选择智驾,在城区堵车时,起步有点急,这时会选择自己开。

  • 极氪001车主:不像网上评价的那么拉垮

在小何(化名)来看,用智驾与自己开的体验差别依然很大。比如高速跟车,即便跟车距离设置的很近,极氪的智驾系统依然会保持与前车距离较大的模式,所以经常会遇到加塞儿的情况。

最近极氪宣布全系高阶智驾终身免费,此前是后驱智驾版终身免费,其他不搭载激光雷达版本的车型免费送一年。智驾免费后,让很多购买激光雷达版本的车主感觉背刺了。

总结来看:

关于目前阶段的高阶智驾体验,无论什么品牌都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对于一些还没有习惯智驾模式的车主来说,开启城市领航后,驾驶者通常更加紧张,这也来自于大多数人对机器的不信任感。

对于跟车距离和加塞儿情况的满意度,因为每个司机的驾驶习惯不同,智驾与司机的磨合很难达到非常满意的程度。

对于车流量较大的高速行驶,车主对智驾系统的不信任会增加,为了减少麻烦,会选择直接自己驾驶。

对于城区复杂路况智驾的安全性层面,智驾车主的满意度并不很高。

总体来看,很多车主对于高阶智驾依然处于尝鲜阶段,这也意味着,他们不愿意为高阶智驾付费,或者付很高的费用,高阶智驾也没有成为大家购车的主要影响因素。

智驾何时会成为汽车的标配?

现阶段来看,对于用户来说,智驾的噱头仍然大于其实用意义。

而为了智驾科普,今年以来亲自下场直播的车企老板越来越多,在营销上,如何让智驾能力深入人心,对于车企来说,甚至比埋头搞研发更加紧迫。

车企也在想办法,到底如何能够打动用户,什么话术能够让用户深度感知自家产品的智驾能力。

这几年,关于智驾的宣传,随着技术升级也几经“迭代”。

2022年,智驾停留在硬件PK上。大算力芯片、激光雷达以及数量,成为高阶智驾和产品力的代名词,智驾体验进入行泊一体的场景化时代。

2023年,开城竞争如火如荼,但与此同时,智驾也陷入有图和无图之争。

很快,端到端成为共识,车企们也同时意识到,必须在特斯拉FSD进入中国前的窗口期抢跑。

产品层面,汽车市场上,是否具备高阶智驾的软硬件差异,也成为产品高配与低配的分水岭。

或者从根本上说,智驾没有成为标配的前提,是用户依然要为更高的硬件成本付费,以及用户对无法感知的软件能力消费意愿不强。

无论是高阶智驾还是最近火热的robotaxi,就走到了科技+商业的交汇点,那么技术发展到什么阶段才能实现商业化?

车企们也想要一个答案。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