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投资人对美团的“三个误判”

鈦媒體APP ·  Jun 20 10:52

文 | 董指导聊科技

01

第一个误判,形成于2020年前后,市场对于美团的强大,形成很强的预期,认为几乎看不到对手。

定性分析来看,当时的美团,有庞大的商户合作关系、稳定的消费者群体、难以复制的外卖小哥队伍、千锤百炼的高效地推团队、以及消费者在生活服务需求方面的心智占领,怎么看,护城河都是挺宽的。

定量数据来看,当时在外卖市场,美团拥有75%左右的市场份额,和饿了么的格局基本稳固;而到店业务,高达86%的毛利率,也是市场地位的证明。

这么强大的市场地位,令当时不少投资人认为,美团只要想赚钱,那就是谈笑之间。

果然,2019年8月23日,美团财报显示,公司首次实现了整体盈利。而年底数据显示,美团整体毛利率由13.8% 同比上升至 18.7%。即使在疫情初期,美团经营利润率依然在提升。

2019年,美团APP和其他交互口都变更为了统一的“黄色”,当时就有舆论称,美团进入“黄金时代”。公司市值也从2018年最低的2000多亿元开始,相继突破了1万亿、2万亿。

乐观氛围浓厚。王兴和美团也在2019年投资了理想,把目光从主业里,匀了一些出来。

此时的抖音日活数据也不断攀升,也开始尝试电商、到店等业务。2020年8月,抖音推出了“生活服务场景接入方案”,将美团外链换成了抖音商家小程序。也在随后调拨1万名员工成立专门的本地化拓展团队。

但是,业务规模还是不值一提。2020年,41亿元的数据,都值得大书特书。2021年底,抖音生活GTV也不过百亿GMV。

然而,2022年GTV数据就增长了6倍。抖音成为美团本地生活领域重要的竞争对手。

这个误判充分说明,对于互联网相关的许多业务而言,流量才是核心。好比说,你掌握了这个商圈里核心的消费场所,看似无比强大;但不幸的是,别人又造了个新城,有了新商圈。

商流创造业务的故事,也发生在了快递行业。当顺丰和四通一达认为格局基本稳固时,极兔却靠着拼多多的业务,搅动江湖。

02

第二个误判形成于2015年之后,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后,市场便认为,美团酒店业务必然会抢下携程的市场。

乐观的理由有三。首先,高频打低频,已经成为默认的取胜战术。就像屠龙宝刀一样,谁拿到谁成功。美团的使用频率,肯定高于携程。美团的流量,也大于携程。

其次,地推的强大,令对手不堪一击。美团团队尤其地推人员的狼性,和携程团队尤其CEO梁建章的儒雅,形成了显著对比。舆论会感觉,美团都在打仗,而梁建章还在关心人口、教育。这怎么会打不过呢。

第三,事实胜过雄辩。美团低端酒店业务发展迅速,2014年底就超过了艺龙。这个成绩已经证明了团队的能力。

2015年,美团地推团队搞了一场“黄山会议”,从团购转向预定,发力OTA。2016年底,美团高星酒店商务拓展团队扩张,而且还签下了洲际酒店,随后,香格里拉、希尔顿也都陆续入驻。2018年,美团酒店单月间量、订单总量都来到了行业第一。

从这些进程来看,拿下高星市场、抢占携程份额,似乎指日可待。然而,发展却并没有那么顺利。

从美团酒店数据来看,目前平均房价仍在200元左右,下沉第一,但高星占比并不高。

从携程角度来看,公司的毛利率整体稳定,并没有呈现出竞争激烈带来的毛利率下降。疫情结束后,携程的收入也快速改善。就在互联网巨头们自2022年底普遍下跌的过程中,携程股价却上涨了一倍。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大概有三:

首先,从用户端看,高星酒店客户的价格敏感性低,更追求可靠性,改变使用习惯、迁移APP的难度相对较大。更何况,不少还是通过公司渠道预定,也可以报销,没必要折腾。C端常用的补贴大法,效果会打折扣。

其次,从供给端来看,高星酒店也更注重合作的稳定性。稳定性来自两方面,一是系统对接。携程的预定系统已经和酒店内部多个管理系统进行了对接,其他对手如果有新的系统,那就需要酒店付出更多的配合度,这时候难度就加大了。

其次是预定量的稳定。酒店在和OTA签约合作数量时,是逐步、逐批来谈,先看到稳定数据再增加。慢慢攒房间数量,要比C端靠补贴冲量来得慢得多。

更何况,对于高星连锁酒店而言,还要考虑和OTA的稳定关系。避免因一两家店的合作,而丢掉整个合作。我在出行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个情况,携程上可以看到的房间,但是其他平台就显示无房。

这就类似于大客户在台积电能率先用到先进制程一样。同样稀缺的房源,高星酒店一般也会优先考虑合作关系稳定、数据表现稳定的OTA龙头。

而且,当真的进攻到腹地时,任何一家企业都还是会防守一波的。携程知道流量上有不足,所以后来梁建章也出来做了多场直播,有学者风、也有豁得出去的cosplay,也是妥妥拉了一回流量。

这个误判说明,流量当然为王,但是当一个生意是to B、涉及到供应链管理、涉及到品牌定位时,竞争带来的冲击则会被延缓。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大家都减弱了对C端烧钱的力度,取消了“野蛮生长”的打法。

展望来看,也许当低星酒店客户逐渐富裕起来后,他们就会通过美团选择高星酒店;当看到用户流量确实很大时,酒店也会逐渐增加供应。现在许多闭眼报销的公司,也正经历降级。

下沉的故事,在酒店领域也许也会发生。但是,这也已经不是当初打进高星市场的剧本了。

03

第三个误判形成于2023年,市场认为美团在抖音的冲击下,会越来越难。

逻辑似乎是很清晰的。首先,短视频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扛把子。2023年,移动互联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435分钟,其中短视频就有151分钟,占到35%。通过短视频消费的比例也很高。

而在短视频方面,要再造出一个流量玩家,难度非常非常大。

其次,对手的作战力很强。之前美团的一些业务扩张,主打的是团队的高效。但是,字节从创始人到高管到基层,也都是当打之年、且追求效率。

另外,对手很有钱。无论现金流、还是净利润,都是准备充分。可以打闪电战,也可以打消耗战。

但是,美团也不是暮气沉沉的老玩家,而开始迅速应对。

比如,在APP里集成短视频的做法,并不能改变短视频行业的格局,不过倒是也增加了流量、增加了停留时长。比如也再次回到“团购省钱”的心智。还请了胡歌来代言,扩大传播度。

互联网的业务千千万,但核心还是看组织力、看人。在组织力方面,也有了变化。

在互联网老玩家向大公司病开刀时,梁汝波称字节也有了“大公司病”。也许这是字节自我危机的提醒,但双方组织架构确实发生了变化。美团2月份架构的调整,给予市场很大期待,有助于目标统一,可以打硬仗。

另外,美团优选也调整了战略,开始减亏。无论组织架构、还是业务目标,从美团调整的速度来看,美团也值得二月份以来的预期反弹。

04

在这三个误判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不只有“烧钱”一个套路。有重塑流量池的技术创新、有供应链管理的先发优势、也有组织迭代的人才红利。

也可以看到,互联网迭代的快速。没有哪个战略、战术是万金油、必然有效的;没有哪个打法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哪个判断可以从头管到尾。

所以,一些商战,可以提前预判结果;但只要企业家、创业者们,没有躺平、还在寻找机遇。那么,就必然有很多商战,无法预判结果,只能不断跟踪更新。

就像儒雅风的梁建章也可以直播cosplay,国内高端稳住的携程也在开拓海外业务;就像美团的无边界扩张,也一定会遇到障碍,也会通过减亏来调整。

毕竟,迭代,才是探索时代的最佳方式。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