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工商银行行长刘珺:无科技不生产 无科技不发展

Sina Finance ·  Jun 19 17:37

专题: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2024)

6月19日,2024陆家嘴论坛在上海举行,会议主题: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出席会议并从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融合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了对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问题的看法和思考。

刘珺表示,到数字经济时代,所有权要素生产率是围绕科技创新展开的。如果说过去生产要素组合有点像乐高玩具,腿上的零件是腿上的零件,胸部的零件是胸部的零件,那么现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展现方式以及推动方式变成科技基于中心,资金、人力、土地及其他生产要素不断给它赋能,让它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他表示,现在无科技不生产,无科技不发展。

关于如何让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刘珺表示,第一,科技创新速度、维度出现不一样的变化。过去大家一直在说摩尔定律在高速创新的过程中能延续多长时间,是否会有衰减,从目前结果来看,并没有衰减。摩尔定律依然成立,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发展的速度更快,我们看到从人工智能芯片发展速度可以看到,八年间提升的效率是一千倍,这种发展速度告诉大家,可能科技创新的边际效应递减,传统的经济学定律在这个领域可能被颠覆,不知道未来实践会怎样。

第二,科技创新的马太效应出现了一种强化版,赢者通吃,头部效应、头部企业、科技巨无霸,对生态系统的重塑以及对产业的重塑作用变得越来越强大。

第三,我们在提科技创新中可能有一个0到1、1到100的分工,有些人注重颠覆性创新、突破性创新,0到1;有些人在应用端多发挥作用,聚焦1到100。现在大家发现,这个趋势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调整是0到1、1到100,从0到100甚至0到边界,全流程全生命周期覆盖了。这就告诉我们一旦科技巨无霸有了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它可能从0会覆盖到10000甚至更多,你在应用层面下太多的力气,能得到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这种市场份额的成色以及可持续能力有多少,不得而知。

第四,以前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互联网+、科技+,现在好像+的符号作用已经不够了,数字底座以及数据底座变成了通用基础设施,没有基础设施什么做不了,这个基础设施的措施越来越显著。相当于科技及数字经济对所有经济社会的作用是渗透在角角落落方方面面。科技创新无所不在的作用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两个具体表现:首先,科技创新一旦成熟、一旦推向市场,我们会迅速地看到很多小巨人、独角兽,为什么一出来是独角兽,不能有生长过程吗?不是,它一出来有一定规模。其次,如果你的科技创新没有能力,创新未来应用的场景不会太多,可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不会太强。

第五,从人工智能发展角度来看,大家看到更多是人工智能逐渐的变成跟人类智能的平行叙事,过去说的更多的是它能帮我做什么,现在好像不是它能帮你做什么。过去它是客体,你是主体,现在好像它变成类似于平行的主体。这种平行叙事的出现要求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本身两个主体平行存在,在做科技伦理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把两个主体放在一个框架下进行设计,不能站在人类主体角度去设计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约束条件和规则制度,这个在未来不会太适应。

第六,资本市场过去更多是一种平台化的叙事。成立交易所,拥有一个资本市场的平台,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发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可以做分单交易,但是现在发现资本市场的功能被变成无数的微循环,变成无数的生态。

责任编辑:江钰涵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