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卖彩票、开奶茶店、做宠物生意,搞花活的“一心堂”们扩张隐疾显现

Guancha Syndicate ·  Jun 19 17:13

(文/王力 编辑/徐喆)6月15日,《2023医药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暨中国医药物资协会行业发展状况报告》在湖南长沙发布。

报告涵盖了多个医药行业的重要议题,其中包括对“零售药店的发展态势”、“医药新零售的变革路径”等,当前中国医药零售行业快速进入“万店时代”,在药房比奶茶店还多的市场背景下,区域龙头市场地位争夺更加激烈。

6月13日晚间,一心堂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收购重庆市万家康医药有限公司持有的39家药店资产及其存货,收购广西宝芝林药业有限公司持有的29家药店资产及其存货,以及收购阳泉百济大药房有限公司持有的15家药店资产及其存货。

实则除一心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包括老百姓、第一医药等领军企业积极通过并购、自建、加盟等多元化方式,持续扩大门店网络,然而,迅猛扩张的上市连锁药店行业正面临毛利率下滑、费用飙升以及商誉迅速增长等多重挑战。尽管这些药店在争夺市场份额方面表现卓越,但业务快速扩张所隐藏的资金紧张与债务风险已逐渐显现。在此背景下,多家药房开始搞“副业”。

6月6日,第一医药连锁在上海设立了首个宠物友好药店——第一医药陕西南路店。而除了第一医药外,我国六大上市连锁药店的业务范围也均已涵盖“宠物用品”。

另外,一心堂在拓展宠物经济业务的同时,还涉足了彩票销售和足浴业务。然而,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此后,一心堂的部分门店因存在药品串换、超量开药等违规行为,被医保局处以相应处罚。

当前来看,抢占市场份额的下一场争夺是拓展业务。

零售药店竞速“万店时代”,扩张背后乱象不断

据上述报告显示,2023年医药零售行业迈入“万店时代”,六大民营上市连锁药品零售公司积极布局全渠道。

当前来看,截至2023年末全国药店总数达66.7万家,新增约4.4万家,连锁率维持57.8%。连锁门店和单体药店均稳步增长,广东、四川、山东药店数量领先。上海、四川连锁率最高。

从此前披露的2023年各大连锁药房的财报显示,老百姓、大参林、益丰、一心堂等六大民营上市连锁的门店数量均已突破万家,而2024年,连锁药房数量仍在持续。

6月13日,一心堂再度宣布扩张计划,拟通过旗下子公司收购广西、山西、重庆三地共83家药店资产。此举旨在巩固和扩大市场覆盖,提升竞争力并增强品牌知名度。据悉,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一心堂在全国拥有众多直营连锁门店,其中在广西、山西、重庆等地的门店数量也相当可观。

然而,门店快速扩张导致监管困难。就在不久前,国家医保局近期对一心堂部分定点门店存在的违规行为进行了约谈,指出其存在串换药品、超量开药等问题,导致医保基金损失。

近年来,一心堂及其子公司频遭行政处罚和监管通报。自2014至2019年,一心堂涉及多起不合规产品事件。截至目前,其及子公司已近20次受罚。如2023年,广西鸿翔因哄抬口罩价格被罚,上海鸿翔因产品卫生问题受惩,多家子公司还曾因销售假药被罚,且有屡罚不改现象。

此外,多家药房面临着药品售价过高的问题,这一问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许多网友纷纷表示,药店的药品价格往往比网上高出三四倍,甚至存在被捆绑搭售一堆药品的情况。

观察者网对上海市某连锁药房进行了实地走访,据门店药师介绍,他们的薪资构成包括岗位工资、绩效工资、销售额提成以及单品提成等,而药房的绩效考核则主要侧重于销售额和毛利率。因此,药师在为顾客拿药时,首要考虑的往往不是哪款药更适合顾客的病情,而是选择哪款药是任务品种或者毛利率更高。

这也意味着虽专业性强的药师会尽量兼顾利润和治疗效果,但由于业绩压力,许多药师不得不采取“卖药模式”,以追求更高的销售额和提成。

近日,为了应对这一药品售价过高的问题,国家医保局下发了《关于开展「上网店,查药价,比数据,抓治理」专项行动的函》。该行动旨在通过引入网络售药平台的“即送价”以及其他渠道的药价信息,进行药品价格信息监测,并与网络售药平台的价格进行对比,从而治理不合理的高价药品。

这一举措被誉为“史上最严药价治理”,其影响已经波及到零售端,预示着药品价格监管将更加严格。

另一方面,随着阿里、京东、美团、饿了么以及抖音等平台纷纷涉足医药电商O2O领域,它们对线下实体药店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据数据显示,至2023年,网上药店的零售规模已占据医药零售市场的33%,相较于2018年的11%,实现了显著的增长。在零售端日益严格的监管下,为了寻求更高的利润,连锁药房不得不开始探索各种创新的“副业”模式。

药房们花样搞“副业”,一心堂彩票流水达数千万

近年来,随着各大连锁药房的迅猛扩张,上市连锁药店行业正遭遇着毛利率下降、费用高涨和商誉激增等多重挑战。尽管这些药店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上表现出色,但业务扩张背后所隐藏的资金压力和债务风险却逐渐浮出水面。

从财务数据来看,上市连锁药店的业绩增长普遍出现了放缓的趋势。例如,2023年大参林的毛利率较去年下降了2.11个百分点,而健之佳的毛利率也微降了0.26个百分点。除了少数企业如老百姓的归母净利润增速略高于去年同期外,大部分企业的盈利表现并不理想。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业务的快速扩张,这些连锁药店的负债规模也在急剧上升。据相关数据显示,健之佳的短期借款规模在2023年底达到了7.5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72.06%,其在总资产的比重中也大幅提升。同样,一心堂等连锁药店也面临着类似的资金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越来越多的上市连锁药店开始尝试跨界非药业务,寻找新的增长点。一心堂便是其中代表,其不仅在门店中引入了足疗、奶茶等多元化服务,还大胆尝试跨界经营美妆护肤、彩票等业务。仅在2023年,一心堂就在3000家门店中开展了“药店+彩票”业务试点,销售额高达7698万元。

除了跨界业务,这些连锁药店还顺应行业趋势,加大了大健康品类的发展力度。通过售卖新鲜水果、宠物食品、功能食品等多元化产品,它们不仅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拓展自身的业务边界。

本月初,第一医药在上海陕西南路开设了旗下首家专注于宠物健康的药店。该药店设有专门的宠物专区,旨在满足宠物主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提供了丰富的宠物食品、药品和用品等商品选择。此外,宠物专区的商品还同步上线了线上平台,让宠物主能够随时随地便捷购买所需商品。

不仅第一医药,今年年初,益丰大药房就宣布了关于变更注册资本、扩展经营范围并修订《公司章程》的消息,其中明确提到了宠物食品及用品的零售业务。至今,包括益丰、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健之佳、漱玉平民在内的六家上市连锁药店,均已在不同程度上涉足宠物用品市场,将“宠物用品”纳入或新增至其经营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与益丰、大参林等连锁药店在经营范围上新增“宠物食品、用品”的初步探索不同,第一医药的宠物友好药房在宠物市场的布局更为深入和全面。其销售的宠物产品不仅覆盖了宠物用品、食品等基础品类,还延伸至宠物药品、保健品、护理产品等多个细分领域,为宠物主提供了更为丰富和专业的选择。

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多项政策,旨在鼓励药店在确保药品质量的同时,积极寻求多元化经营路径。特别是随着《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落地实施,为药店涉足非药品商品领域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在此背景下,第一医药紧跟政策导向,开设了宠物药店,此举不仅有效回应了市场需求,也进一步提升了药店的整体竞争力。

然而,跨界经营亦伴随着诸多挑战与风险。尽管宠物药品及用品的主要消费人群以年轻群体为主,为药店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但药店在拓展宠物市场时仍需严守合规底线,避免触碰医保政策等敏感领域。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