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携号转网受限难题,运营商与用户需双向推进

TechWeb ·  Jun 17 19:01

TechWeb 文/卞海川

近日,“携号转网受阻”再次热门话题。据新浪科技报道,其在某投诉平台以“携号转网”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的投诉量高达1.6万条。

不过与2019年底《携号转网服务管理规定》刚出台时很难转出不同,最近的报道中“没法转入”的比例增加了许多。比如有用户想从中国移动携号转网至中国电信,但是当地电信营业厅工作人员称暂停受理,中国电信官方客服则是给出“名额满了”的解释。另外一些用户也表示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有些地方需要排队抢名额,有些地方则需要排队数月才能办理。

一件对用户、对行业都有益的事情,为何会出现双向受阻的状况?我们经过更深入的了解后发现,问题并不完全出在运营商一侧。

携号转网是什么?

所谓携号转网,也称作号码可携带、移机不改号,就是一家移动电信运营商的手机用户,转入到另一家电信运营商,享受新的电信运营服务。

携号转网主要包括固定号码携带和移动号码携带两种。号码携带有助于扶持新运营商,促使新运营商快速进入市场。实施携号转网被认为是能使消费者、国家和电信行业三者都受益的举措。

具体表现在,号码携带既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优化市场结构,通过市场的管制措施,实现有效竞争,提高消费者福利。

例如对消费者来说,号码携带可以减少用户的转网成本,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服务,资费水平也有所下降,体会到便利和实惠,同时可以避免因变更号码带来的各种安全风险以及付出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对国家来说,号码携带能节约号码资源;对于行业来说,号码携带可以打破现有电信运营商的优势地位,从而促进市场竞争,优化市场结构。

基于此,2019年12月1日,工信部印发的《携号转网服务管理规定》正式施行,该规定明确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在提供携号转网服务过程中,不得无正当理由拒绝、阻止、拖延向用户提供携号转网服务。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对TechWeb表示,携号转网,是各方应保障的用户权益,所有符合条件的用户转网,都不应该增加人为的限制。

“携号转网推出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运营商之间的有效竞争。如果正常实施的话,最终各运营商之间会达到一个携入、携出比例的均衡,进而推动转出用户多的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用户。”付亮说道。

如何携号转网?

实际上,携号转网业务的办理流程并不复杂,大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编辑短信CXXZ#用户名#证件号码到10086(中国移动)、10001(中国电信)或者10010(中国联通),查询是否具备携入资格,并获取授权码。这里的用户名和证件号码,一般指的是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第二步,确认具备资格后,填写号码信息,选择心仪的套餐,提交入网申请,如不具备资格,可联系运营商了解情况;

第三步,凭授权码,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前往需要转入的运营商网点办理新卡。

因为多地运营商出现限制用户携号转网转网的情况,TechWeb在北京测试了一下携号转网流程,并没有发现限制、拒绝等情况,但工作人员告知TechWeb,携号转网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携号转网需满足哪些条件?

据笔者查询了解,首先要实名入网,现阶段单位证件入网的政企客户应当将号码过户至自然人名下,再申请携号转网携出服务;

其次处于正常使用状态。(非挂失、停机等);

第三是与携出方结清已出账电信费用,如有未出账的电信费用,应与携出方约定缴费时间和方式;

第四是与携出方无在网约定期限限制的协议,或已解除在网期限限制;

最后是距离最近一次携号转网已满120日。

在携号转网的过程中,一些用户发现自己不符合“携号转网”条件,通常是因为和企业签署了明确的在网要求的协议,享受了一些优惠、补贴等,在协议未到期前如果要申请“携号转网”,按照运营商发布的《携号转网服务实施细则》,需解除协议后才能“携号转网”,这是符合《合同法》的要求及契约精神的。而法律、合同、契约精神,应该成为携号转网的基础和最低底线。

写在最后

付亮对TechWeb表示,“携号转网限制“转出”的投诉近年来下降明显,如果用户遇到相关情况,符合转出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向国家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提出投诉。近期,部分运营商出现了限制“转入”的情况有所增加,呼吁有关部门规范运营商的市场行为,避免干预市场竞争。”

我们认为,近期用户遭遇的携号转网的困惑,既有部分运营商对于携号转网不积极的原因,也有用户对于携号转网相关条款缺乏了解的因素,所以要想携号转网能够顺利推进,还需要运营商、用户双向推进,共同努力。从用户侧来看,用户需要了解并满足携号转网的相关条件,如未欠费、无在途业务等,以确保转网流程顺利进行。从运营商角度来看,则应避免人为设置障碍,限制用户的转出和转入需求,确保携号转网过程的透明和公平。只有在双方的积极配合下,才能实现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携号转网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