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擒牛记】全球手机、笔记本需求回暖,中国集成电路出口强劲增长

JRJ Finance ·  Jun 18 15:44

6月13日,在商务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5月中国货物贸易的总体情况。在一些积极因素的支撑下,中国货物贸易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表现符合预期。从行业角度来看,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居产品以及部分高附加值机电产品的市场需求稳定。

以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例,在经历周期性低谷后,电子产品逐步恢复增长。根据研究机构的统计,一季度手机、笔记本电脑全球出口量分别增长约10%和4%,复苏回暖势头明显。在终端产品需求的带动下,5月份中国集成电路出口、进口金额分别增长34.8%和22%。

当前,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趋势明显,本土集成电路产品快速增长,芯片进口额下降趋势开始显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中国出口集成电路887亿块,同比增长8.5%;集成电路产量1354亿块,同比增长37.2%。

为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对行业的影响,我们特别邀请了海南三花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杨文帆,来分享他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看法。杨文帆先生在半导体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和投资中国科技产业。

驱动因素:经济复苏与政策支持

杨文帆认为,中国集成电路出口增长的背后,有几个主要驱动因素。首先是全球经济逐渐从疫情带来的冲击中恢复,许多行业开始回归正常运营,这对集成电路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无论是计算机、通信设备,还是汽车和医疗设备,集成电路都是这些行业的基础和关键组成部分。

其次,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疫情期间采取了逆市扩产策略,提前增加生产能力。这种策略在市场复苏时显示出明显优势,使得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和竞争优势。

此外,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至关重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研发资金支持等一系列政策,中国提升了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提升技术水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出口增长。

半导体产业链的全面受益

在5月份,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金额增长了34.8%。杨文帆指出,这一增长得益于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国产替代策略。从上游设备制造到下游应用企业,各个环节都因此受益。

上游的晶圆制造公司通过扩大产能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了利润空间。下游企业则因产能提升享受到成本降低和市场份额增加的双重红利。这样的良性循环不仅增强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也促进了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

国产化趋势的深远影响

谈到国产化趋势,杨文帆强调,这不仅是地缘政治和经济竞争的结果,也是中国工程师红利和设备国产化提升的共同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大量工程师参与了设备改造和提升工作,显著提高了国内半导体制造的能力。这为中国在高端半导体制造和应用领域提供了更多支持和竞争优势。

杨文帆还提到,中国庞大的人口红利和快速迭代的市场需求,对半导体产业国产化产生了积极影响。例如,国内终端市场的强劲需求推动了半导体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提升,这些产品在全球市场上也具备了更大的应用潜力。

终端产品需求对半导体市场的带动

一季度数据显示,全球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出口量分别增长约10%和4%。杨文帆指出,在终端产品需求的带动下,存储和内存市场将迎来最大的增长机会。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和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的缩短,对高性能内存和存储的需求持续增加。

具体来看,预计2023-2027年间,闪存需求将以21%的复合增长率增长。三大主要市场——客户端、企业和移动设备,到2027年将占全球闪存需求总量的83%。因此,杨文帆认为,存储和内存领域是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半导体细分市场。

综上所述,杨文帆的分析显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是周期恢复和市场需求增长的结果,更是政府支持政策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共同作用。未来,随着国产化趋势的深入和终端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中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本文所载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