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抢着被裁的广汽本田人

ishijie.com.cn ·  Jun 16 12:25

作者|黄 硕

编辑|田晏林

来源|每人Auto

昔日合资巨头广汽本田,还没有从裁员的伤痛中走出。与将近1700名员工“和平分手”,并不能让其走入安全区。相反,这给广汽本田之后的生产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样下去,对社会、对国家会有好处吗?我们应该要有大局观和格局观……而不是仅着眼于眼前的‘卷’。”6月6日,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针对当下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的情绪有些激动。

在这番慷慨激昂的“反内卷”言论背后,一家老牌自主车企的心酸、无奈被展露无遗。

其实在那场论坛上,车企大佬谈及“卷”这个话题,大致分成了两派。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属于乐观派,认为“卷”是一种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

而曾庆洪却直言,这样卷下去不是办法。“企业的目的是什么?是盈利。而盈利又是为了什么,是为社会做贡献,包括交税和提供就业岗位。但现在呢?都在裁员,包括广汽集团也裁了不少。”

没有掩饰,没有遮丑。从去年广汽集团旗下的合资品牌讴歌、三菱陆续退出中国市场,到今年5月中旬,广汽本田被自家员工爆料已启动超千人的大规模裁员,曾庆洪扒开了胸前的“伤口”,鲜红一片。

作为广汽集团旗下仅剩的两大合资品牌之一,广汽本田早在去年就传出裁员消息。那时,公司仅解雇了约900名劳务派遣人员。理由是燃油车销量大幅降低,人员过剩。此举在当时引发了业内不小震动,毕竟这是广汽本田成立25年来首次裁员,占当时广汽本田约1.3万名员工的7%。

而这次,命运的齿轮终于碾向正式工了。据多家媒体报道,此次广汽本田裁员涉及约1700名员工,约占公司总人数的14%。不过,相比其他传出裁员消息的车企,广汽本田可以说是让自家老员工们离开得非常体面了。

排队“争抢”裁员名额

两年前,刚大学毕业就加入广汽本田技术部门的张鹤,最近羡慕起了被辞退的同事们。

自2024年5月,市场陆续传出广汽本田多个条线裁员的消息,张鹤在公司内部却没有感受到太多失落的情绪。只因此次广汽本田以主动离职为主,给出的赔偿政策十分丰厚。

据媒体援引内部人士消息,广汽本田将为离职员工提供“N+2+1.8”的补偿方案,“N+2是标准赔偿,1.8个月可能是奖金。”另外,此次裁员整体集中在5月份,预计会持续到8月。

要不是刚刚参加工作,张鹤就要心动了。他身边的许多老员工更是积极踊跃报名,想趁此机会提前“退休”。“报名的人太多了,听说还得抢名额,赔偿给的比特斯拉(N+3)还多。”

也因此,网上出现了“被别家车企裁员是灰心丧气,被广汽本田裁员是兴高采烈”的段子。的确,在社交平台上,每人Auto很少发现有被裁员工发帖埋怨,更没有听到太多“喷子”的声音。

据张鹤透露,此次裁员目前主要涉及的是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虽然多数属于一线岗位,但他们的薪资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微薄。“有的人一个月,光住房公积金就能有好几千元”。

广汽本田增城工厂

谈到广汽本田一线工人的劳动报酬,张鹤颇有几分自豪。“我们流水线工人的薪资绝对是顶尖的,在国内无论什么行业,几乎都算一流的了。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话,以前还算是拔尖的,现在只能说一般。所以这次有些快退休的老员工主动报名进入裁员名单,拿了几十万的赔偿金,相当于提前退休了。”

按照张鹤的说法计算,广汽本田生产第一线的正式员工,有些月薪高的人可以拿到2.5万元~3万元,另外还有各种补贴。更资深的中层员工,月薪或能达到5万元~6万元的水平,这也与一些社交媒体上传出的赔偿金额比较相近。

钱琳的一位朋友在广汽本田生产线上已经工作了16年,今年已经40多岁的他也被卷进了风暴中心。

但由于级别不高,他的月薪在9000元左右,最后赔偿金只拿了十多万元。“听我朋友说,一位广汽本田一厂最高级别的班长,最后拿到赔偿金高达数十万。”钱琳说。

广汽本田

其实广汽本田曾在回应媒体时提过,如员工自愿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将依法依规、及时地提供经济补偿。“具体数量根据协商情况确定。”

即便自己只拿了十多万元,即便后来只能找到一份月薪4000元左右的保安工作暂时过渡着,但钱琳的朋友已经很知足了。“(赔偿)估计能超过90%的企业了。”

相比张鹤更多担忧年终奖能不能有着落,广汽集团旗下其他品牌的员工,还在担心自己的“饭碗”会不会丢了。尽管兄弟公司给出了比较好的赔偿方案,但处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中,他们还是难免紧张。

一位不愿具名的广汽员工表示,目前自己所在的公司还没有裁员,但内部消息已经满天飞。“今年应该是要裁了,氛围不太好。之前都是一周双休,现在被卷的要搞单休了。”

没人能永远站在顶峰

现在,钱琳的朋友所在的生产线已经完全关停,而这也在许多广汽本田员工的意料之中。事实上,关于裁员他们早做好心理准备了。

最明显的信号出现在2021年。

在此之前,广汽本田在中国市场顺风顺水,是响当当的合资品牌巨头。2020年,该公司凭借年销80.89万辆的成绩,创下历史新高。

但每人Auto翻阅了广汽集团历年产销快报发现,自2021年起,广汽本田累计年销量下滑幅度持续扩大。

2021至2023年,广汽本田销量持续下滑,降幅从3.17%扩大到4.93%,去年更是达到了13.66%。进入2024年,情况并没有好转,5月,该公司单月销量同比降幅甚至超过了41%。若统计今年1-5月的累计销量,同比下滑24.3%的数字也十分刺眼。

要知道,自1999年日本汽车品牌本田进入中国市场后,仅凭雅阁这一款最具代表的车型,就赚得盆满钵满。

1999年,第六代雅阁于合资公司广州本田(后更名为“广汽本田”)正式国产下线,成为本田在华的首个国产车型,同时也是中国市场首批合资B级轿车的代表车型。

当时该车接近30万元的售价,都可以在北京的三环附近买一套60平米左右的房子了。即便如此,雅阁在那一年仍售出了9980辆,帮助广州本田缔造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当年分红”的奇迹。

广汽本田第十代雅阁260Turbo

汪鑫还记得,当年本田雅阁国产,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第五代雅阁曾通过进口的方式引进,靠着高保值率和产品质量在国内拥有了不小的群众基础。第六代雅阁首批国产车型29.8万元的起售价,不仅比当时同级进口车型低了10万元左右,大大拉低了价格门槛。

同时,雅阁也堪称中国市场第一款与全球市场同步的车型,从全球首发到正式国产的间隔期,要快于当时的竞争对手大众帕萨特B5和别克君威。

汪鑫在2008年才终于买下自己心仪已久的雅阁。那是一辆第八代雅阁的2.0L自然吸气+5AT变速箱的版本,裸车花了17.8万元。此后整整15年,他对这辆车都十分爱惜。“对我来说一辆非常好的车,家用的话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

但2023年年底,汪鑫决心换掉这个老朋友。

谈及自己的老雅阁,汪鑫有很多的不舍。卖掉时,这辆车总共跑了10万公里出头,里程算比较少的,车况也不错,因此二手车残值近4.5万元。“当年日系车比德系车好就好在不爱坏,省油而且保值,后期养护费用低。要不是这辆车上年头了,我又有换更大SUV的需求,还真不一定会卖掉。”

在置换新车时,汪鑫没有考虑过新能源汽车,但本田品牌的SUV燃油车他也确实没看上。

特别是横向对比市场上的其他相似车型之后,他认为本田的几款SUV性价比不高,“要么配置低,要么动力没优势。”

另外,他更偏爱6座SUV,而本田在这块市场上处于完全空白的状态。即使王牌车型CR-V和皓影提供了7座版本,但由于空间拥挤,充其量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汪鑫坦言,现在市场上的车型太多了,和2008年那会儿不可同日而语。“雅阁在当年肯定算是一代神车,整体性价比很高,这么多年一直属于躺赚的状态。但现在时代变了,本田车的性价比已经有点跟不上了,大家都在讲智能化,本田却还在比较基本的配置上算计消费者。”

广汽本田车展展台

比如,2023年5月第十一代雅阁上市后,销量并没有如广汽本田预期的那样逐渐增长,反而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从此前动辄一个月能卖1万~2万多辆,降至只有7000辆左右,新推出的能够上“绿牌”的插电混动版(e:PHEV)雅阁,月销量至今也没有破过1000辆。

迫于销量压力,雅阁开启了“以价换量”模式,入门车型终端售价一路下探至不到14万。

然而最无奈的现实是——降价,也很难拯救销量。

其实除了雅阁之外,广汽本田在过去10年间还诞生了飞度、缤智、冠道、凌派,这几款月销量均轻松过万辆的“神车”,但如今全部沦为市场的边缘化车型。2024年,这些车型的月均销量仅在2000辆左右。

现在,广汽本田4S店的销售员张滨已经从最初对自家车型“战败”的不理解,变为逐渐接受和共情了消费者们的选择。

“市场竞争太激烈了,而且现在大家买车也是怎么省钱怎么来。合资车主要还是靠燃油和油电混动,驾控、底盘、三大件虽然有亮点,但也敌不过新能源车的低能耗和政策扶持。”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以广汽本田为代表的合资车企目前遭遇困境,是由于新能源车型水土不服,以及售价相对较高造成的。“说到底还是性价比不高,燃油车多少还有优势,但新能源车已经被比下去了。”

中方团队扛起大旗

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多快?工信部原部长苗圩在2023年底时曾判断,中国汽车市场或在2025年,最晚2026年就能完成新能源渗透率超50%的规划目标,原计划是到2035年完成。

广汽集团“一把手”曾庆洪也表示,其进程已经比原计划提前了10年,外国朋友看到都傻了。“本田、丰田的朋友跟我说,‘不是(还有)10年吗?’”

很显然,他们低估了中国速度。就连广汽集团自己的品牌——广汽传祺、埃安、Hyper昊铂,都在新能源赛道上奋力开垦。

而合资品牌广汽本田,毕竟不是广汽集团一家说了算。现在日本代表也开始着急了。

2024年4月,本田汽车发布了旗下全新电动品牌——烨,并宣布将于2027年之前在中国市场推出6款车型。“烨”品牌旗下的车型,都将基于全新研发的纯电动车专属“W”架构打造(Architecture W)。

本田官方信息显示,新品牌首款概念车“烨GT概念车”的外观由中国研发团队自主设计,将搭载来自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华为智能座舱以及科大讯飞语音控制系统等。“中国智造”“全面拥抱中国科技”也成为此次本田宣发的重点。

烨GT概念车。图/广汽本田官方微博

中方团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已经成为当前诸多合资车企的标准答案,而更多中国供应商的加入,也让传统车企在智能化方面奋起直追。

在纯电动领域,广汽本田于2024年5月推出了旗下第二款车型“e:NP2 极湃2”,上市初期将售价定格在了15.98万元。

极湃2摆脱了极湃1的“油改电”槽点,基于e:N Architecture纯电架构打造,是一款融合了轿车与SUV设计风格的跨界掀背车,在空间、舒适性、驾控、智能化和配置方面也都“卷”起来了。

可以说,这辆车肩负着未来一段时间,广汽本田反攻新能源市场,尤其是纯电动细分市场的重任。

据业内人士透露,广汽本田的中方团队在极湃2上的参与度很高,时下流行的人脸识别、AI语音控制、手势控制、车内美颜自拍、钉钉在线开会等功能,都出现在了这款新车上。此外,在本田一贯强调的驾控乐趣方面,座舱音响还可以模拟Formule E(电动方程式赛车)的声浪。

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与中国企业更深度的合作,代表着外方的产品打造思路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本田,包括其它合资品牌,一定要破除一个心魔,就是‘全球化’。在油车时代,把国外产品同步引进,产品力就稳了。在电车时代,一定要意识到在中国市场造的电车必须远超世界其它市场的水平,某种程度上像开发一个外星科技的产品一样,这才有可能成功。而要做到这一点,第一步就是要让中方的产品团队占主导。谁早放手,谁有机会。”

不过,从近期广汽本田车型投放和未来规划可知,纯燃油车和不能上新能源绿牌的油电混动车型(e:HEV)仍是目前的主力军,虽也在用插电混动车型(e:PHEV)攻入市场,但收效较慢。

广汽本田全新型格e:HEV。图/广汽本田官方微博

在油电混动(e:HEV)和插电混动(e:PHEV)技术和车型的更新迭代上,本田也有着比较清晰的规划。

一位接近本田的行业人士透露,在2025年~2026年这个实施“国七”排放标准的时间节点,本田的e:PHEV插混车型将增加快充功能,并优化电池侵占后备厢空间的问题,同时i-MMD混动技术将更新到4.5代。

尽管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曾庆洪以及一些业内人士呼吁,当新能源渗透率超50%时“油电同权”,这在未来或许会成为现实。

但对合资车企来说,依靠裁员调节生产经营,只能挽救于一时;完全寄希望于政策转变,也不能挽救一世。想要真正把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中,依托中方优势尽快完成转型,可能才是眼下最需要关注的事情。

(文中受访者均是化名)

沟通建议邮箱:gaojian@boyamedia.com

商务需求请联系:13811292543如无特殊说明,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