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食安问题频现,海底捞的高端服务为何不灵了?

lanjinger.com ·  Jun 14 18:39

蓝鲸新闻6月14日讯(记者 孙煜)今年以来,海底捞已经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讨论,6月,被曝出“给顾客二手饮品中喝出药丸”;4月,被曝顾客就餐时发现锅底有明显污垢;1月,海底捞因火锅底料中吃出塑料碎片被罚2万元。

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背后,与海底捞遭遇发展瓶颈不无关系。具体来看,海底捞门店大幅扩张的劲头走向尾声、餐厅翻台率和顾客人均消费保持低位、降本增效下员工的薪资和晋升空间有限,在此情况下,海底捞如何保证给予顾客“超乎预期的优质服务”呢?没有极致的服务,定位中高端火锅市场的海底捞,又将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呢?

此前,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曾经提到海底捞的两种“死法”,在他看来,“一种是管理出现问题,如果发生,死亡过程可能持续数月乃至上年;第二种是食品安全出现问题,一旦发生,海底捞可能明天就会关门,生死攸关。”

扩张失速,单店销售额下滑

30年前,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及其配偶、施永宏及其配偶在四川设立了首家海底捞餐厅,1999年海底捞逐渐走出川渝地区。当时如日中天的火锅企业是比海底捞诞生稍晚的小肥羊,2004年在海底捞首次进军北京的时候,小肥羊已经在全国拥有超过700家餐厅。

然而,凭借极致服务带来的好口碑,海底捞后来居上。2018年9月,海底捞在港股上市,至此也进入了企业发展的快车道。从门店数量上看,2019年到2021年,海底捞在中国大陆新增餐厅数量分别为286家、309家、304家,平均来看,几乎每天都有一家海底捞餐厅开张迎客。中国大陆海底捞餐厅数量从2018年底的430家,迅速扩张至2021年底的1329家。

可以说,海底捞在管理上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持续扩张”的决定,弊端在2021年底逐渐显现。餐厅快速扩张导致门店密度增大,最直接的后果是门店之间对顾客的分流后单店日销售额的下滑。海底捞财报中给出的数据显示,海底捞餐厅的同店平均日销售额从2018年的14万元,直接下降到了2021年的8.74万元,降幅高达37%。2023年底,同店平均日销售额更是下降到了8.49万元。

另一个不良后果则是海底捞餐厅翻台率的下滑。2018年,海底捞在中国大陆餐厅的整体翻台率高达5.1次/天,2021年翻台率已经下降到了3次/天,2023年海底捞餐厅翻台率有所回升,但也仅为3.8次/天。

今年年初,海底捞管理层公开表示,“在整体翻台率没有稳定达到4次/天以上时,不会去进行大规模扩店。”

虽然海底捞2022年开始已经谨慎开店,但依旧是国内最大的火锅连锁企业。截至2023年底,在中国大陆共经营1351家海底捞餐厅。

从门店布局来看,定位中高端的海底捞餐厅,却在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中布局了超过80%的餐厅。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截至2023年底,海底捞在二线城市拥有538家餐厅,占比40%;三线及以下城市拥有518家餐厅,占比43%。对比价格更亲民、定位快餐火锅的呷哺呷哺,海底捞开出了更多的门店。具体来看,呷哺呷哺在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分别拥有309家、202家餐厅,占比分别为37%、27%。

在消费降级趋势下,“穷鬼套餐”盛行,下沉市场中真的能承载这么多的海底捞餐厅吗?蓝鲸新闻从多位来自二线城市的海底捞顾客中了解到,“海底捞餐厅显示人均91元,大家在外出就餐时往往会选择使用优惠券,海底捞目前上线的有价格在229元的工作日双人餐和价格在316元的工作日四人餐。由于餐品份量小,如果两个人就餐往往会考虑四人餐,人均价格在158元。”需要指出的是,二线城市中的其他品牌火锅,往往将客单价控制在80元以内,与海底捞形成较大差异。

海底捞为什么要开出这么多餐厅呢?背后是许诺给员工的待遇和晋升路径,这也是海底捞员工提供“极致服务”的原因所在。

员工待遇与晋升路径遭遇瓶颈

在张勇看来,海底捞的人力资源系统才是独一无二的优势,毕竟海底捞能拥有这样的服务,靠的还是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餐饮行业长期存在人员流动率较高的痛点,海底捞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计件工资制+师徒制”,将员工的利益与餐厅的利益绑定,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从薪酬政策来看,海底捞对于普通员工采取“计件工资制”,员工薪酬与劳动数量、质量直接挂钩,优秀员工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门店利润分红。对于店长等管理人员则采取“低底薪+高分红”的薪酬政策,店经理的薪酬与门店利益直接挂钩。

具体到薪资变动情况,海底捞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公司共有员工15.4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7万人,为近五年来最高,平均薪资9.6万元,低于高峰时期的10.14万元。

“师徒制”则是海底捞人才系统的关键一环,师傅和徒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每一位员工在加入海底捞时,都会获配一位师傅,师傅为新加入徒弟提供一周入职培训,并在其职业生涯过程中定期提供指导及支持,师傅则可以从培训徒弟的过程中获得奖励。

海底捞给店长提供了两套薪资体系,根据海底捞招股说明书,其一是,固定薪资+自身餐厅利润的2.8%;另一种是,固定薪资+自身餐厅利润的0.4%+徒弟餐厅利润的3.1%+徒孙餐厅利润的1.5%。

对于店长而言,不仅可以对本店享有业绩提成,还能在其徒弟、徒孙管理的门店中获得更高比例的业绩提成。这也是导致海底捞门店扩张失速的原因之一,老店长为了获得更高收益,势必会不断加速培养新的店长,开店速度势必加快。

此外,海底捞给员工设定了明确的考核和晋升路径。从初级服务员到高级服务员,从高级员工到店长,从店长到大区经理,每一级晋升的背后都是约三倍的涨薪机会。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晋升路径的支撑是海底捞门店的快速扩张。中信建投电话会指出,在海底捞高速发展的那几年,从普通员工到成为店长最快只需要2年时间。在门店扩张受阻的当下,这条晋升路径已经逐渐失效。

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捞为了对餐厅效率进行优化,在2022年下半年引入了灵活用工模式,按翻台率配置门店人手,并且在节假日等高峰时期启用了假期工,假期工的启用带来的直接问题是培训成本和难度加大,为食品安全问题埋下隐患。

门店扩张速度放缓、同店平均日销售额下滑,与海底捞“师徒制”的人才系统产生冲突,如何保证店员的晋升路径呢?管理层给出的答案是开放加盟、尝试新品牌。

开放加盟、尝试新品牌是好的选择吗?

为了保持企业的成长性,海底捞给出的第一个方法是——开放加盟。

今年3月,海底捞公告称,将引入加盟特许经营模式,管理层也明确表示,此举将有助于海底捞实现进一步的适度扩张。

开放加盟有两个难点,首先,如何保证品质的一致性?其次,如何保证加盟商的收益?

如何保证顾客在直营门店、加盟门店获得一致的体验呢?在6月5日举行的海底捞2023年股东大会上,海底捞董事会副主席周兆呈解释,目前海底捞的加盟更类似于一种托管,整个运营管理团队与体系和直营店没有区别。海底捞并非转向加盟,无论在服务体验、门店管理、运营后台管理以及供应链等方面,加盟店都会和直营门店做到完全一致。

根据海底捞的说法,加盟海底捞更像是一种财务投资,动辄千万的加盟投资金,如何保证加盟商的利益呢?周兆呈表示,“加盟海底捞不是暴利,不要认为加盟海底捞一下就能赚很多钱,餐饮业从来不是暴利行业。”他进一步提醒投资者应理性看待投资回报,“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加盟海底捞也不例外。”

需要指出的是,开放加盟将给海底捞带来更大的管理困难,以“中华火锅第一股”小肥羊为例,企业发展后期“以加盟为主,重点直营”的经营政策严重拖累企业的发展,陆续出现菜品质量降低、消费者体验变差的问题。

海底捞保持成长性的第二个方法是走多品牌发展的路径。在海底捞股东大会上,张勇表示,未来海底捞会考虑多品类、多层级的发展,“目前公司内部做了很多新业态和新品牌尝试,对创新进行弱监管,保证大家的创新有机会落地。”

从目前情况来看,海底捞在主品牌海底捞餐厅之外,近年来开设了海捞火锅、苗师兄香锅、五谷三餐、焰请烤肉铺子等创业品牌。然而,目前新品牌门店数量较少,合计在30家左右。

在海底捞管理层的规划中,未来希望海底捞的店长们可以变成多个店的店长,未来一个店长管理的多家不同业态的门店,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在餐饮行业竞争加剧的当下,这一方法是否能够奏效呢?需要更多实践来证明。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