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618,静悄悄

TechWeb ·  Jun 13 09:27

今年618,比往年安静了不少。

大促正式开始前,淘宝、京东这些老玩家就取消了沿用十年之久的预售模式,没了花里胡哨的玩法,直接甩出优惠方案,说是要回归消费者。

各大平台的头部主播,一个比一个“躺平”,小杨哥早几个月就开始淡出直播间,董宇辉也没放很多精力在618大促上,连一向准备充足的李佳琦,都有心理预期道:“我们迎来了今年的618大促,难不难?我觉得是难的。”

消费者经历过十多年烈火烹油的电商大促热潮后,期待值和新鲜感都在下降。平台商家为了留住消费者,开始疯狂“卷”细节,玩法和动作都走向趋同。

或许电商大促的“安静”,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化繁就简,没有新故事可讲

这几年下来,各大平台的618大促都只剩下两板斧,一是拉长大促战线,二是各种比拼低价。

今年除了京东外,淘宝天猫、抖音、快手这些平台,把促销时间拉到30多天,甚至40多天。比如淘宝天猫从5月20日晚八点正式开卖,活动到6月20日结束;快手从5月20日开始,到6月30日才结束。

对比去年618,这些平台的活动时长基本在20多天、30天左右,今年算得上是史上最长活动期。

从核心策略上看,今年618各大电商平台都在采取简单粗暴的低价打法,巴不得把“优惠”两个字贴在脸上。

淘宝天猫采取跨店满300减50、官方立减85折起、超级红包等促销玩法,强调全程保价,严厉监管“先涨价后降价”的现象;京东除了满300减50,在活动期间还推出百亿补贴日、9.9包邮日、超级直播日等限时活动。

抖快的玩法也大同小异,基本以平台的大额补贴为主。

为了能留住消费者,防止他们流向其他电商平台,各家都在简化流程,给消费体验做加法,希望能营造出“消费者有足够长时间,买更便宜的商品”的购物氛围。

背后的潜台词是:没有新东西可讲。只能在低价和服务上花心思,把握现有存量——当然,这反而是回归消费者本质的做法。

事实上从去年618开始,京东、抖音、快手等平台都“默契”地不再公布“战报”。淘宝天猫更是从早几年开始,就没披露过交易总额。这也从侧面反映出,618大促的整体增速都在放缓,已经到了没必要比成绩的时候。

据星图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618全网商品交易总额的增速已经连续3年放缓,去年同比增长只有14.77%,增速降至近3年来最低点。

也就是说,这些年下来,618大促的边际效应正在加速递减,其创造的价值也无法和过去相比了。

消费回归理智,大促刺激减弱

可以感受到,虽然各家电商平台每年都对外声称要大办618,但在消费者这端,水花是越来越小了。

最近几年,从618到双十一,电商造节的频率越来越高,几乎每个月都有大大小小的购物节,好比说今年5月,淘宝天猫的五一促销、510周年庆、520礼遇季基本和这次618大促无缝衔接,消费者渐渐感受不到大促带来的刺激了。

换句话说,既然平台日常的补贴和打折都不少,消费者就没必要集中在618的节点买东西了,618大促中的一部分流量已经被分散到日常促销中。

另外进入存量时代,竞争激烈之下,各大电商平台都涌入低价赛道,开始追求极致的性价比。

低价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过分追求低价会导致谁都没钱赚,首当其冲的就是商家。一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甚至铤而走险以次充好,让整个市场充斥着价格低、质量差的产品,这反过来又会对电商平台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时间一长,消费者逐渐对这种不合理低价产生厌倦,对电商平台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也产生怀疑。

比如去年618期间,抖音电商珠宝退货率超过90%一事,引发了舆论热议。

因为在抖音直播间中,消费者没法直接“摸到”实物,一些商家就巧妙利用灯光、打光板等设备,让珠宝玉石在镜头前看上去“晶莹剔透”。主播们再用上极具煽动性的话术,像是“含泪补贴”、“只此一天”、“惊爆眼球的低价”等等,促使消费者冲动下单。

但等到消费者拿到手才发现,产品的成色根本没有想象中好。有些直播间甚至“挂羊头卖狗肉”,有消费者反映,他在抖音上买的缅甸翡翠,真实产地是危地马拉,价值是缅甸翡翠的十分之一。但翡翠国标检测不会鉴定原产地,才让很多商家钻了空子。

货不对板、监管不严,成了电商平台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这过程中,一部分消费者也开始重新回归线下消费,追求“摸得到”的产品。

平台造节,也曾人声鼎沸

2013年618前夜,京东在成都的会议室里备战,会议室现场有50多个人和几十台电脑,墙边还放了两台大电视。由于没有足够多的插座,导致电量超负荷跳闸,最好只好临时扯了一根电线接上才勉强撑了过去。

所有人整晚都熬在那里,等待618凌晨的高峰期来临。

据报道,2012年,京东618销售额刚突破了600亿元;2013年迎来一波大爆发,整个活动期销售额超过了1000亿元。

接下来几年,一直把重心放在双十一的淘宝也没坐住,开始主动出击,跟京东618展开正面较量。

京东和阿里,中国两大电商巨头,分别拥有618和双十一两个标志性的电商节,开始你来我往,互相攻占对方领地,竞争逐渐白热化。在这个过程中,大促期间的GMV也被推到了新的高度,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销售神话。

2019年,阿里宣布,当年天猫618的投入规模向双十一对标,“将是史上最大资源投入、最多品牌参与、最大规模让利的618狂欢。”

那一年,天猫在战报上写到,618爆发力比肩双十一,6月16日第1个小时,天猫成交就达到去年全天业绩。京东更是直接甩出2015亿元的交易额成绩单,同比增长高达26.6%。

1718241908954.jpg

京东“战报”截图

一定程度上说,这也是时代风口上的一次盛大“表演”。想当初互联网流量尚未见顶,电商赛道仍有增长可能性,不管是淘宝、京东还是其他平台,都不愿意错过对手的营销狂欢,想要秀自己肌肉,灭他人威风。

回到眼下,电商造富神话已经成为过去式,618大促也只是一年无数个促销活动中的其中一个,电商平台也不再把它当做和对手正面厮杀的“主战场”。

在存量时代下,电商平台动辄几千亿的销售数字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让消费者把消费习惯长期的留存在自己的平台上。

电商节不讲花里胡哨,归于平静,也属正常。(陈妍)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