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双巨头财报报喜: 万亿元级赛道 医药电商迎来拐点

證券市場紅週刊 ·  Jun 12 14:21

目前,医药电商行业发展处早期阶段,渗透率较低,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国家医改政策持续推进,处方药外流趋势将持续提升院外市场总体规模,并加速药店行业线上化率的提升。

医药电商巨头频传利好财报:2023年,京东健康实现收入535.3亿元,同比增长14.54%,归属于本公司所有者的年度盈利21.42亿元,同比增长463.49%;阿里健康实现收入270.27亿元,同比增长1%,净利润8.83亿元,同比增长64.6%。

从经营利润来看,2023年京东健康为8.25亿元,相比上年的-6260万元已经扭亏为盈;阿里健康经营利润为9.51亿元,同比增长74.41%。在疫情期间高基数的情况下,2023年两家公司仍然保持了增长趋势。随着国家取消处方药网上销售限制,加之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医药电商为主要业务的互联网医疗上市公司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扭亏为盈

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主营“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平台业务。2014年,京东健康作为京东集团独立的业务类目开始运营,2017年推出在线问诊服务,2018年推出在线处方服务,逐渐发展成现在的零售药房业务与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业务为一体的主营业务。阿里健康是2014年阿里巴巴联合云锋基金通过收购中信二十一世纪借壳在港股上市,通过收购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公司,启动医药电商自营业务。

两家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医药电商,即在线零售药房自营业务。医药电商的发展始于2005年,先后经历初创期、探索期、快速发展期和洗牌期,行业格局逐渐形成,而政策对医药电商行业的支持力度也逐渐明朗。

目前阿里约有8.1亿的用户流量,京东集团约有5.7亿的用户流量,而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分别得益于京东、淘宝用户群体的导流,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前两大医药电商平台。近年来,两大医药电商的自营业务均保持高速增长:2019-2023财年,京东健康自营业务94.35亿元增长至457亿元,阿里健康的医药自营业务收入从42.27亿元增加至237.39亿元。

背靠京东集团和阿里巴巴,依托其庞大规模的年活用户、供应链、技术等多方支持,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医药电商龙头地位稳固,在强大协同效应之下,医药电商的营收和各经营指标都保持良好增长趋势。截至2023年12月31日,京东健康过去12个月的年度活跃用户数量达到1.72亿,2023全年日均在线问诊咨询量已超过45万。截至2024年3月31日,天猫健康平台的年度活跃用户达到3亿,天猫健康平台已服务商家超过3.5万,同比增长28%;且其在线自营店的年度活跃消费者数量保持稳定,累计会员数增长至7700万,相应其ARPU同比增速17.2%,同时,慢病用户DOT时长同比增长7.6%。

此外,新冠疫情大幅提高了To C赛道消费者渗透率与行业整体被重视程度。

相比线上零售,线下药房效率较低。传统线下零售药房高度分散,削弱了其在定价谈判中的议价能力;与此同时,线下药房易受效率低下及相对较高的运营成本的影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年中国前五大线下药房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86.1天,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33.8天,因此消费者越来越多地被线上零售药房所吸引。

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医药电商开始受到国家有关政策的大力支持,而处方药外流极大程度提升了医药电商的渗透率和市场空间。

渗透率持续提升

互联网医疗涵盖医药电商、在线诊疗、健康疾病管理及内容平台等To C端业务模式,以及数字化基础设施、线上企业服务等To B端业务模式,其中医药电商受益于药品及非药品线上销售渗透率提升及处方外流等趋势,市场规模最大,盈利模式最具确定性。

目前,医药电商行业发展仍处早期阶段,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药品终端市场分为零售端和医院端,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药品终端销售额为17747亿元,其中绝大部分为线下销售。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趋势深化、慢病发病率上升和有利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之一。因此,受到药品供应多样化和用药需求不断增长的驱动,中国医药市场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中国医药电商作为医药流通的渠道之一,受益于全渠道的增长趋势,其交易规模逐年增长。零售端来看,在线零售药房销售规模近年增长迅速:2015-2021年,线下药店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7.1%,而在线零售药房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51%,远高于线下药店市场。

但是,就整个药品终端销售而言,目前线上渗透率仍较低,根据京东健康招股书,2019年中国仅有2.4%的药品通过院外在线零售药房分销。不过,随着国家医改政策持续推进,处方药外流趋势将持续提升院外市场总体规模,并加速药店行业线上化率的提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估计中国门诊药品销售额中高达87.6%可以在院外流通,而该销售额中高达32.5%可以在线上分销。除药品外,在线零售药房还销售医疗器械及营养保健品,医疗健康产品化性质及慢性病相关的重复性购买需求预计会迅速扩展该等医疗健康产品的线上渗透率。相比消费品约25.9%的线上渗透率,2019年院外药品销售中仅7.6%的药品通过线上分销,医疗器械零售中仅16.8%通过线上分销,因此预计到2030年,27.5%的药品将通过院外药品销售渠道进行线上分销,40.9%的医疗器械将通过医疗器械销售渠道进行线上分销。

2019年,中国在线零售药房市场规模为1050亿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中国在线零售药房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张,并分别于2024年及2030年达到人民币4560亿元及人民币120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34.2%及17.5%。

互联网医疗大有可为

京东健康主营业务中,除自营零售药房外,还包括在线平台和全渠道布局业务,其中在线平台通过单独合同条款按销售额比例收取佣金和平台使用费,全渠道布局业务(O2O药店配送)根据销售额向参与布局的药店收取佣金。

京东健康零售药房在自营、在线平台和全渠道布局相互之间可以产生强效的协同运营,以满足用户对多样化的产品选择、有竞争力的价格和灵活的快递送达时间的需求。虽然这两类业务收入占比不高,但已经呈现较好增长。

例如,2023年,京东健康的平台、广告及其他服务业务实现收入79 亿元,同比增长23.7%,主要得益于加大流量支持力度、推出入驻优惠政策等,平台商家数量及销量增长,2023年公司第三方商家数量超过5万家,相比上年翻了一番。

阿里健康同样看好广告业务,近期以135亿港元对价,通过发行股份加部分现金的方式,收购了阿里巴巴集团天猫平台上医疗健康商家的独家广告营销审核权。

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业务同样前景广阔。新冠疫情的暴发迅速推动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进而培养患者的线上问诊习惯,互联网医院以实体医院作为主体,拥有扎实稳定的医生资源和品牌影响力,且能够将线下诊疗延伸至线上平台,在吸引潜在线上用户方面更具优势。

目前,京东健康的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面的在线服务平台,与在线零售药房业务无缝连接,目前已与知名专家合作共建了16个专科中心,实施教育培训计划,吸引更多医生及专家加入平台,拥有65000多名自有和外部医生。

阿里健康通过天猫、淘宝、支付宝、高德等终端为用户提供包括中医、体检、问诊、挂号等线上线下一体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3月31日,与阿里健康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超过22万人,同比增加2万余人。日均问诊量增长至11045次,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收入达9.58亿元,在高基数基础上同比增长2.6%。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