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奥瑞金“硬刚”中国宝武,中粮包装鹿死谁手?

Laohu Finance ·  Jun 11 20:56

溢价5%,奥瑞金欲用55亿元博取一个未来。

6月7日晚间,易拉罐龙头奥瑞金发布重大资产购买预案,想要通过现金方式一口气将中粮包装全部已发行股份收入囊中,进而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奥瑞金行动之前,中国宝武便已经盯上了中粮包装。去年12月6日,中粮包装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宝武已经联合国新投资,对中粮包装发起全面要约收购。

事实上,奥瑞金和中国宝武之所以“火药味”十足,是因为无论谁顺利拿下中粮包装,都能在二片罐市场占有率上,远远将对方甩在身后。

拟55亿要约收购中粮包装

奥瑞金欲通过要约收购中粮包装巩固自身的“江湖地位”。

近日,奥瑞金发布公告称,拟通过下属华瑞凤泉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境外下属公司(华瑞凤泉发展),以每股要约股份7.21港元的要约价,对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包装全体股东发起自愿有条件的全面要约,以现金方式收购中粮包装全部已发行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奥瑞金是国内金属包装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公司主营业务是为各类快消品客户提供综合包装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产品为金属包装产品及服务,为客户提供满足产品需求的三片罐、二片罐金属包装及互联网智能包装等创新服务,同时为客户提供灌装OEM一体化综合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公告发布前中粮包装6.87元/股的最新收盘价,上述要约收购价溢价约5%,中粮包装股价随之产生反应。

同花顺数据显示,6月11日,港股中粮包装早盘高开3%,截止当日收盘,股价报7.04港元/股,涨2.475%。

从股权结构来看,截止本预案签署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大股东,持有中粮包装29.70%的股权;奥瑞金实控人周云杰则通过奥瑞金发展、湖北奥瑞金间接持有中粮包装24.40%的股份,奥瑞金为中粮包装第二大股东;第三大股东张炜则持有公司22.01%的股权;中粮包装董事持有公司0.87%的股权,以及公众股东合计持有公司23.02%的股权。

而据奥瑞金披露,中粮包装的第三大股东张炜目前已经承诺接受了奥瑞金的要约收购。

6月6日,张炜与要约人订立不可撤销的承诺,张炜已无条件及不可撤销地同意及承诺于本次要约的最后接纳日期前,就其持有的全部中粮包装股份接纳本次要约,并承诺不会撤回该项接纳。

据悉,奥瑞金若想拿下中粮包装剩余75.56%股权,最高需付出60.66亿港元的代价,折合人民币55.2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奥瑞金手头并不宽裕,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奥瑞金财报上货币资金为14.27亿元人民币,公司难以承担巨大的收购资金。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奥瑞金表示将进行贷款收购,华瑞凤泉有限公司拟向浦发银行北京分行申请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或等值港元)银行授信,华瑞凤泉发展拟向浦发银行(通过其香港分行行事)申请不超过人民币70亿元(或等值港元)银行授信。

“截胡”中国宝武

事实上,奥瑞金即便贷款也要拿下中粮包装的原因是,在公司发起收购之前,宝钢包装的母公司中国宝武已经对中粮包装发起全面要约收购。

具体来看,中粮包装去年12月6日曾披露,中国宝武已联合国新投资,对其发起全面要约收购,两家公司均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

此次收购由中国宝武与国新投资联合设立的长平实业下属公司实施,其将以每股6.87港元的价格,收购中粮包装已发行的11.13亿股全部股份,收购总价最高将达到76.49亿港元(约合70亿元人民币)。中国宝武及国新投资分别持有长平实业61.54%及38.46%股权。

同年12月12日,奥瑞金紧随其后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向中粮包装全体股东发起自愿性全面要约,以现金方式收购中粮包装全部已发行股份。

据悉,金属包装主要包括两片罐和三片罐两类,两片罐主要用于啤酒、碳酸饮料等产品的外包装。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二片罐市场中,奥瑞金、中国宝武旗下的宝钢包装、中粮包装的占率分别为20%、18%、17%,为行业前三甲。

也就是说,一旦中国宝武成功入主,其市占率将达到35%,奥瑞金“一哥”的位置就将易主。而一旦奥瑞金成功收购中粮包装,其市占率将达到37%,其余竞争对手将难以撼动其地位。

从营收来看,奥瑞金、中粮包装、宝钢包装同样位于行业前三。其中,2023年奥瑞金营收138亿元,净利润7.7亿元;中粮包装营收102亿元,净利润4.7亿元;宝钢包装营收77.6亿元,净利润2.1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宝武并未放弃推进针对中粮包装的要约收购事项,目前该项交易已获得国资委、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批准。

奥瑞金“变阵”

背靠红牛起家的奥瑞金,近些年来一直在去红牛化。

事实上,奥瑞金的崛起离不开红牛。1995年,泰籍华商严彬及其华彬集团,与泰国天丝签署合作协议,开启了红牛在中国的故事。

彼时,看到商机的奥瑞金创始人关玉香在说服严彬后,获得了为红牛制罐的资格。1996年7月,奥瑞金生产出第一个满足其需求的红牛罐,二者的合作从此开始,奥瑞金更是成为红牛当时在国内唯一的饮料罐供应商。

2012年10月,奥瑞金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A股首家金属包装上市企业。2016年以来,泰国天丝集团与中国红牛运营方华彬集团纷争不断,使得中国红牛增长几乎停滞,这也直接制约了奥瑞金的进一步发展。

痛定思痛后,奥瑞金决定去红牛化。2018年,奥瑞金公告称,将收购波尔亚太在中国的包装业务。次年,奥瑞金又发行可转债,以2.05亿美元完成了对行业巨头波尔相关业务的收购,进一步站稳二片罐市场。

在奥瑞金的不断努力下,公司对大客户的依赖逐渐减轻。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公司第一大客户营收占比为33.65%,前五大客户合计占比56.09%,公司正在摆脱对单一客户的过度依赖。

正是因为收入逐渐多元化,奥瑞金近几年业绩虽有波动,但整体看较为稳定。年报数据显示,2021至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约140亿元、141亿元、138亿元,同比变动21.0%、0.6%、-1.6%;净利润分别约为8.9亿元、5.7亿元、7.8亿元,同比变动18.0%、-36.7%、37.1%。

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35.51亿元、2.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5%、32.68%。

不难发现,若是奥瑞金成功入主中粮包装,其为公司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收益,将多维度增强奥瑞金的市场竞争力。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