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线下免费线上收费,爱奇艺的付费直播引众怒

lanjinger.com ·  Jun 7 18:12

文|听筒Tech 才哥

编辑|饶霞飞

爱奇艺又被骂上热搜了。

这两天,#爱奇艺线下免费线上收费#的话题上了微博热搜,并在热搜榜持续了十几个小时。

截至6月6日晚上12点,这一话题的阅读量高达1.9亿,互动量也很大,目前热度仍在继续。

事情缘自爱奇艺出品的《种地吧》真人秀节目,自去年以来,这个节目一直很火,吸引了大批粉丝,今年已经进入第二季。

6月6日,《种地吧》第二届麦田音乐会举行,很多办了爱奇艺会员的粉丝们都非常期待,等着看这场音乐会线上直播。

但他们发现,这届音乐节的线上直播要单独收费,即使是爱奇艺的会员,也要另外付费看直播。而上一届麦田音乐会的线上直播,则对爱奇艺会员免费开放。

爱奇艺的这一做法惹怒了粉丝们,以至于很多粉丝在网上纷纷吐槽,认为爱奇艺“吃相太难看”。

不少网友还表示,不再为爱奇艺的会员续费,甚至扬言要卸载爱奇艺APP。

到底发生了什么?01 一场付费直播引发众怒

令粉丝们难以接受的是,即便自己是爱奇艺的会员,若想观看这场麦田音乐会的线上直播,就需要另外支付12元。而且还设置了有效期限,6月14日就到期。

更加离谱的是,这场音乐会的线下门票却免费,观众不仅可以免费到现场去欣赏音乐会,还可以购买这个节目的限定周边。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加收的12元,是针对爱奇艺的会员,如果不是爱奇艺的会员,还得先交12元办个会员。

也就是说,非会员如果要看这场音乐会的线上直播,至少要花24元。

爱奇艺的这一做法引起了“公愤”,不少粉丝对此表示出强烈的不满,认为爱奇艺“吃相太难看”。

图:微博

“不是出不起12块钱,是实在看不惯爱奇艺的吃相。”《种地吧》节目的粉丝梅梅直言,爱奇艺将会员和粉丝当成了“韭菜”,收割了一波又一波。

梅梅表示,很多人事先都不知道,看这场音乐会的直播要另外付费,“因为上一届麦田音乐会的直播并没有单独收费,对爱奇艺会员是开放的”。

去年6月6日,爱奇艺《种地吧》举行了第一届麦田音乐会,当时只要是爱奇艺的会员,就可以观看线上直播。

梅梅认为,那场音乐会就在种地少年们平时劳作的田野上举行,场地有特点,氛围也不错,音乐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仅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也吸引到了很多粉丝。

95后的梅梅就是因为看了那场音乐会后,深度“入坑”了《种地吧》节目,并打算一直为爱奇艺的会员续费。

“这个种地的节目很有特色,我也喜欢节目中的十个阳光大男孩。”梅梅表示,很多粉丝都和她有同样的经历,也非常期待第二届麦田音乐会。

让她没料到的是,这次看直播却要另外付费。

据梅梅透露,节目中十个种地少年在音乐会上是免费表演,“我们喜欢的是那十个种地少年,而且我们已经为爱奇艺贡献过会员费了,为什么看场直播还要再出钱?”

“地是哥们种的,钱是爱奇艺赚的”,有人在网上戏言。很多网民吐槽,认为爱奇艺“把粉丝当韭菜割,把会员当提款机”。

面对网上的集体声讨,爱奇艺客服回应称,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购票观看音乐会直播,后续音乐会剪辑版内容将会在正片上线。”但这样的回复并没能平息网民的怒火。

梅梅表示,她和很多粉丝都寒心了,因为这档节目平时也会让种地少年直播带货,为了支持节目,很多粉丝都不止一次掏钱,买他们的农产品。

正是由于粉丝的大力支持,才使得种地少年每次直播带货的东西很快就售罄,也因为喜欢节目的人越来越多,才让节目越来越火,拉到的赞助和植入的广告也明显增多。

但粉丝的热情,并没有换来爱奇艺的尊重,“都已经是爱奇艺的会员了,也为节目花了不少钱,却连看一场直播的资格都没有。”

梅梅表示,很多粉丝和她一样,感觉到被爱奇艺和节目组伤害了,“对这个节目很失望,以后也不想再为爱奇艺充钱了。”02 收费模式备受争议

在一些粉丝看来,《种地吧》麦田音乐节与普通的音乐节不同,这里汇聚了一群对生活和对土地有深厚情感的人,节目不仅充满土地和艺术气息,也代表着十个种地小伙和喜欢这档节目的粉丝们对播种与收获的喜阅。

《种地吧》第一届麦田音乐节也被称为感恩音乐节,这样的主题也符合节目的定位,并获得不少好感。

但到了今年这届麦田音乐节,感恩的主题去掉了,爱奇艺开始对线上直播收费了,这也是粉丝和外界这次对爱奇艺做法无比反感的重要原因。

不过,这不是爱奇艺第一次被骂吃相难看,也不是第一次被质疑收费太狠。

几年前,爱奇艺的“套娃式收费”就引发过很大争议,也一直被诟病。以前推出的提前付费观看业务,同样引发了网民的大量吐槽。

去年2月1日,爱奇艺就因为限制手机投屏至电视一事,被起诉立案,并因此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争议。

起诉爱奇艺的那名用户,是爱奇艺平台的资深付费用户,用了爱奇艺很多年,手机投屏功能也一直都能正常使用,变化发生在去年1月。

这名用户发现,爱奇艺黄金VIP会员投屏清晰度被限制在480p,画面模糊成一片,要需要更高的投屏清晰度,就必须升级至更高级别的会员,或者直接在电视端播放。

由于无法接受这样的收费模式,这名用户对爱奇艺发起了诉讼,具体诉求是“不要求民事赔偿,只要求爱奇艺在会员期限内,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投屏清晰度。”

爱奇艺限制手机投屏的背后,就是增加收费途径,同样的视频内容,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端口需要付费观看,要是想在电视上看,就得再掏钱。

实际上,爱奇艺“套娃式收费”的争议由来已久。

据媒体报道,早在2020年,由于爱奇艺单方增加超前点播条款,实质损害了黄金VIP会员的主要权益,用户吴先生起诉了爱奇艺,并胜诉了。

对于用户来说,这无异于重复消费,但在视频平台上,这样的做法却是常态。

想要看视频,就得办会员,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内容存在成本,但很多时候,用户办了会员后,仍有很多内容不能看,要另外收费。

办了电视会员,还有影视会员、儿童会员等着你继续充值,有时明明充值了会员,想看特定的某部电影还是要单独再花钱。

2021年,爱奇艺和其它视频网站推出的“超前点播”模式,更是引发了众怒,当时在网上引发了巨大争议,招来很多批判和吐槽,最终被迫终止。

对于用户而言,这次爱奇艺的付费直播,本质上也是对会员的再度收费,而且是认定这些粉丝会为自己喜爱的节目和偶像买单,不料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击。

不少粉丝表示,和第一季《种地吧》节目比,第二届节目热度更高了,由此带来的变化是,节目中插入的广告越来越多了,多到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

同时,节目还经常有直播带货环节,因此有人直言,这个节目现在已变成了“广告综艺”和“卖货综艺”。

有粉丝表示,可能连节目组都难以忍受爱奇艺的这些做法,这次麦田音乐会之前,十个种地少年几乎没怎么宣传这次活动。03 业绩扭亏但隐忧明显

不可思议的是,如此“生猛”的收费,似乎并没有为爱奇艺贡献良好的业绩,过去很多年里,爱奇艺一直在亏损。

比如在2018年到2020年期间,爱奇艺累计亏损就超过260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标注则同)。

2021年全年,爱奇艺总收入为306亿元,比2020年增加3%,虽然亏损比上一年收窄,但净亏损仍为62亿元,2020年同期净亏损为70亿元。

最近两年,得益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加上自身的策略调整,业绩有所改善。

从财报看,爱奇艺2023年总营收达到319亿元,同比增长10%;Non-GAAP运营利润为36亿元,同比增长68%,连续两年实现规模化运营盈利。

今年5月16日,爱奇艺发布了2024年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爱奇艺该季度总营收79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营收83亿元,下降了5%。

在利润方面,爱奇艺这个季度的表现看起来很惊艳,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运营利润为11亿元,同比增长 5%,并且创了历史新高。但细看财报就会发现,业绩主要靠压缩成本得来。

财报数据显示,爱奇艺这个季度的总成本为56亿元,同比下降5%。其中,作为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内容成本为40亿元,同比下降5%。

过去三年,爱奇艺的营销费用和研发费用都在大幅度缩减。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爱奇艺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7.95亿元、18.99亿元和17.67亿元;营销费用分别为47.25亿元、34.67亿元和40.14亿元。

事实上,互联网大厂这两年都经历了低谷,都以降本增效为发展主题,爱奇艺也不例外,自2022年开始,主打节约成本。

爱奇艺CEO此前表示,要将经营策略由早几年的“市场份额优先”转变为“盈利优先”。正是得益于成本的下降,爱奇艺才在连续亏损了12年后,业绩有了一些起色。

不过,爱奇艺经营层面的隐忧也很明显。

作为一家视频平台,会员费是爱奇艺的重要收入来源,占比超过一半,但这块业务目前已经见顶,并出现了下滑态势。

爱奇艺在今年一季度财报中称,会员服务营收48亿元,环比保持稳定,但去年同期,会员服务营收是55亿元,两相对比,会员收入同比下滑约13%。

会员收入下滑的同时,爱奇艺另一个令人诟病的问题是不断涨价。

据媒体报道,自2020年底到2022年底,爱奇艺提价了三次,目前黄金VIP会员的月卡从19.8元涨到了30元,连续包年则从178元涨到238元,涨幅分别为51%和34%。

而去年的“限制投屏”风波,也被外界看作是爱奇艺的变相涨价。

一名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一味从用户身上“割韭菜”的行为,并不是视频网站降本增效和改善业绩的长久之计。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习惯付费收看影视作品,爱奇艺这样的视频网站也因此有了业绩的改善,但如果盯着用户的钱包不放,压缩用户权益,或巧立名目让用户付费,很可能会失去用户。

不可否认,爱奇艺每次因为收费问题遭到用户反对时,都有会员表示,不想再续费,甚至会告别爱奇艺。

在互联网越来越强调用户至上的今天,用户的不满或离开,无疑会对爱奇艺造成最直接的打击。

(文中梅梅为化名。)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