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从腰斩到浮盈十亿,某险资苦守低空经济妖股8年终于翻身

Time Weekly ·  Jun 5 16:19

从4.48元低点到最高18.88元/股,凭借低空经济、飞行汽车等概念炒作,2024年万丰奥威仅用短短几个月时间实现了股价4倍增长。

作为万丰奥威第二大股东,百年人寿自2015年三季度投资万丰奥威以来,长期处于套牢状态,近月,随着万丰奥威股价暴涨,百年人寿也迎来了解套机会。

3月31日,百年人寿称因资产配置需求和投资决策,计划减持万丰奥威900万股,占总股本比重0.42%,根据上市公司公告,4月29日,百年人寿已减持完毕,按减持均价14.88元/股计算,百年人寿套现约1.34亿元。

万丰奥威的8年股价走势

长期被套牢,如今浮盈10亿元

关于百年人寿入股万丰奥威,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三季度。根据公告,2015年8月25日至9月30日,百年人寿通过竞价交易形式买入万丰奥威4291.09万股,构成举牌。

具体来看,百年人寿2015年8月以16.39-16.53元价格区间买入1983.26万股;次月继续买入2307.83万股,交易价格区间为13.38-30.11元。

同年第四季度,百年人寿再度增持万丰奥威,截至当年年末,百年人寿通过传统保险产品、分红保险产品两个账户分别持有万丰奥威股票4103万股、1466万股,合计占流通股比重6.73%,对应市值约为17.92亿元。

此后几年,随着万丰奥威的送转分红和百年人寿自身少量增持,至2023年末,百年人寿合计持股数已经来到1.88亿股,对应流通股比重8.79%。

与不断增多的持仓相对应的是,2018年后百年人寿持有的万丰奥威市值却不断缩水。以2015年末持仓市值为基准成本估算,百年人寿首次出现亏损的时间是2018年第二季度。根据彼时数据,当年二季度末百年人寿持有的万丰奥威市值约为16.05亿元,首次低于初始金额,此后几年里更是一路减少至不足10亿元,截至2023年末相关持仓市值只剩下9.3亿元,相比最初的持仓金额几近腰斩。

转到2024年,新年以来万丰奥威股价暴涨,自4.48元最低点最高涨了接近19元,截至6月3日收盘,相关股价依然高达15.10元/股,对应市值超过300亿元。按当前价格估算,包含分红和减持带来的收益,粗算下来相比2015年末金额,百年人寿浮盈已超10亿元。

减持万丰奥威带来的收益对于百年人寿十分重要。根据其最后一次公开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百年人寿净资产等各项指标都面临一顶的压力。

对于百年人寿现阶段的经营状况,以及后续是否存在进一步减持套现万丰奥威可能等问题,时代周报向百年人寿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信达澳亚买入万丰奥威,业绩却出现分化

万丰奥威的大涨离不开低空经济的概念炒作。2024年,“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万丰奥威方面,其此前表示已与全球某知名主机厂达成战略合作,将在eVTOL原型机开发、电池系统、B2C/B2B销售和售后网络资源等领域开展合作。2月6日起,万丰奥威股价大涨,截至5月28日收盘,累计涨幅达到228%。

基金公司层面,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4年一季度,早前年份中只有少数基金短期持有万丰奥威股票,且不少为指增产品,而在今年一季度,全市场19只重仓该股票基金中,信达澳亚基金经理李淑彦管理的多只产品重仓名单出现了万丰奥威。

其中,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买入723.46万股,一举成为该基金第一大重仓股(净值占比5.98%);信澳周期动力混合、信澳匠心严选一年持有混合则分别买入239.44万股、125.19万股(净值占比3.53%、3.92%)。

重仓股大涨并不意味着基金业绩同样表现优秀。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尽管重仓万丰奥威,但从该基金投资策略上持股过于分散,根据基金一季度报告,除万丰奥威外其余前九大重仓股合计占比只有20%左右份额,此外,其资金利用率也处于较低位置,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占比高达33.36%,偏向保守。在此背景下,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没有采准一季度市场反弹节奏,当期亏损6.40%,截至5月28日收盘,该产品年内跌幅超过8%,位于同类产品3236/4134。

相比之下,投资标的端,信澳周期动力混合、信澳匠心严选一年持有混合重仓股较为一致,除万丰奥威外还持有宏华数科、赛轮轮胎、洛阳钼业、藏格矿业等股票,截至5月28日收盘,两款产品年内分别实现7.10%、9.47%涨幅,位于同类产品中上游。

此外,在资金利用率方面,两款产品权益投资在资产份额比重均超过85%,且换手率过去一年均维持在5倍以上,对于未来行情发展,李淑彦在定期报告中表示,随着全球进入周期性补库存阶段,海外市场需求回暖,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回升,为经济提供了有效支撑,将重点关注产业链中竞争格局较好的中低端产品、受益于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和供应端问题的上游资源品、具备长期产业趋势和国内供应链配套逻辑的新质生产力等方向。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