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三年纠纷落幕,图森未来在美达成和解|钛度车库

TMTPost News ·  May 30 18:52

图片来源:图森未来官网

图片来源:图森未来官网

美国时间5月29日,自动驾驶公司图森未来宣布,已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就2022年发生的事件达成和解协议。并强调,和解协议是在图森未来不承认任何过错的情况下达成。

图森未来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吕程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将这些问题抛诸脑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已结束调查。这项决议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专注于下一阶段的发展。我们仍致力于与监管机构密切合作,并全面履行我们对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义务。”

曾经对于整个自动驾驶行业来说,跑在前面的图森未来,一直以来都像是一个样板。

然而,样板的另一层含义还有“枪打出头鸟”。经历了美国审查、中美业务分离、公司内斗、创始人出局等一系列变动之后,也不得不走到退市这一步。

回顾图森未来所遭遇的种种,或许这不单单是图森未来一家所面临的困局,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任何一家企业身上,可能都是绕不过的一座山。

长达三年的纠纷

2021年3月,图森未来在美上市前夕, CFIUS要求图森未来就新浪旗下Sun Dream Inc于2017年购买本公司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一事出具书面通知。随后,图森未来与新浪共同起草了一份通知,CFIUS开始对相关事件进行审查。

CFIUS是一个联邦政府委员会,由11个政府机构的首长和5个观察员组成,美国财政部部长担任委员会主席。它被授权审查某些涉及外国投资的交易,以确定交易是否会对美国国家安全产生影响。

上市之前,新浪对图森未来尤为力挺,连续4轮加注融资。当图森未来被投资人集体封杀之时,也是新浪的扶持,图森未来才渡过难关。

在图森招股书中显示,新浪为图森未来第一大机构股东,A类股占比达20%,有7.91%的投票权。新浪集团董事长兼CEO、微博董事长曹国伟,也获得了图森未来董事会席位。

但为了打消美国政府的疑虑,图森未来做出了三个动作:

第一,代表新浪子公司Sun Dream Inc的两名董事(曹国伟和张怿)在任期结束后卸任,并且将不再竞选董事会成员以及不增加其目前的股份。

第二,限制中国业务部门对某些数据的访问并采取技术控制计划。

第三,图森未来还需任命一名安全官和一名安全总监,并建立一个董事会级政府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必须定期开会,并向CFIUS报告。

在达成和解之后,图森未来的管理层也随之进行了一轮更换:联合创始人陈默辞去了董事长一职,继续担任董事;原CEO吕程辞去职务;联合创始人、原CTO侯晓迪成为图森未来新董事长兼CEO。

就在外界以为这是一张美国政府开的一份健康证明的时候,图森未来再次遭遇了审查。

从图森未来辞职之后,陈默作为创始人又在2022年6月官宣了一家氢燃料重卡造车公司——Hydron(图灵智卡)。

但陈默的双重创始人身份,也引起了美国相关机构的调查。尤其是,陈默离开图森未来董事会之后,他和侯晓迪仍是拥有特别投票权的大股东。

2022年10月,媒体报道图森未来及其领导层(主要是侯晓迪)正在接受FBI、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调查,因为他们怀疑图森未来向Hydron提供了不当的资金和技术转让。

证券备案文件称,在2021年期间,图森未来的员工为总部位于中国的中国氢燃料重卡初创公司Hydron的项目工作,花费了至少30万美元的带薪时间。

之后图森未来虽也澄清,公司尚未受到SEC或FBI的调查,但围绕在数据安全上的官司却并未停止。

就在图森未来宣布退市的时候,一纸来自南加州法院 的临时限制令打乱了计划。

早在去年12月22日,两个图森未来的股东Norman Wilhoite和Judith Wilhoite就向南加州法院提起诉讼,声称图森未来曾在2022年将商业机密泄露给了竞争对手Hydron。并在今年1月5日才向法院申请了“临时限制令”,原因是图森未来计划清算在美资产,并将收益转移至国外,会对其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经过听证会后,法院对图森未来下达了临时限制令,要求被告及其一致行动人自此令下达起45天内:

  • 禁止违反图森未来和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间的国家安全协定。
  • 禁止向美国境外任何个人或实体出售、转让或披露图森未来的商业机密,包括图森未来中国的业务。
  • 禁止向Hydron出售、转让或披露图森未来的商业机密。
  • 禁止将任何出售、转让或披露图森未来商业机密或者资产,从而获取的收益,转移至美国境外。

图森未来中国CEO郝佳男曾在和钛媒体App沟通的过程中表示,这一限制是临时性的,但对于我们的业务来说,可能会带来显著的挑战。为确保遵守法规,我们不得不暂停当前的商业活动。同时,他也表示正在积极沟通,但⽬前还没有确切的时间表。

就在图森未来处理这场官司的同时,《华尔街日报》再次报道说,由于担心会被转移到中国大陆,美国商务部已禁止图森未来向其澳大利亚子公司运送24块英伟达A100 GPU 。

对此,图森未来回应说,这批货物是为其澳大利亚子公司运送的,该子公司于2023年10月份刚刚成立。与该公司即将解散的美国分公司相比,其澳大利亚子公司可以更好地利用这24块A100。

这个理由也并不突兀,自从2023年6月宣布将重心转回亚洲之后,图森未来就开始为撤退做准备。2023年12月在美裁员75%,今年1月12日,图森未来宣布将拍卖其卡车和研发设备,后面还会再拍卖办公用品,拍卖最后截止时间是2月8日。

只是,接二连三的官司、限制令,也给图森未来的退市之旅带来更多波折。

内部上演“宫斗剧”

自从在美上市之后,缠绕在图森未来身上的除了审查之外,还有来自内部的人事斗争。

2022年10月,侯晓迪先是被董事会罢免,后又和陈默以大股东超级投票权,解散了董事会,完成了重组。

只是,这次创始团队回归后,分歧很快再次出现,而这次走的是侯晓迪。2023年3月,侯晓迪宣布已经从图森未来辞职。在离职原因中,他透露其中之一便是现任管理层希望转型做L2辅助驾驶。

这与图森未来创业之初明确只有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路线背道而驰。图森未来一个早期的投资人曾在交流过程中提到过,其当时看好图森未来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判断只做到L2/L3的干线物流无人驾驶意义有限,干线物流最大的痛点是司机。

“司机不拿掉意味着这个成本项并没有拿掉,还加了一些硬件成本,可能在使用层面会有一些比如说省油或者维修这方面的优势,但是不痛,所以我们只看L4。”该投资人说道。

在侯晓迪透露的离职原因中,除了对战略转型的不认同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侯晓迪作为董事、公司高管和联合创始人,拒绝支持给职业经理人CEO天价加薪。

虽然没点名道姓,但这个拒绝显然是针对CEO吕程的。吕程再次出任CEO后,年薪方案尚未披露,但根据更早之前图森未来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吕程拿到了1755万美元的总薪酬,其中包括一部分股权价值。

之所以说是天价,对比图森未来的营收便知道了,2021年图森未来全年营收626万美元,2022年全年营收预估也最多不过1100万美元。

吕程是财务出身,毕业于弗吉尼亚大学,拥有计算机和经济学的双学士学位,后又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念了MBA,曾任职于花旗银行。

从履历不难看出,吕程加入的原因就是帮助图森未来开始上市进程。先是担任CFO,后来又兼任了总裁,最后还在上市之际成为CEO。

但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吕程是陈默找来的,在后来的离职、回归的动作上也和陈默保持了一致。

2022年两人分别辞去了图森未来的职务,又在侯晓迪解散董事会并改组后,双双回归。

对于图森未来来说,一共有两个关键人物,陈默和侯晓迪。但两人的风格色彩完全不同:陈默善商、侯晓迪善技。一个负责把控融资和商业化,一个负责技术研发,商业+技术曾是投资人看好的互补型组合。

事实上,从2020年开始,图森未来就开始了团队隔离。其中美国由侯晓迪带领,中国则陈默坐镇。这里面既有地缘因素,也有后来的疫情以及最重要的国际形势影响。但总归,两人在上市之前始终是利益捆绑在一起的。

后来随着创业时间的拉长,上市后商业化压力增大,尤其是美国监管和施压之后,两人迥异的思想,就给日后图森未来内斗埋下了一颗雷。而缠绕在高层中的斗争,最终以侯晓迪退出落下帷幕。 

不久前,侯晓迪对外透露了最新动向,表示已经开始了新一次的创业,依旧是自动驾驶卡车,新公司的名字叫做 Bot.Auto。

在这之后,在图森未来效力长达9年的中国区CTO王乃岩也被曝出加入小米汽车。

从上市到退市,图森未来从百亿美元市值神坛跌落,有地缘政治因素,也有公司个体原因。原因虽然复杂,但作为未来汽车产业的核心之一,自动驾驶技术受到美国政府的严密监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自2018年8月13日正式成为法律起,经过了《关键技术试点计划》及《拟议条例》等暂行条例的多重锤炼,美国财政部最终版的《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FIRRMA)尘埃落定,于2020年2月13日生效。

FIRRMA法案重点关注敏感技术、国防物资供应链、敏感的个人数据和维护网络安全等关键领域,对以上领域加强审查的趋势在未来必将进一步凸显,自动驾驶公司想要通过在不同国家进行道路测试从而提升技术的方式将面临比以往更多的挑战。

图森未来此前表示,退市后会专注在中国市场。这次图森未来宣布已经和CFIUS达成和解,或许会让图森未来中断的退市进程有机会继续推进,在中国的研发和业务重新启动。但问题是,在国内的自动驾驶行业,图森未来还能占据头部的位置吗?答案恐怕并不乐观。(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韩敬娴 ,编辑|张敏)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