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海底捞张勇夫妇拿下了第四次IPO

wallstreetcn ·  May 27 23:03

作者 | 曹安浔

编辑 | 周智宇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夫妇拿下自己的第四次IPO,推动特海国际在纳斯达克实现双重上市后不久,美东时间5月24日,特海国际迎来上市以来的第二次强劲上涨,股价上涨5.59%,市值达到12.7亿美元。

此前,海底捞、颐海国际和特海国际先后在香港上市。

作为海底捞海外业务运营主体,特海国际承载着海底捞加速出海、扩张的期望。

此次特海国际筹集的5700万美元,将会有约70%用于加强品牌及扩展全球门店网络;约10%用于投资供应链管理能力,约10%用于研究及开发,以提升门店管理;约10%用于日常经营。

海底捞董事会表示,相信中式火锅的国际市场将继续大幅增长。特海国际两地上市有助于扩大股东基础,获得更多资本,提升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力。

不少华人华侨、留学生们也在朋友圈表示对海底捞在海外布局的期待。

财报显示,特海国际经历了2019-2022年的亏损之后,在去年刚实现了扭亏为盈。2023年度,特海国际收入为6.86亿美元,同比增加23%;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2565.3万美元;餐厅层面经营利润率为9%,同比提升4.9个百分点。

自2012年在新加坡开设第一家门店后,截至今年一季度,海底捞已经在全球四大洲、13个国家拥有119家自营门店,其中,70家位于东南亚地区,17家位于东亚地区,18家位于北美地区。

而近年也正是中餐出海潮兴起之际,我国本土餐饮代表性企业如海底捞、呷哺呷哺、库迪咖啡、九毛九、蜜雪冰城等品牌在海外加速开店,甚至上市。

它们都渴望在国内餐饮行业日益内卷、存量厮杀后,开辟海外“蓝海”市场,探索自身第二增长曲线。

有对冲基金分析师表示,由于饮食习惯、服务意识等的差异,中餐品牌在海外发展其实不是特别好的选择,更多是因为国内市场内卷的促逼。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26年,海外中式餐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9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3万亿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达9.4%。

其中,特海国际作为海外中餐品牌龙头,更是被众多国内券商看好,浙商证券称其已在海外10余个国家开设上百家门店,彰显较强的海外盈利能力,前景广阔。

不过,告别熟悉的国内市场,中餐品牌面临着一系列本土化的难题,需要在适应海外新市场的文化差异、消费习惯、食品标准、地域偏好、用工法规等之外,保证供应链稳定,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

上述对冲基金分析师表示,中餐出海不能只做中国人的生意。以海底捞为例,国外没有火锅文化,不习惯吃辣等,所以想要打开海外市场,海底捞需要做出本土化变革,包括口味上的中西结合等。

东吴证券指出,连锁餐饮是规模化与标准化的生意。虽然我国中餐企业出海后往往能通过优质产品形成“降维打击”,实现从0到1的突破,但能否持续扩张考验的是品牌供应链管理内功,标准化难度决定了从1到N的扩张速度。

“围绕当地消费需求在产品及供应链、门店运营、人才团队等多方面的本土化是成功关键,也是品牌本土化的终极目标”。东吴证券分析道。

对海底捞而言,虽然已经在国内闯出名堂,在海外也拥有一批忠实客群,但它不满足于此。

公告显示,特海国际的目标是,非华人社区的店中,本土客人比例达到60%以上。也就是说,海底捞希望吸引更多海外当地的客人,真正抓住当地人的胃,而不是仅仅只做“留学生天堂”。

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但若实现,海底捞在海外就算彻底扎根下来了。作为全球前三的中餐餐厅品牌, 这对于各大出海的中餐品牌们都是一个鼓舞。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