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大行》中金:中資股持有規模20大主動管理機構首季按季增持港股2.5% 重倉股新增7隻 美團騰訊增持靠前

AASTOCKS ·  May 23 12:32

中金發表海外中資股策略報告表示,4月中旬以來,港股市場連續四周收漲,恒生指數自底部以來已累計反彈近20%,一度回到19,600點附近,創去年8月以來新高。根據該行多篇報告中的分析,資金突然且集中流入所帶來的正反饋式的自我實現,疊加港股市場此前低迷的成交額,共同推動了近期市場讓人意外的快速反彈。綜合各方面信息和數據,資金來源主要以交易型資金以及部分再平衡需求的區域配置型資金為主,而跟蹤全球主要長線配置型資金的EPFR數據卻顯示資金依然持續流出中國市場。

市場對於外資動向、尤其是龍頭機構的行為較為關注。除了EPFR數據外,各機構季度披露的持倉信息可以提供更多細節,該行梳理一季度全球龍頭基金的持倉情況,發現如下結論,海外資管持倉規模下降,部分機構加倉。首先是第一季度海外資管機構(主動+被動)持有中資股市值6,041億美元,較去年第四季度小幅減少74億美元(-1.2%),這一降幅小於同期MSCI中國指數2.2%的跌幅。第二是進一步看主動型機構,持有中資股市值下降1.6%至4,347億美元(對比去年四季度4,418億美元),降幅同樣小於指數跌幅,部分龍頭機構(如Vanguard(先鋒領航)、 Capital Group(資本集團)、FMR(富達)等)中資股持倉規模甚至有所提升。第三是第一季度中資股的持倉比例(中資股/總資產)為 1.2%,較去年四季度小幅下滑0.1個百分點,依然處於201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中金指,聚焦中資股持有規模前20大的主動型管理型機構(佔整體規模的22.7%),今年首季度持有中資股1,371億美元,較去年第四季度1,408億美元下降2.7%。進一步分析其持倉行為,有以下發現,減持A股與中概股,但增持港股。該行估算上述龍頭機構對A股與中概股持倉環比分別減少1.8%與7.8%,但是增持港股,環比增幅約2.5%。儘管首季度對港股增持,但目前港股佔上述20家機構總資產規模約2.2%,較2020年以來均值3.2%仍處於明顯低位。

從上述機構各市場持倉佔中資股總體比例看,以今年首季不變價計算,首季度港股與A股佔外資持有全部中資股的55.6%和26.3%,分別高於各自2020年以來51.6%和25.4%均值。不過中概股佔比為18.2%,均明顯低於其2020年以來23%的均值。

行業偏好方面,減持商業及專業服務、保險以及軟件與服務等;加倉必需品消費、電信服務以及消費者服務等。重倉個股:前20大重倉股新增7隻,美團(03690.HK)、騰訊(00700.HK)等增持靠前,百勝中國(09987.HK)與阿里(09988.HK)等減持最多。一季度上述龍頭資管機構前20大重倉中資股合計共有121隻,較去年第四季減少一隻。具體看,有9隻標的新進入到上述機構前20大重倉股,分別為BOSS直聘(02076.HK)(BZ.US)、分眾傳媒(002027.SZ)、信義光能(00968.HK)、中國宏橋(01378.HK)、瑞幸咖啡(LKNCY.US)、華住 (01179.HK)、東阿阿膠(000423.SZ)、洽洽食品(002557.SZ)以及海天國際(01882.HK) 。

相反,有10隻去年第四季度曾在前20大重倉股行列的標的本次未能上榜,分別為東方財富(300059.SZ)、思源電氣(002028.SZ)、翰森製藥(03692.HK)、贛鋒鋰業(01772.HK)、龍湖集團(00960.HK)、韋爾股份(603501.SH)、中國鐵塔(00788.HK)、比亞迪電子(00285.HK)、恒生電子(600570.SH)以及廣聯達(002410.SZ)。個股上,美團、騰訊、攜程(09961.HK)以及安踏(02020.HK)等增持最多;但百勝中國、阿里巴巴、蔚來-SW(09866.HK)以及中國財險(02328.HK)等減持最多。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