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大润发等待救援

lanjinger.com ·  May 23 10:26

文|斑马消费 徐霁

去年由盈转亏的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这几年一直处在风暴眼中。

控股股东阿里巴巴多次表示要退出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父子”之间连业务协作都没有之前多了。但是,传言之中的易主迟迟未能落地。

等不来他救,便只能自救。批量关停传统大卖场,转向会员店,试图成为中国版的Costco和山姆会员商店,能否成为大润发的救命稻草?大润发危机

2023年以来,零售业整体复苏,但大润发依然深陷泥潭。

5月21日晚间,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06808.HK)披露2023年4月1日-2024年3月31日最新年度业绩公告。

公司收入725.67亿元,同比下降13.3%,已连续多年收入下滑;净利润-16.05亿元,而上年同期为1.09亿元,这是高鑫零售2011年上市以来最大规模的亏损。

营业收入少了100多亿元,公司的解释为,保供业务收缩,以及客户囤货心智消退导致平均客单价下滑;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关店。

最近这1年时间,高鑫零售关闭了20家大卖场。截至2024年3月底,公司拥有472家大卖场、32家中型超市以及3家M会员店,总经营面积超过1350万平方米。

关店及人员优化影响下,公司员工数量从2023年3月底的107785人,减少至86226人。员工数量少了两万多,节省了超过5亿元的雇员开支。

前几天阿里巴巴(09988.HK)披露2024年Q1业绩,大家调侃阿里又向社会输送了1.4万名人才。其实,减员的主要是大润发。

然而,对内大刀阔斧的改革,仍然未能改善高鑫零售的业务表现。同店销售增长,这个零售行业最重要的指标,公司已连续十余年下滑,最新年度为-6.6%。

业务危机导致亏损,波及现金流。最新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2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3.02亿元,减少了78.5%。

截至2024年3月底,高鑫零售流动负债净额由上年同期的9亿元增加至31.4亿元。公司净现金(包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融资产、定期存款等)165.0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94.49亿元大幅下降。同期,公司权益负债比率为0.76,上年同期为0.80。压力已经开始出现。

加上阿里巴巴一直在放风,准备对外出售传统零售相关资产。所以,市场一直有高鑫零售易主的传闻。上一个传言是,中粮将以100亿元的价格收购。

当时,质疑的声音表示,高鑫零售有上百亿元的现金,超过450万平的自有门店物业;阿里巴巴收购高鑫零售花了500亿港元,绝不可能以100亿元的价格出售。

可如果考虑到高鑫零售的业务价值,债务规模和资产负债率,以及阿里巴巴急于脱手优化自身资产负债表的动机。那么,一切皆有可能。他救与自救

大润发1997年开出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规划营运管理的大型现代化超市,走精致量贩店的路线。1998年,大润发进入大陆市场,随即开启疯狂扩张。

2005年,它第一次进入中国连锁百强榜单,就排进了前十。之后,多年稳居连锁百强榜前列,2011年母公司高鑫零售登陆港交所,成为连锁超市上市公司中的扛把子,“最赚钱的超市”。

可上市没几年,行业恶性竞争和电子商务冲击如期而至。连锁超市行业第一轮倒闭潮开始了,新一佳等本土头部品牌消失,多家弱势外资超市告别中国市场。

大润发也等来了新主人。2017年和2020年,阿里巴巴分两次,斥资500亿港元,控股高鑫零售,将其作为线下零售战略的重要一环。

对于这笔交易,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颇为感伤,“我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阿里巴巴的态度截然不同,时任掌舵者逍遥子张勇表示:大润发因阿里而不同,阿里因大润发而不同。

阿里巴巴,这个最具零售基因的互联网超级巨头,对高鑫零售颇为看重,给钱、调人、砸资源。

然而,阿里巴巴和派来的管理人林小海,并未让高鑫零售走上复兴之路,反而业务每况愈下,最终陷入业绩危机。

其实,这种结局,与阿里巴巴或林小海的关系,都没有那么大。毕竟,形势大于人。

零售行业陷入了根本性的危机——在O2O模式不断深入和线下新势力越来越强势的当下,传统零售业如何提升自己的业务价值?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永辉超市(601933.SH)、步步高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阿里巴巴和林小海,也未能给出很好的答案。

在阿里巴巴不准备继续加大投入的背景下,放手,或许是最体面的退场,也是对高鑫零售最好的安排。

传统超市特别是其中的大卖场模式,已近没有太大存在的必要了。此前几年,产业和资本对传统零售的帮扶,其实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苏宁接手家乐福中国,只解决了钱的问题,但是业务难以盈利,终波及体系;

物美以自己的产业积累,解决了麦德龙中国的业务问题,但是,物美科技的上市进程,依然很难;

胖东来,看起来可以让步步高(002251.SZ)个别门店暂时出现新气象,可体系化改造的效果尚待检验。

在没有等来强援的时间里,高鑫零售只能自寻突围。零售之光们的现成路径,供应链、O2O、极致服务,总得选一个。高鑫零售想要成为中国版的Costco和山姆会员商店。

截至目前,公司旗下M会员店已经开出3家,分别位于扬州、南京和常州,另有4家门店筹备中。财年内,首家M会员店的付费会员人数已破6万,会员总数破11万,光会员费就收了2100万元。不过,这3家会员店,还不足以支撑高鑫零售的改头换面。

当下最迫切的,还是稳住传统业务的阵脚,为自己的业务转型,谋求足够的资源、时间和空间。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