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狂欢继续!英伟达财报再破纪录,卖260亿赚148亿,黄仁勋回应一切:你除了我没得选

Pingwest ·  May 23 09:48

对英伟达来说,这世界上的AI模型们生成的tokens越多,它的收入就越多。

5月22日美股盘后,英伟达最新一季度财报(英伟达财年与自然年不同步,2024年1月30日至2025年1月29日为2025财年,此次为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再次碾压了已经很高的预期。

此前,华尔街已经给出相当大胆的246.5亿美元营收展望,结果英伟达直接亮出个260.4亿美元,同比暴增262%,连续20个季度超预期。净利润达到1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猛翻了6倍多。

而若不计入某些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英伟达第一财季调整后净利润为152.38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同比大幅增长462%,与上一财季的128.39亿美元相比增长19%。

分业务来看,生成式AI最大的受益业务,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本季度以222.6亿美元营收再破历史记录,环比增长23%,同比大涨427%

在今年3月举行的GTC大会上,英伟达推出包含旗舰B200和超级芯片GB200NVIDIA Blackwell平台,性能是前代Hopper系列的30倍,耗能减少25倍,以支持万亿级参数的AI超级计算。除此以外英伟达还推出了NVIDIA NIM推理微服务来加速企业应用开发。与台积电等半导体供应商合作,加快计算光刻工艺,并继续扩大与AWSGoogle CloudMicrosoftOracle的合作,推进生成式AI创新。

这样的夸张增长说明,哪怕Blackwell已经发布但还没交货,当前一代的Hooper架构产品依旧需求惊人,客户们对于拿到现货的焦虑是巨大的。

游戏和AI PC业务营收为26亿美元,同比增长18%,环比下降8%。在3月的游戏开发者大会上,英伟达展示了ACE和神经图形渲染等前沿AI游戏技术,优化Windows系统以提供卓越的GeForce RTX AI游戏体验,多款知名游戏大作也将采用RTX光线追踪技术。

汽车业务营收为3.29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1%,与上一财季相比增长17%。在专业可视化和汽车机器人业务上,英伟达推出面向PC和桌面的AdaAmpere GPU提升设计生产力。并推出Project GR00T基础模型为机器人赋能。

此外,专业可视化业务营收为4.27亿美元,同比增长45%,环比下降8%。

网友再次狂欢。人们把英伟达形容为华尔街的超级碗。一堆梗图刷屏。

在翻倍的增长后,英伟达对下季度的收入指引也超预期,同时,它还宣布进行10比1拆股并大幅提高股息分红。

目前英伟达盘后一度涨超7%,周四开盘后股价很可能就首度突破1000美元大关。

而在电话会上,黄仁勋也意气风发。

一个很少见的现象正发生在英伟达身上:

在一家公司一个创纪录的季度后,人们却并不那么关心带来这创纪录收入的那款产品,而更加关心还没发货的下一代产品。

“Blackwell什么时候发货?”,“Blackwell的需求情况如何?”,”Hooper架构的客户换成Blackwell会有巨大成本么?”

所有问题冲着Blackwell来,让人想起黄仁勋GTC上说的:“别伤心Hooper。”

“Blackwell不是一个芯片,是一整个系统产品线。我们从设计时就让它是可以与上一代兼容的。所以现在有一整套Hooper体系的数据中心的可以很快从H100到H200再到B100。Hooper上跑的软件系统,同样可以在Blackwell上跑的很好。”黄仁勋说。

“所以当Blackwell来了的时候,产业里不会有人感到意外。”

而据黄仁勋透露,Blackwell会在第二季度开始发货,第三季度生产提速,第四季度客户的数据中心就会为Blackwell准备好。

与此同时,黄仁勋强调,即便已经发布了Blackwell,但现在Hooper的产品,“需求还在增长”。

“我们真的是字面意义上的每一天都在看到订单需求在增长。”

太凡尔赛了。

而这些需求实在太多,黄仁勋形容他们的客户名单“长的吓人”,这让英伟达的财报电话会就像是一场全球大模型进展总结会:

主持人只需要罗列总结所有在追逐生成式AI的超大公司们的投入,就是在介绍英伟达的收入。

黄仁勋还很随意的透露了马斯克在他这购买的GPU数量:

“我们帮助特斯拉把它的AI训练集群拓展到了35000台H100 GPU,他们靠我们的基础设施取得了FSD在最近的FSD 12上基于视觉的突破。”

除此之外,还有“15万到20万的初创企业也在需要我们。以及主权AI——各个国家政府也在购买英伟达的产品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训练AI。”黄仁勋补充。

赚翻了。

英伟达如日中天,那么是否有盛世隐忧?

那些时不时出现的“杀死英伟达”的竞争如何看待?比如老对手AMD,比如曾红极一时的Groq。

以及,如此垄断市场,黄仁勋不担心客户会反噬么——尤其很多客户也开始自己开发芯片。比如微软,Meta和谷歌。

对于竞争,黄仁勋总结英伟达有三个强处是对手比不过的:

第一,你可以用英伟达的加速计算产品线完成你需要的任何人物,所有事情。

“今天的推理已经完全是另一个东西,从已有信息里做召回,变成做大量的生成。以前推理是在识别一只猫,现在是生成一只猫的每一个像素。所以底层完全不同,但英伟达可以让你用我们已有的芯片,加上TensorRT-LLM这样的软件来完成迭代。这是我们软件线有多丰富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二,我们的服务都是在云上的,用户可以很容易的上手。

“对于开发者来说,我们理论上就是,一切。”

第三,黄仁勋认为英伟达建造的是一个AI工厂,而AI不是只关于芯片,而是个复杂的庞杂的系统问题。

“我们可以让我们的芯片,软件在系统和跨系统里优化。”他说。“所以你有一个50亿美金的基础设施,我们能让性能提高两倍,而你的成本依然是50亿美金。所以我说最好的性能就是最低的成本。”

而面对客户的选择问题,黄仁勋几乎是很直接的说出了,“你们没得选”。

他给出两点理由。

第一,在今天的AI竞争里,时间很重要。

“英伟达会每一年更新一代产品,而如果你想等我的下一个产品,那么你就丢失了训练的时间和先发优势。”他说。

“因为下一个达到里程碑的公司会宣布一个突破性的AI,而接下来的第二名只在它上面提升0.3%。你要选择做哪一种?这就是为什么一直做这个技术领先的公司很重要,你的客户会在你上面建设并且相信你会一直领先。这里面时间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我么的客户现在依然疯狂的在建设Hooper系统。时间就是一切。下一个里程碑马上就来。”

第二,只有英伟达掌握整个系统。

“只有我们全面掌握所有的数据,我们建造了一切,每一个环节。我们是亲手建造了一切而不只是有好看的PPT。”黄仁勋火力全开。“只有我们能规模化的优化这一切。这些在数据中心规模的深度融合的知识才是我们区分于其他人的最本质的东西。”

“我们拥有基于第一性原理而建设的多样化的产品线。”黄仁勋总结道。

言下之意,你们找不到替代者。

不过,英伟达和黄仁勋依然有一个最大的痛:

在被问到中国市场的问题时,黄仁勋语气第一次显得低落,他表示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确实在下降,因为英伟达最强的技术无法提供。

“这也使英伟达在中国市场遇到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黄仁勋说。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