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锂电池正极材料亏本卖,龙蟠科技跨界利润一朝亏光,负债率新高欲赴港“补血”

Stock Star ·  May 22 17:12

2021年以来,龙蟠科技(603906.SH)靠布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实现了业绩的跨越式增长。但“一夜暴富”后,龙蟠科技2023年利润结束了三位数增长,巨亏12亿元,不仅出现上市后首度亏损,也将过去两年赚到手的利润一举亏完,今年一季度继续深陷亏损。

随着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下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格也随之大幅下滑,加之高度依赖宁德时代(300750.SZ)缺乏议价能力,龙蟠科技核心产品毛利率出现亏损。同时,2023年来自宁德时代的营收大幅缩水,也考验着龙蟠科技的业绩稳定性。

证券之星注意到,切入锂电池领域后,接连扩产推高了龙蟠科技的资产负债率。在债务承压之际,龙蟠科技递表港交所寻求新的融资渠道以缓解债务压力,同时继续寻求资金支持扩产计划。

上市首亏,存货跌价激增

龙蟠科技于2017年4月登陆A股市场,最初主营业务为车用环保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润滑油和发动机冷却液、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液、车用养护品等产品系列。2021年6月,龙蟠科技以8.45亿元收购天津贝特瑞纳米和江苏贝特瑞纳米100%股权,开始涉足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

有了锂电业务的加持,龙蟠科技的业绩加速爆发。2021及2022年,龙蟠科技分别实现营收40.54亿元、140.72亿元,增幅分别为111.72%、247.15%;对应归母净利润3.51亿元、7.53亿元,增速分别为72.98%、114.61%。

但历经两年高增长后,2023年龙蟠科技业绩遭遇“滑铁卢”。根据2023年年报,龙蟠科技实现营业总收入87.29亿元,同比下滑37.96%;对应归母净利润亏损12.33亿元,同比下滑263.8%。这也是龙蟠科技自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且将跨界后所赚利润一举亏光。

龙蟠科技表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行业面临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和产业链去库存压力,公司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产生大额存货跌价损失,导致净利润出现亏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1-2023年,碳酸锂平均价格分别约为每吨11.98万元、48.24万元及27.23万元,2023年价格较前一年出现“腰斩”。据悉,2021年至2022年的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锂电池产品需求增加导致碳酸锂供应短缺,而2023年价格主要系因供需动态平衡而有所下降。

龙蟠科技董事长、总经理石俊峰在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现在看来,碳酸锂的价格已经处于低位,未来再发生大幅波动的几率较小,公司在磷酸铁锂板块的利润也有望逐渐回归正常区间。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推高业绩的同时,龙蟠科技进行了大量的囤货。其中2021及2022年的存货规模分别达到11.01亿元,30.07亿元,较2020年的3.21亿元显著增长。从结构来看,原材料为主要存货内容。

然而,随着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高位囤积的原材料也成为了“烫手的山芋”。2023年,龙蟠科技存货规模下降46.46%至16.1亿元,但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却远超往年,达到5.55亿元,进一步加剧了亏损。

今年一季度,龙蟠科技依旧深陷亏损境地,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4.74亿元,同比下滑29.24%;对应归母净利润亏损7804.5万元,同比增长64.96%,主要系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利润减亏所致。

收入受宁德时代左右,锂电产品亏本卖

从产品端来看,龙蟠科技的润滑油、冷却液、车用养护品均实现了正向增长,对应的营收分别为7.07亿元、4.85亿元、7023.99万元,增速分别为13.32%、26.67%、20.42%。

但有两项业务收入同比下滑,其中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液收入同比下降9.16%至6.26亿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实现营收67.54亿元,同比下降44.83%。可以说收入占比达78%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极大地拉低了整体收入水平。

证券之星注意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也是唯一亏本售卖的产品,其毛利率从2022年的16.49%减少24.31个百分点至-7.82%。受此影响,龙蟠科技净利率也陷入亏损,下滑337.02%至-17.35%。

今年一季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仍不复往年,该产品实现收入8.69亿元,平均销售价格较2023年同期下降75.35%。因此,一季度净利率水平仍在负值徘徊,为-6.61%。

当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成为主业后,龙蟠科技的客户开始拓展至主流电池生产制造商,如宁德时代、瑞浦兰钧(00666.HK)、欣旺达(300207.SZ)及亿纬锂能(300014.SZ)等。

与此同时,龙蟠科技也患上了大客户依赖症。2021-2023年,龙蟠科技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2.9%、80%及64.5%。

其中,宁德时代贡献了相当一部分营收。2021及2022年来自宁德时代的收入分别为11.6亿元、74.87亿元,占各期总收入的28.6%、53.2%。龙蟠科技坦言,尽管客户如此集中,但公司并非主要客户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独家供应商。这也意味着,买卖双方难享有平等的议价权。

然而,高占比的大客户也暗藏隐忧,一旦来自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减少,业绩往往会遭受冲击。2023年,宁德时代贡献的收入降至26.48亿元,缩水了将近65%,其收入占比也降至30.33%。

采购之外,宁德时代与龙蟠科技关系亲密,是龙蟠科技两家子公司的间接股东,控制着常州锂源及龙蟠时代6.26%及30%的股权。

债务承压,赴港上市筹钱

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龙蟠科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设计产能达到20.07万吨,是2021年收购贝特瑞相关资产时2.36万吨产能的8倍。

早在跨界锂电前一年,龙蟠科技就开始布局年产4万吨电池级储能材料项目。自切入锂电领域后,扩产动作更是频频。

2022年6月,龙蟠科技通过定增募资22亿元,其中12.9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与储能电池正极材料规模化生产,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仅2个月后,龙蟠科技再次公告,拟通过可转债募资21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与储能正极材料规模化生产项目、磷酸铁及配套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但筹备数月后最终“折戟”。

同时,龙蟠科技还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在江西宜春和宁德时代合资建设4万吨的碳酸锂加工厂,项目预计于今年6月底前达到预定可使用。

历经前期大规模扩产,龙蟠科技的财务压力明显加大,资产负债率屡攀新高。该指标一路从2021年的58.8%增长至2023年的75.73%,并在今年一季度进一步攀升至76.5%,创下历史新高。而2020年的资产负债率仅为28.45%。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龙蟠科技拥有货币资金24.49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9.32亿元,合计33.81亿元。与之对应的债务中,短期借款高达47.5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6.25亿元、长期借款25.56亿元。由此看来,龙蟠科技负债是其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2倍之多,偿债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证券之星注意到,2021年至今,龙蟠科技通过筹资活动筹集的现金总净额已接近97亿元。而近几次融资方案中均包含了“补流”及偿债需求。如今,龙蟠科技筹划赴港上市,寻求更多的融资渠道。

资料显示,龙蟠科技在2023年10月25日及今年4月29日两度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可见其急切上市之心。

根据募资用途,龙蟠科技募集的资金将分别用于印尼工厂二期的部分开支、湖北襄阳工厂新磷酸锰铁锂生产线的部分开支、偿还银行借款、以及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据悉,印尼工厂(包括一期及二期)预计总成本约为20.72亿元,一期3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毕,预计于今年二季度末正式投产。(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陆雯燕)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