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高成长业绩能否持续?这家银行管理团队这样回答……

券商中國 ·  May 21 22:27

在行业规模扩张放缓、盈利低速增长、息差承压、资产质量分化加剧等复杂经营环境下,杭州银行向投资者交出了一份规模质量效益较为协同发展的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从营收、净利到风控,都有可圈可点的表现。

怎么做到的?未来又该怎么做?在杭州银行近日召开的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由该行董事长宋剑斌,行长虞利明,副行长陈岚、潘华富、张精科,财务总监章建夫,以及独立董事李常青等组成的班子代表,直面业绩成长性、净息差、资产增长与结构调整、分红、政信业务持续性等市场关注焦点,深度解读了其财报数据承载的经营举措和勾勒下一步打法。

“十四五”增长目标有信心实现

宋剑斌表示,杭州银行此前设置的“十四五”规划,是在2021—2025年内效益和资产增长一倍。现在“十四五”规划已经过去一半了,前两年效益和资产的增长是超过平均速度的,后两年肯定略有回落,但是增长一倍的目标还是很有信心会实现的。

杭州银行的信贷投放,当前速度大致在10%—20%的区间;非信贷资产方面,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最大的类型就是债券,对前景看好的时候,杭州银行肯定会超配;对前景看法比较中性的时候就会少配一些。

至于零售、小微、实体信贷投向会不会有所调整,宋剑斌表示:从策略上来说,杭州银行从主观意愿出发,按照市场客观的环境,管理层期待杭州银行未来是以轻资本的、交易型的业务为主的发展方向,并且会朝这个方向努力。

“这几年随着息差不断下行,杭州银行也在适应这个市场的变化,也基本适应了低利率的环境,应该说适应能力是提高了,实际上我们的资产负债总量、结构、久期已经发生了变化。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方向努力改进我们的业务模式。”宋剑斌说。

宋剑斌介绍,一是拓展细分市场的客户群,尤其是科技金融等领域,在与客户共同成长中受益;二是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来拓展下沉客户,尽管难度系数较大,但是会坚定地走下去;三是丰富服务功能,特别是提高非信贷的服务,通过丰富的服务来拓宽客群。

面对银行业集体面临的息差下行压力,章建夫提到,杭州银行的息差同样承压,但是定价边际上也看到了一些积极和缓冲因素。接下来要持续推进量、价、险的平衡来加强应对。

资产端,该行加强定价管理、精细化管理,通过增加利率相对高的信用小微、中小企业、地区和项目的投放,把握节奏,实现早投放、早收益,同步做好低效资产的处置及管理,进一步缓冲息差下降。

负债端,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杭州银行通过加强负债管理、降本增效来缓解净息差下降压力,取得了较好效果:负债综合付息率连续三年下降,存款付息率从2023年的2.19%到2024年一季度的2.14%,下降了5个BP。

在章建夫看来,随着2023年市场利率的调降以及存款手工补息的工作规范化,将有利于银行业付息率的下降。

从五方面入手保持经营业绩

净利润连续三年超过20%,今年一季度营收增长超预期,针对投资者比较关注的2024年如何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虞利明的回答是“促投放、优配置、降成本、扩收益、控风险。”

第一,促投放。据虞利明介绍,杭州银行所处经营区域是国内经济形势总体比较好的区域,市场需求相对旺盛。面对市场的信贷需求,杭州银行准备也比较充分,从去年11月份就启动“春耕行动”做好客户和项目储备工作,今年一季度贷款增加637亿元,较上年末增幅7.89%,同比增幅16%;存款增加684亿元,较上年末增幅6.5%,同比增幅11%,实现了“早投放、早收益”,取得了比较好的经营成果。今年杭州银行提出了力争实现“两个千亿”的目标,即存款增长千亿,贷款增长超千亿,截至目前,阶段目标均超预期实现。

第二,优配置。据虞利明介绍,优化资产的配置,让有限的资源实现最优的收益,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把资产配置到最优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创金融,2023年杭州银行成立了科创金融事业部;二是成立了信用小微事业部,打造了专业的团队;三是打造了普惠小微业务的专营团队。另外,对作为公司贷款压舱石的政信类业务杭州银行也做了区分,不断地调整资产结构,把资产投到更优的区域,实现更加持续的发展。

第三,降成本。据虞利明介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降付息成本,一季度存款付息率2.14%,较上年下行5个BP;一年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2.2%,较年初下行40个BP。主要得益于抓流量经营,抓基本结算户,抓归集行、抓代发工资,目前月均代发人数已实现较快的增长。二是降经营成本,除了坚定信心加大科技、人力成本的投入,严控管理费用,对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也有助于杭州银行降低成本,通过降本增收为今年营收的增长打下扎实基础。

第四,扩收益。据虞利明介绍,一是不断加强金融市场业务的投研一体化建设,2024年一季度杭州银行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24.9亿元,增幅43.3%。2024年一季度交易性金融资产2,107亿元,较年初增加145亿元,增幅7.4%。OCI账户平均久期2.5年,较年初增加0.3年。强化数智化对交易业务的支撑,初步搭建了多资产多策略的交易体系。二是大力发展代理业务,代销、托管、撮合业务持续发力,2024年一季度代销业务同比增长58.5%,通过轻资本流量的经营,在增加收益的同时扩大了客户群,轻资本经营也将有助于2024年实现营收正增长。

第五,控风险。能否把风险控制好,是保证一个银行净利润增长非常重要的方面。据虞利明介绍,在利差较低的情况下,控风险就是创收益,目前杭州银行资产质量保持市场前列,2024年一季度不良贷款率保持0.76%的同时,拨备覆盖率维持在551.23%,良好的风险控制和资产质量有助于今年利润增长。同时该行将通过坚持大额风险排查、信贷结构调整、员工行为管理“三大法宝”,持续保证资产质量稳定。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我们有信心完成营收正增长,利润两位数增长的目标。”虞利明说。

房地产领域风险情况也是业绩说明会上备受关注的话题,潘华富表示,杭州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对资产质量的影响是可控的。潘华富介绍,他的判断主要基于三点:一是房地产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相对较低,占全部贷款比例仅为4.56%,二是房地产贷款项目所处的区域相对较好,三是房地产贷款的客户整体相对稳健。

从三个方向重点展开政信业务

就分析师关注的政信类业务高增速的可持续性,宋剑斌直言每家银行的城建类国企客户的构成是不同的。

“我们的城建类国企当中,有很多的企业是有优良资产的,比如杭州的城投公司名下有大量的交通、水务、煤气、电力方面的企业,这都是优秀的公共资产。它和大家想象当中的政府平台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说安居保障房,作为定向的房产,成本较低廉,便于新市民在城市当中安家落户、参加工作,并且收取一定量的房租,也有政府优惠的土地政策,这也是良好的资产。”宋剑斌说。

关于“政信业务”,宋剑斌指出:一是看隐性债务,这是最严格的口径,杭州银行存量不到100亿,在市场当中是非常低的水平;二是杭州银行平台类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量的比例大概不到8%。

宋剑斌表示,杭州银行政信业务将从三个方向重点展开:第一,发展直接融资。如最近三年杭州银行在浙江省内的债券承销在银行间市场排名位居第一,这也是轻资产的发展方向。第二,开展这些企业的供应链服务。第三,数字化业务。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合作来提升企业的效率,同时也是和客户之间更加高频地互动往来。在信贷投向的大方向上来看,今后的重点是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消费信贷。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