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三个月大涨18%,美股电力股成AI热潮下的“隐秘赢家”

三個月大漲18%,美股電力股成AI熱潮下的“隱秘贏家”

華爾街見聞 ·  05/21 21:16

大量新建的數據中心需要巨量電力供應,或爲公用事業公司帶來更多回報,但這一建設浪潮也可能帶來通脹壓力。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一個意料之外的“贏家”浮現——公用事業,這個傳統行業如今領跑華爾街。

大量新建的數據中心需要巨量電力供應,爲公用事業公司注入持續增長動力。過去三個月,標普500公用事業板塊大漲18%,漲幅位居各行業之首。年初至今,德克薩斯電力生產商$Vistra Energy (VST.US)$股價更是飆升140%,令英偉達96%的漲幅相形見絀。

據媒體週二援引分析人士觀點,雖然公用事業股可能難以企及科技巨頭的高估值,但作爲確定性高、分紅穩定的“防禦型”股票,其投資價值已經被重新發現。

越來越多交易與開始看好公用事業股的長期增長前景。資產管理公司Reaves Asset Management總裁John Bartlett表示:

那就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作爲一名資深的公用事業投資者,他如今將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雲計算巨頭的發展計劃上,比如谷歌、亞馬遜和微軟等正投資百億投資構建人工智能系統,真正需要關注的是它們對電力需求的影響。

花旗分析師此前預計,到2030年,數據中心電力需求份額可能會佔到美國的10.9%,較目前的4.5%大幅增長。如果這一預期成真,意味着需要建設更多的發電廠、輸電線路和其他基礎設施,也將爲公用事業公司帶來更多回報。

可能推高通脹?

本輪反彈最初是由獨立發電商引領,後逐步擴展到受監管的公用事業公司。

分析人士警告,與數據中心關係不太密切的電網設備的公司,可能會落後於行業。還有一種可能是,在公用事業公司加大資本開支之前,經濟增長放緩或人工智能熱潮消退。而更長期的風險在於,如果電價上漲或發電污染較重監管機構可能會加大對行業的管控。

如果電力需求增長預期最終沒有實現,分析評論人士警告,這可能會給用戶帶來數十年的高昂費用負擔。

牛頓投資管理公司副首席投資官Jim Lydotes表示:

風險在於,這一建設浪潮可能帶來通脹壓力,成本最終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隨着越來越多的公用事業公司提出新建計劃,用戶利益與股東回報之間的矛盾可能會加劇。爲了融資支付新項目,公用事業公司可能不得不通過發行股票籌措資金,而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公用事業公司的回報率,從而降低了這些公司的投資吸引力。Lydotes表示:

公用事業公司將不得不自籌資金支持這一增長,而監管機構必須控制其回報在可接受範圍內。

編輯/emil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