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罗氏制药中国,奔向下一个“黄金30年”

醫藥魔方 ·  May 17 08:01

跨国药企对于中国市场的信心与坚守体现在时间的厚度里。作为最早入华的跨国企业之一,罗氏在中国已扎根30年,深度参与中国医药产业从混沌荒芜步步升级转型的重要历程。在这片土地上,罗氏也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创造出多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次”。

站在而立之年的新起点上,罗氏于5月16日以“华彩三十,聚氏未来”为主题成功举办“罗氏制药中国30周年庆典”。这场盛会不仅聚集了罗氏制药国际部领导团队代表以及罗氏中国领导团队,还链接了政产学研医等本土生态圈各方合作伙伴。

借此契机,罗氏向外界宣告了两件大事,其一是将全面强化端到端的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其二是将在2024年底实现抗流感创新药速福达的本地化生产。这些动作背后传递出来的讯号非常明显——在深耕中国的基础上,罗氏还要持续加码中国。

全产业链协作,罗氏强化对中国的坚定承诺

入华30年,罗氏在中国做出了不少“敢为人先”的举动,数不清的成果与进展随之而来。在前瞻而宏大的布局之下,罗氏有一条清晰的脉络主线贯穿始终——打造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并且与时俱进地进行升级和完善。

罗氏精心打造的这条产业链内涵已越来越丰富,从最初的药品销售,发展到如今涵盖早期研发、药品开发、生产、营销以及开放合作等多个环节。

罗氏对于自身产业链的延展,其实是与中国医药产业飞速发展的节奏高度契合的。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源自罗氏对本土创新生态体系进化趋势的精准预判。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要求跨国药企真正融入中国,扎根中国。而罗氏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扎下深厚的根基,离不开罗氏全球领导层的重视与支持。

在“罗氏制药中国30周年庆典”上,罗氏制药国际部负责人Padraic Ward再次强化对中国市场的承诺:“罗氏与中国的渊源已有百年,始终致力于提高中国民众的健康水平。未来,依托中国良好的市场规模、经济体量与创新生态,罗氏将在中国的创新机遇中加速前行,不断深化在华布局,持续帮助中国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罗氏制药国际部负责人Padraic Ward

从战略到执行,罗氏切实贯彻着深耕中国的承诺,中国在罗氏全球的版图上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不仅体现在罗氏对华优先投入了大量资源,也反映在总部所给予中国区充分的自由度上。比如,罗氏中国创新中心就拥有新药研究与早期开发的独立决策权,此类研发话语权的下放在其他跨国药企中也比较少见。

目前,罗氏在华拥有28款产品,覆盖8大治疗领域。而罗氏也从未止步,为进一步加大和深化本土布局,罗氏朝着更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更明确的愿景迈进——未来能够成为中国领先的跨国制药公司,让罗氏的创新药惠及更多患者,并加速更多源自中国的创新药落地。

先患者之需而行,罗氏中国之路行稳致远

创新瞬息万变,行业洗牌已成常态化。行业巨头罗氏又是如何穿越周期,屹立于创新之巅的?答案很简单,“先患者之需而行”,这是罗氏的初心,也是其研发创新的底层逻辑。若只是单纯为新而新或是追赶风口进行新药研发,罗氏开发的很多产品很难成为临床上应用多年的经典之作,它也很难在经典之后实现自我超越。

植根中国的这30年,罗氏也不是盲目扩张,而是始终专注于中国患者所需,有的放矢地进行布局,并不断创造出满足中国患者未尽之需的鲜活案例。

本次活动上,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宣布了一则重磅消息,其抗流感明星产品玛巴洛沙韦(速福达)将在今年实现本地化生产,做出此举是因为罗氏洞悉了好药在流感季一药难求的情况。通过本地化生产加大供应量,无疑可以最直接高效地满足更多中国流感患者的需求。当然,这也有赖于过往罗氏在“本地化生产”上的夯实布局。

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

罗氏不断带来创新抗流感药物,上至国家社稷,下达百姓药箱。从家喻户晓的抗流感药达菲,到新一代“抗流感神药”速福达,这是20年来首个获批的具有创新作用机制的抗流感药物,目前已实现医保覆盖,支持互联网医院在线购药,为中国老百姓提供全新、便利、有效的流感解决方案,并拓展了5-12岁儿童的流感治疗,为我国公共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从中国患者的未满足临床需求出发,罗氏构建了丰富的产品管线,覆盖血液疾病、乳腺癌、肺癌、消化道肿瘤、抗感染及眼科等中国高发疾病领域。

在乳腺癌领域,罗氏引领乳腺癌走向精准治愈。从2002年带来全球首个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赫赛汀,到陆续引入“赫赛汀+帕捷特”双靶疗法以及国内首个ADC药物赫赛莱,再到如今拥有了全新皮下创新剂型赫赛汀皮下制剂以及Phesgo,20多年来,罗氏帮助无数中国乳腺癌患者实现从身体治愈到心理治愈再到社会功能治愈的不断升阶,让她们更少时间做病人,更多时间做自己。

“先患者之需而行”的理念,也促成罗氏实现了一款血液罕见病新药可伐利单抗(派圣凯)在中国的首发上市。今年2月,可伐利单抗在中国获批,这是其在全球所有国家中的首次获批,也是罗氏第一次在中国市场实现一款创新物的全球首发,意义非凡。

双向奔赴,在中国肩负更多责任担当

跨国药企在中国的成就,其实是其与中国市场双向奔赴的结果。举例来说,在玛巴洛沙韦本地化生产的推进过程中,我国政府各部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可伐利单抗在中国的首发上市,国家药品监管管理局的加速审评审批也起了关键作用。罗氏亦相当感激中国给予其的发展机会,并主动肩负起更多担当。

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源头创新,是绝大多数本土药企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山,基础科学、转化医学和临床研究等重重关卡令其望而却步。鉴于此,罗氏决定发挥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商业化能力,秉持长期主义从源头开始孵化本土创新,罗氏中国加速器于2021年应运而生。

如今,已有十余家优质的本土初创药企成为加速器成员企业,并与罗氏中国创新中心达成超过10项早期研发合作,共同探索新的科学方向和技术平台。

此外,“出海”也是近年来国内企业重点探索的路径,罗氏没有忽略这一痛点需求。近两年,罗氏先后与三家本土创新药企达成三项全球独家授权许可,共同开发多个肿瘤领域的创新性治疗药物,助力更多中国创新走向世界。

不单单致力于推动产业的发展,强烈的责任感还驱动罗氏对整个中国社会和环境不断做出贡献。

罗氏不断探索多元模式提升创新产品的可及性和可支付度,积极参与和助力国家医保在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罗氏共有14款创新药品,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罗氏希望全力扩大创新药物可及性,让中国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创新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罗氏通过创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社会医疗成本,并在营收、纳税等领域持续为上海和中国经济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罗氏锚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双碳制度行稳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注入绿色能量。

在中国,罗氏创造了5000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就业岗位,并间接拉动产业链上下游就业。罗氏打造更为一流的工作环境,让包容、多元、平等、尊重的企业文化熠熠生辉,照亮着每一位大罗人的职业发展道路。

结语

30年深耕细作,罗氏与中国这片沃土的命运已紧密相连,但这只是一个开端。践行着对中国市场和患者的长期承诺,罗氏将开启在中国的下一个“黄金30年”。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之一,三十年来,罗氏怀揣着‘先患者之需而行’的初心,引领医药创新,优化创新生态,共创华彩篇章。站在而立之年的新起点,罗氏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通过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的协作深化布局,携手多方力量为中国患者聚力共筑健康、美好、可持续的未来,助力‘健康中国2030’宏伟蓝图的早日实现。” 边欣总结道。Copyright 2024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欢迎转发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标明文章来源;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