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龙源电力副总经理李星运:能源迭代卷起千层浪 企业“大浪淘沙,不进则退”|财专访

财联社 ·  05/16 14:20

①龙源电力已在内蒙古、甘肃、吉林等地推进绿电制取氢、氨、醇项目,其中推进较快的首批项目将会在今年具备全面开工条件; ②李星运透露,目前对绿醇正式项目的短期规划产能为20万吨/年; ③李星运表示,当前生产出的绿醇主要供应航运业,船用燃料市场存在溢价的期待空间。

财联社5月16日讯(记者 胡皓琼)航运业脱碳,也给能源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第二大班轮公司马士基为实现其航运脱碳目标,近年来在中国市场持续“搜寻”绿色甲醇来源。今年4月,马士基同龙源电力(001289.SZ,00916.HK)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有意愿针对绿色电力、绿色燃料和相应的区域及国际法规等领域寻求合作。

龙源电力董事长唐坚在前述合作签约仪式上表示,公司也密切关注并推动新能源绿色化工产业链发展,积极探索将清洁能源与航运领域耦合,在支持全球脱碳减排事业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此次龙源电力与马士基签署的是意向性协议,尚未涉及具体项目。”龙源电力副总经理李星运在接受财联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但目前公司已经在内蒙古、甘肃、吉林等地推进绿电制取氢、氨、醇项目,其中推进较快的首批项目将会在今年具备全面开工条件,预计2025年进入建设期,2026年实现量产并同步开启绿色认证工作,确保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正式生效时间同步。

据李星运透露,国能集团旗下航运公司的首艘甲醇动力船也将于近期下水,公司计划提供首批次绿色甲醇,供该船使用。依托此机遇计划配套建设的绿醇项目近期正在完善设计方案,力争今年底或明年初动工。目前对正式项目的短期规划产能为20万吨/年。绿氨产能正在根据下游市场需求情况调整优化。

image

船用市场是绿醇主要销路

挪威船级社(DNV)向财联社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4月,共有23艘替代燃料船的新订单。其中12艘甲醇燃料船,占最大比重,超过液化天然气燃料船订单量(7份新订单),氨燃料船舶新增了4艘订单。今年来,甲醇燃料船订单数量也最多,新订单总数为47个,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2%。

从订单情况来看,新订单市场越来越多转向替代燃料船舶,油轮领域的新订单显著增加。船东对氨燃料船的投资也在增加。

“当前生产出的绿醇主要是向航运业供应,其他方面的需求还在探索中,且船用燃料市场存在溢价的期待空间。但这也是循序渐进的,目前船用绿色燃料需求量还未起势,大量的能源公司已开始布局绿色甲醇产业,考虑到未来绿醇产能与需求可能不匹配,项目产能的提升也需要稳妥推进。”李星运坦言,“我们不希望项目一投产就亏损。”

对绿醇、绿氨短期的产能规划,以及应用场景,生产成本及市场价格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正常来说,绿色甲醇价格要比灰色甲醇至少高一倍。只要价格降低,对绿醇的需求就会进一步释放。”李星运表示:“未来绿色燃料市场的定价形成机制也有待健全。”

当前价格高位的主要原因,李星运举例道,比如绿色甲醇的生产成本方面,主要受到制氢成本、生物质收储成本等因素的影响。绿氢生产,约70%的成本是电费成本。目前新能源发电成本正逐年下降,主要受益于设备价格快速下降,但是随着风电主机和光伏组件价格降低,设备厂家盈利水平普遍偏低,除非新技术出现,成本继续下降的空间不大。且电解槽相关设备尚未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链,设备价格虽有下降但仍处于高位,此外也不排除未来上游市场存在波动的可能性。

生物质来源方面,可以预计随着国内绿色甲醇项目逐渐增多,秸秆、稻壳等生物质原料价格将会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绿色甲醇成本降低。

相比之下,氨的来源获取相对简单,空气中氮气比例高达78%,不会受制于生物质的收购价格。绿氢制氨路径,目前市场不少企业都在小规模尝试,且有计划布局相关项目,但其产业链尚未形成。

总的来说,李星运认为,当前绿色甲醇、绿氨、绿色航煤等新能源的发展,都处于“黎明前的黑暗”。“随着风电光伏行业发展,一些‘敢于吃螃蟹’的企业有所突破后,产业链会逐渐地壮大健全。同时,中国企业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望推动相关设备的价格进一步下调,能源公司也能从中获得盈利空间。”

能源快速迭代,“大浪淘沙,不进则退”

从船用燃料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不难发现,从LNG到绿色甲醇、绿氨,能源燃料的迭代时间愈发紧凑。

在李星运看来,未来能源燃料的迭代速度还会越来越快。“一个技术路线会造就一个头部企业,3—5年后,新的技术路线下,又会产生新的头部企业,市场更新快速迭代,就是‘大浪淘沙,不进则退’。”

中国能源绿色转型结构调整有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坚持“先立后破,而不能未立先破”。在新能源“先立”而火电“未破”的时间段,新能源的波动性导致其满发将产生大量的弃风弃光,限电率快速攀升,交易电价持续下降。为提高新能源发电量转换利用率,提升新能源企业收益水平,绿氢、绿醇、绿氨等绿色化工也是实现“先立后破”过程中的必由之路。

单从绿醇、绿氨等能源燃料的发展空间来看,其市场前景无疑是光明的,但市场的成熟仍需时日。

据李星运介绍,从技术角度看,尽管绿色甲醇和绿氨的生产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研发和优化。此外,政策支持和国内国际标准的互认也是推动市场成熟的关键因素。目前,各国在绿色能源政策上存在差异,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互认也需要时间和努力。

对于公司而言,看待绿醇绿氨市场的发展空间需要综合考虑长短期因素。短期内,虽然市场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推动,绿色甲醇和绿氨的应用领域将会逐步扩大,为公司带来一定的商业机会。长期来看,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绿色甲醇和绿氨市场有望实现快速增长,成为未来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随着绿色甲醇和绿氨市场的不断扩大,入局者的增多确实可能会导致价格上的竞争。对此,李星运表示,这也将推动各公司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同时,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也将对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绿色甲醇和绿氨的生产成本在未来有望持续下降,具体的下降幅度和速度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价格竞争可能会加剧,但这也将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光伏、风电将是未来主导的清洁能源

“大力发展新能源,既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内在需求。”李星运表示,从技术成熟度、产业条件等方面判断,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清洁能源仍将以风电、光伏为主,生物质能、地热能、光热及海洋能等多种能源形式并存。而绿色氢能作为由绿电转化而来的三次能源,也将会在冶金、化工、交通等用能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image

(龙源电力安全生产运营监控中心远程显示的各地风电、光伏等项目情况,财联社记者摄)

据其介绍,截至一季度末,风电和光伏合计装机容量已占我国全部装机规模的37.3%,已经成为增量主体。经过多年发展,风电和光伏产业链成熟度较高,特别是光伏产业已占据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制造成本仍处在下降区间。短期内很难有其他能源类型能够替代风电和光伏成为增长主力。

对于其他清洁能源类型来说,可以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和用能需求不同,因地制宜发展。例如西南地热能丰富区域,可考虑采用地热能发电或供暖;西北光照资源丰富区域,可考虑在大基地中搭配光热发电等。

绿色氢基化工产业的应用则将更多体现在交通领域,包括公路、铁路、航运、航空等领域,这是个巨大的增量市场,其需求会随着交通领域用能结构的调整而逐渐增大。

以上内容仅用作资讯或教育之目的,不构成与富途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富途竭力但不能保证上述全部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