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阳普医疗董事长留置风波背后:业绩不振转型遇阻,历史内幕交易疑云难消

Guancha Syndicate ·  May 13 19:35

(文/王力 编辑/徐喆)5月12日,阳普医疗发布公告称(300030.SZ),在经历一个月的监察调查后,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邓冠华于5月12日晚获得广东省监察委员会签发的《解除留置通知书》。

此前四月,阳普医疗曾发布公告称,邓冠华因涉嫌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措施。

尽管目前邓冠华已解除留置,并能正常履行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等职责,但阳普医疗面临的业绩压力和资金困境依然严峻。

股权结构来看,尽管邓冠华是最大股东,但格力金投作为控股股东,其背后的珠海市国资委才是实际控制人。然而,珠海市国资委入主后,阳普医疗的业绩并未有明显改善,反而连续两年陷入亏损境地。

近年来,阳普医疗积极推动IVD企业战略转型,试图通过拓展IVD产品线实现业务多元化和升级。然而,这一战略转型并未带来预期的成效,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持续下滑。尤其是在2020年达到业绩高峰后,阳普医疗的业绩便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这无疑给公司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资金方面,阳普医疗同样面临巨大的压力。公司曾计划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和实控人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增持计划筹集资金,以支持IVD项目的研发和营销网络建设。然而,这些计划最终未能成功实施,导致公司的资金状况进一步恶化。此外,实控人邓冠华的减持行为也加剧了市场的担忧情绪,使得公司的股价持续下跌。

截至5月13日晚间收盘,阳普医疗股价报收4.67元/股,较2020年股价高点已跌超65%。

董事长解除留置,其妻曾陷内幕交易风波

5月12日晚,阳普医疗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邓冠华收到广东省监察委员会签发的《解除留置通知书》,广东省监察委员会已解除对邓冠华先生的留置措施。目前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情况正常,邓冠华已能正常履行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等职责。

回顾整起事件,去年4月7日晚,阳普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邓冠华因涉嫌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实施留置。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市场关注,投资者对阳普医疗的未来充满担忧。尽管在随后的5月12日晚,公司宣布邓冠华已解除留置,能正常履职,但二级市场反应却显得较为谨慎。

公开资料显示,邓冠华作为阳普医疗的创始人之一,自2007年10月起便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对公司的经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并不是邓冠华第一次卷入内幕交易的争议。早在2019年,证监会就认定邓冠华之妻张红存在内幕交易“阳普医疗”的违法事实,并处以巨额罚款。尽管当时证监会因证据不足未对邓冠华进行行政处罚,但这一事件已经让市场对邓冠华及阳普医疗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此外,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广东省内多家医疗企业高管相继被留置,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担忧情绪。卫宁健康的董事长周炜、赛伦生物的董事长范志和、顾得医药的董事长马卫军以及沃华医药的董事长赵丙贤等人都因涉嫌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

从当前的股权结构来看,阳普医疗的最大股东虽然是邓冠华,但实际上控股股东却是格力金投,而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是珠海市国资委。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邓冠华持有阳普医疗约15.91%的股份,而格力金投持有约10.84%的股份。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均低于5%。

早在2021年6月,邓冠华与格力金投签署了一项股份转让协议。他向格力金转交了所持有的部分股份,占总股本的5.86%,转让金额达到2.74亿元。格力金投是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因此其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是珠海市国资委。

此外,双方还签署了一份表决权放弃协议。在股份转让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邓冠华及其一致行动人赵吉庆放弃了他们持有的其余股份的表决权。到了2023年6月28日,这一期限又延长了24个月。

由于邓冠华和赵吉庆放弃了他们的表决权,格力金投在阳普医疗的表决权比例上升到了最高,成为控制公司股份表决权比例最高的股东。这也意味着珠海市国资委成为了阳普医疗的实际控制人。

然而,在珠海市国资委成为实际控制人后,阳普医疗的业绩并未出现明显的改善,反而连续两年出现了亏损。

业绩不振,IVD转型挑战重重,资金短缺成难题

公开资料显示,阳普器械自2021年成立以来,便通过一系列产品注册证的变更,将多个医疗器械产品,如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一次性使用静脉采血针等,划归至阳普器械名下。这一策略的调整,似乎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竞争力。

然而,从阳普医疗的基本面表现来看,其业绩波动较大,市场地位并不稳固。

回顾历史数据,阳普医疗曾在2020年迎来业绩的高峰。当年,受益于微生物转运系统、口罩等相关产品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9.19亿元,同比增长59.85%;净利润更是高达1.63亿元,同比增长524.48%。而这一业绩高点并未能持续。随着市场需求的回落和竞争加剧,阳普医疗的业绩开始呈现出下滑趋势。

据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阳普医疗的营业收入为7.99亿元,同比下降12.99%;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至1856.85万元,同比下降88.57%。

进入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的业绩颓势仍未得到缓解。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同比下降10.98%;净利润更是出现负数,达到-319.09万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123.40%。

从近几年的财务数据来看,阳普医疗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2020年达到业绩高峰后,公司的业绩便持续下滑,这无疑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深入分析阳普医疗业绩下滑的原因,除了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外部因素外,公司内部的管理和运营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产品创新能力有限。

近五年业绩显示,阳普医疗的研发费用一直保持在1亿元以内。特别是在2023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合计支出仅为0.38亿元,与前两年的0.44亿元相比,呈现出持续下滑的趋势。与此同时,研发人员的数量也在减少,从2022年的239人减少到2023年末的208人。这一系列的数字变化反映了阳普医疗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有所缩减。

当前,阳普医疗积极推动IVD企业战略转型,希望通过拓展IVD产品线来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和升级。然而,转型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公司发布的定增计划旨在筹集资金用于IVD项目的研发和营销网络建设,但受市场情况复杂多变和再融资监管收紧的影响,该计划最终未能落地。

与此同时,阳普医疗的融资计划也多次遭遇挫折。公司曾审议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议案和实控人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增持计划,旨在通过外部融资提升公司的资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然而,这些计划最终都未能成功实施,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资金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邓冠华在增持计划搁置后,开始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票。这一行为无疑给市场传递出了一种消极的信号,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产生疑虑。股价的下跌进一步影响了公司的市场形象和融资能力,形成了恶性循环。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