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产能缓慢去化:猪企负债率走高,压力虽大“还能扛”

產能緩慢去化:豬企負債率走高,壓力雖大“還能扛”

財聯社 ·  05/12 15:22

①瘋狂擴張熱潮後,養殖利潤迅速走低,上市豬企虧損嚴重,平均資產負債率也持續飆升; ②但即使虧損,抗壓能力強的上市豬企產能仍難以去化,供應過剩的局面持續存在。

財聯社5月12日訊(記者 劉建 王平安)養豬熱潮開啓,規模養豬佔比迅速提升,產能迅速恢復,且遲遲難降。“2017年之前,散戶佔比是比較大的,散戶母豬的數量波動幅度相對來說也會比較大,進一步推動豬週期的演變。”有業內人士表示。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傳統豬週期行業擴產,但在產能過剩後去產能也能保持相對應的節奏,促使豬週期正常運行。但本輪週期去化卻非常緩慢,且能繁母豬基數持續處於高位,連續超1年多的去化後仍保持在3992萬頭的高水平。

多位養殖產業鏈專家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均認爲,散戶由於養殖規模的因素,其養殖模式較爲靈活,對於價格的敏感性更強,在行情低迷時可以迅速退出。但隨着規模化以及產業集中度的提升,養殖散戶比重持續下降,而融資能力強、抗病能力強、抗虧損能力強的的規模企業佔比卻持續上升,即使行情低迷,負債高壓,這部分企業產能卻仍難去化,導致供應過剩的局面持續。

財聯社記者梳理發現,從2018年到2023年之間,17家上市豬企有10家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20%,其中有6家甚至超過了60%。

上市豬企負債率也持續飆升。從數據看來,截至去年末,上市豬企的資產負債率平均值爲67.42%,2022年與2021年同期分別爲63.72%、55.63%,近兩年負債率持續攀升,有13家上市豬企的資產負債率超過60%以上,個別豬企甚至出現資不抵債。

(上市豬企平均負債率 數據來源:choice)

不過,高負債、高虧損壓力背景下,抗壓能力強的上市豬企產能卻難以去化。截至今年1月,雖然產能已連續去化12個月,但相關大型豬企能繁數據卻變動幅度不大。排名前二十的豬企2023年初爲896.3萬頭,年末爲891.13萬頭,僅下降約5萬頭,其中牧原股份、溫氏股份、雙胞胎和德康集團等企業能繁數據甚至不降反升。

事實上,在今年的兩會期間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就曾指出,“按照正常週期的規律,大概四年左右一個規律,現在應該是進入上升階段的。但現在情況有所不同,以前以散戶、小戶爲核心的模式已經變成了今天養豬業規模化、體系化逐步佔上風,投了很多錢不甘心倒下去的企業不斷努力提升管理能力從而使得豬週期有所拉長。其次,隨着科技進步,管理提升和政策落實,養豬效率逐步提升,再加上消費增長不夠,供需匹配度發生改變,這些都將導致豬週期拉長。”

資本“加持”的背景下,企業虧損也不敢去產能,朱澤坤錶示,“通過我們對企業的調研發現,規模企業現在的抗壓能力極強。現在的企業只要是盈利狀態,即使盈利很少甚至微弱虧損,他都是能夠接受的,並且去進行一定擴產。因爲企業不可能因爲虧損,就把前期的產能清退了。”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