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微软的焦虑和野心,再也藏不住了

Securities Times ·  May 5 20:49

疯狂“砸钱”押注AI的背后,是害怕落后于竞争对手的深刻焦虑。

最近,微软的一封内部电子邮件流出,揭示了微软在2019年选择向OpenAI投资10亿美元的原因。据外媒报道,该电子邮件题为“对OpenAI的思考”,是微软首席技术官凯文·斯科特(Kevin Scott)、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和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 (Bill Gates) 之间围绕投资机会的高层讨论。邮件显示,微软之所以花重金投资OpenAI,是因为感到在AI领域已经落后竞争对手(即谷歌)许多年。斯科特在邮件中重点阐述了谷歌早期人工智能模型如何使他“印象深刻”,纳德拉也予以了回应,表达了支持投资OpenAI的态度。

5年以后再评价2019年时的投资决定,至少目前来看,微软是押注对的那一方。由于OpenAI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微软不仅一改5年前在AI上落后于谷歌的被动地位,而且股价也在2022年底ChatGPT发布以后节节攀升,涨幅约为60%。然而,在瞬息万变的科技世界,微软并未停止焦虑,不仅四处网罗优质的AI投资标的,还在全球各地投资建设AI基础设施,力图巩固自身的领先地位。

从“落后太多”到逐渐领先

有意思的是,这封电子邮件之所以会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是因为美国司法部正在针对谷歌进行反垄断案件调查,这封邮件是调查中的一部分。

“就机器学习规模而言,我们落后竞争对手多年。”斯科特在给纳德拉和盖茨的电子邮件中写道。他还详细介绍了微软工程师如何花六个月的时间复制谷歌的BERT语言模型并对其进行训练。他表示,自己最初对OpenAI和DeepMind(谷歌投资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工作不屑一顾,认为这两家公司不过是在竞争“谁能实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游戏特技”。但是,当事情转向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时,他立刻就感受到了威胁。“当我深入研究,试图了解谷歌和我们之间在模型训练方面的所有能力差距时,我非常非常担心。”斯科特写道。

事实上,作为IT界的老牌企业,在ChatGPT问世以前,微软在与谷歌的AI竞争中一直处于落后者的位置。“老态龙钟”、“创新力不足”是外界对微软的固有印象。在GPT-4接入微软Office全家桶时,前谷歌科学家、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曾这样形容自己的震撼:“牛得不像微软……这彻底颠覆了我对微软的印象,一家48年的企业再次焕发青春活力,史无前例。”这也侧面反映了,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微软在AI领域一直是处于掉队的状态。

老牌巨头怎样克服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的困境?微软依靠的是投资了OpenAI这样的“王炸级”创业公司,从而焕发了“第二春”。一名前微软工作人员曾分析道,由于以前微软对顶尖人才不具有吸引力,招募不到合适的人才,内部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人工智能部门,所以才不得不通过外部投资来防止落后谷歌太多。

据媒体此前报道,谷歌于2015年率先投资了神经网络初创公司DeepMind,同年OpenAI也宣告成立。2018年,由于大模型需要超大算力支撑,离不开巨额的资金支持,OpenAI的CEO山姆·奥特曼数次飞往西雅图寻求微软的支持。这封邮件复盘揭示了当初微软决定投资OpenAI的初衷以及过程。在邮件中,纳德拉回应了斯科特对OpenAI的看法,并将邮件转发给微软首席财务官艾米·胡德(Amy Hood),表示这就是“我想这样做(投资OpenAI)的原因”。

自2019年以来,微软在OpenAI上的投资已超过130亿美元。由于这层投资关系,微软还得以将OpenAI的模型添加到微软的Office应用程序、Bing搜索引擎、Windows操作系统中,并一举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者,风头甚至盖过了谷歌。不仅如此,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让微软Azure云服务收入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据Canalys的云服务行业的数据报告,2023年第四季度,微软Azure的收入同比增长高达30%,而谷歌云和亚马逊AWS的增长率分别为26%和13%。

AI投资和“基建”狂魔

虽然凭借着OpenAI扬眉吐气,但是微软的焦虑从未停止。PitchBook数据显示,从2022年至2023年,全球对生成式AI的投资大约增加了四倍。在2023年,AI初创企业共募集了约270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微软、谷歌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达成的投资交易占这270亿美元资金的三分之二左右。

在各个科技巨头都在加码生成式AI的背景下,微软也化身AI投资和“基建”狂魔,一方面,不满足于OpenAI这一个独角兽,四处网罗投资有潜力的AI创业公司;另一方面,在全球各地投资建设人工智能和云基础设施。

今年2月,微软宣布与法国开源AI初创公司Mistral AI达成深度合作。未来,Mistral也将像OpenAI一样,把模型资源放在微软云当中,成为继OpenAI后,第二家在微软Azure云平台上提供商业AI模型的公司。据路透社等外媒报道,微软已入股Mistral AI。

过去两年,微软还对AI独角兽公司Inflection AI情有独钟,接连参与了Inflection AI的两轮融资。今年3月,微软宣布与Inflection AI达成协议,Inflection AI把技术授权给微软,从个性化聊天机器人转向与商业客户合作。不仅如此,Inflection AI的联合创始人Mustafa Suleyman和Karén Simonyan也加入微软,领导一个新部门Microsoft AI,负责Copilot和其他消费者AI产品,其他的核心员工也将加入微软。

Inflection AI集体“搬家”到微软,被外界视为微软通过投资实现对一家AI初创公司的“鲸吞”。这也表明,微软一直不满足于外部投资,而是希望能够在内部建立起自己的人工智能团队,开发出领先的人工智能产品。

除了直接投资AI初创公司,微软还在全球各地加码AI基础设施建设。此前,微软已在日本、英国、西班牙等国家大力投资布局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近日,纳德拉在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进行巡访,拜访了各国政府人士,并宣布了一系列投资计划:在印尼,微软将投资17亿美元发展人工智能,印尼信息和通信部长也表示,印尼已将巴厘岛和新首都努桑塔拉作为微软在印尼研究和数据中心的潜在地点;在泰国,微软将开设其首个区域数据中心,并为此投资约10亿美元;在马来西亚,微软将投资22亿美元,于未来4年内建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服务的基础设施。

虽然AI初创公司当前仍然处于入不敷出、苦苦探索盈利模式的阶段,但AI的热潮已经让提供算力和数据的AI基础设施供应商赚得盆满钵满。观察微软AI投资的两条主线,这个领先者的野心也昭然若揭:一方面通过外部投资或直接“兼并”AI初创公司,保持自身在生成式AI技术的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布局AI基础设施,发力云计算市场,打造更强劲的业绩增长曲线。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