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浦发银行盈利能力持续下降,信用卡业务拉垮,仍在去除不良贷款的路上|钛媒体金融

TMTPost News ·  May 1 12:13

4月29日,浦发银行赶着年报公布的deadline,终于公布了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从年报披露的数据看这位名列前十的商业银行不出意料还是让人失望了,以下从四个方面分析浦发银行2023年的业绩情况。

资产和盈利情况:业务规模扩张,但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浦发银行业务规模稳步扩张,资产总额突破9万亿元,达9.01万亿元,保持近十年的增长,资产同比增长3.48%,增速有所放缓;负债总额8.27万亿元,同比增长3.46%;存款总额4.9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28%。总负债同比增速基本匹配总资产增速,存款同比增速低于负债增速,加大了其他负债配置力度。

图片来自@浦发银行2023年报

图片来自@浦发银行2023年报

盈利能力继续下降。2023年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34.34亿元,同比持续下跌,且跌幅加深,2023年浦发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跌8.05%,2021年和2022年同比分别为-2.75%和-1.24%。

净利润下滑更为严重,2023年浦发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367.02亿元,连续四年负增长,同比下跌28.28%。

图片来自@浦发银行2023年报

图片来自@浦发银行2023年报

2023年,浦发银行净息差仅为1.52%,持续下跌且跌幅加深,继2022年后继续下跌25BP。尽管生息资产同比增长2.83%,但从结果上看,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1.40%,可见未能通过以量补价的方式弥补净息差的下跌。

浦发银行表示,贷款端收益率受减费让利、LPR 调降、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等因素影响,同比下降 29bps,是净息差下降的主要原因。

2023年浦发银行手续费以及佣金净收入下降了14.77%,其中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收入较2022年下降58.4亿元,同比下降52.04%,是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

图片来自@浦发银行2023年报

图片来自@浦发银行2023年报

从2024年一季度的数据看,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453.28 亿元,同比减少 27.51 亿元,下降 5.72%;剔除上年同期出售上投摩根股权一次性因素影响后,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 14.90 亿元,同比增长 3.40%。实现利润总额 203.51亿元,增加 8.44 亿元,同比增长 4.3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74.21 亿元,增加 15.90 亿元,同比增长 10.04%,推测可能是公司“先立后破”的工作思路开始有所成效。

贷款分析:房地产行业依旧是银行风险点,信用卡业务拉垮

截至2023年末,浦发银行不良贷款实现“双降”,不良贷款余额 741.98 亿元,比上年末减少 4.21 亿元,不良贷款率 1.48%,较上年末下降 0.04 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也相比去年有所提升。整体资产质量是有改善的,风险抵补能力有所提升。

从分项来看,和大多数商业银行一样,浦发银行也出现企业贷款不良贷款率下降但零售贷款不良率上升的情况,主要的问题依旧是在个人住房贷款上,较去年提升了0.13个点,其他的零售贷款不良率均是下降的。


图片来自@浦发银行2023年报

图片来自@浦发银行2023年报

分行业看同样可以得到印证,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上升了1.05个百分点,金融行业的风险也有所提高,上升1.13个百分点。

图片来自@浦发银行2023年报

图片来自@浦发银行2023年报

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浦发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 10,304.38 万张,信用卡流通卡数4,837.61 万张,较上年末下降 5.76%;信用卡及透支余额 3,856.17 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11.09%;浦大喜奔APP 月活跃用户量达 2,716 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8.29%。报告期内,信用卡交易额 22,693.06 亿元,同比下降 6.13%;信用卡业务总收入 406.59 亿元,同比下降 7.03%。除了浦大喜奔APP 月活跃用户量的数据,其余均为下跌,出现了和大多银行一样的信用卡服务走下坡路的现象。

值得关注的是,长三角地区营收占比22.13%,却贡献了营业利润的56.33%,此外,珠三角以及海西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和境外地区都出现了营业利润贡献占比高于营收占比的现象,而总行营业收入占比近4成,却出现了负营业利润的情况,这几乎是从未发生过的现象。细看总的利润表可以发现,汇兑损益是明显的拉低项,虽然2023年美元出现了两波上涨行情,多家银行也出现了汇损状态,但如果弥补了这部分亏损就可以把总行得到营业利润打平。

从网点建设数据看,总行的员工总人数为19,734人,其中信用卡中心人数占54.3%,2023年信用卡业务的下滑导致总行出现营业利润负数也是情理之中。经历了更加多变的市场环境,浦发银行是否应该好好想想对于各地区市场的重新规划和资源分配?

图片来自@浦发银行2023年报

图片来自@浦发银行2023年报

大量不良贷款相对应的是每年都要计提的巨额信用减值损失,2023年浦发银行集团层面计提8.02亿元信用减值损失,此外,这些庞大的不良资产也是对银行净利润的损害,虽然近几年浦发银行有意识地进行弥补,但还是有较大的窟窿要填。

从2024年一季报中看到,浦发银行对公贷款总额(不含票据贴现)30,296.04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886.05 亿元,增长 6.64%;零售信贷方面,受宏观环境变化及房地产市场调整、存量到期等因素影响,增长承压,零售贷款总额 18,501.46 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56.76亿元。对于“对公之王”的浦发银行,零售方面本就不是强项,在经营“自救”上更应该立足于老本行,最熟悉的领域开始重振。

2024年一季度,银行后三类不良贷款余额 750.41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8.43 亿元;不良贷款率 1.45%,较上年末下降 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 172.84%,较上年末下降 0.67 个百分点,从数据上看,浦发银行对不良贷款的修补仍有一段路要走。

金融科技的地位保持领先,但投入现边际效应递减效应

其实仔细读了这400页的年报可以发现,浦发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保持行业领先。浦发银行数据资产规模达 62.51PB,较上年末增长 51.17%,自主研发并投产大模型应用的AI基础平台支持10个大模型应用场景上线运行,为业内首家通过信通院《人工智能研发运营一体化(MLOps)服务能力》的旗舰级认证。

浦发银行在信息科技方面的投入也一直是其发展的战略重点。在2023年,浦发银行继续加大信息科技投入,以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2023年年报显示,浦发银行信息科技投入总额为69.65亿元,同比下降0.59%,约占营业收入的4%;科技开发相关人员数量为6,425人,比2022年度减少22人,正如六大行大模型投入持续加码,股份行科技投入呈边际收益递减效应|钛媒体金融所提及的股份行出现对金融科技投入边际递减效应。

图片来自@浦发银行2023年报

图片来自@浦发银行2023年报

浦发银行在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的"五大赛道"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包括“商行+投行+生态”模式的“浦科”产品系列,“浦链 e 融”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建设,投行“浦智”系列平台、“浦智 E购”并购金融业务支持系统等司库建设,零售领域推出的“小浦支付”等多项数字化服务,这也为浦发带来了数据上的增长以及打造良好平台基础。

高管降薪明显,人均薪酬基本不变

业绩下滑导致高管降薪。2022年报告期内高管从公司领取报酬合计2,061.49万元,而2023年为1894.22万元,2023年浦发银行有多位监事减薪超过百万元,薪酬最高是监事张湧,大约315万元;何卫海和张宝全分别是290万元、289万元,但较2022年减少119万元、107万元。独立董事的工资倒是没什么变化,行长和董事长薪酬也有下跌了20%左右。

浦发银行员工总数6.36万人,人均薪酬44.84万元,这和2022年和2021年基本保持不变。

利空落地,2024年的浦发能否迎来新生?

意想不到的是,尽管成绩单并不亮眼,然而资本市场上,浦发银行股价竟然高开并红盘收,甚至有赶超过去年最高点的趋势,业内人士推测主要的两个原因:一是,排名相近的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年初以来股票涨幅近50%,六大行的平均涨幅在25%左右,相比之下,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的涨幅只有20%左右,4月30日的高开正是因为年报的利空消息落地,主力开始放心进场;二是,一季报中披露一季度净利润增长10%,资产总额增长0.51%,不良贷款率下降0.03个百分点等利好消息对冲了年报中的不利影响。

图片来源@百度股市通

图片来源@百度股市通

相比于国有大行和其他股份大行,其实浦发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探索一点都不弱,甚至可以说“前者有的后者也有”,那为什么2023年的浦发还是那么不尽人意呢?银行同业人士表示,浦发银行还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道路,如今的金融环境已经不适用旧时的打法。虽然浦发银行看起来在追求数字化转型、战略转型,但是骨子里那份“旧模式”、“旧打法”依然改不掉,以往因为地理优势成为“对公之王”,后来又因为零售热门来掺一脚,现在追随热潮进行数字转型,看起来涉及的范围很广,但所配置的人力物力是否能提供配套的服务,真的能达到做“精”、做“深”吗?

此外,浦发银行于2024年2月8日正式发布关于董事长任职资格获核准公告,明确了张为忠浦发银行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浦发银行的一季度表现也开始有所好转,虽然不排除浦发存在“将所有问题一并暴露”的摆烂心态,但也希望在新的一年换帅后的浦发银行能带给投资者惊喜。(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李婧滢,编辑|刘洋雪)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