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台积电一口气发三个新技术,又打了英特尔的脸?

wallstreetcn ·  Apr 28 17:39

面对三星和英特尔的强力追赶,台积电的龙头地位正受到空前挑战。英特尔更是喊出了“重新夺回世界芯片制造桂冠”的口号。究竟是会被超越,还是将继续稳坐宝座?

近日,台积电在北美技术论坛发布了一系列新型芯片技术,又一次遥遥领先。新型技术的发布,是台积电对三星和英特尔挑战的有力回应。会后,许多分析师认为,英特尔重新夺回芯片制造桂冠的说法过于乐观。

1、推出3D 光学引擎,布局下一代通信技术

台积电准备用造芯片的方式造光模块,省功耗、省空间。

当前通信网络采用的光模块技术,主要是把各个组件组装在一起(见下图)。

这种集成方式随着传输速率的提升,会产生高功耗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台积电推出了一种新的光模块产品。简单来讲,就是把制作芯片的那套技术,用在了光模块的制作上。这种方法,使得光模块体积大幅减小,材料成本、芯片成本、封装成本也进一步得到优化。

这是一种新型光模块技术,也是业内公认的下一代通信技术。

(台积电1.6T光引擎产品图)

然而,台积电并不是硅光领域的唯一布局者,Global Foundries、IMEC、PowerJazz等厂商也早早做了布局。由于硅光芯片不是先进制程,通常在45nm~130nm之间,国内硅光设计公司基本都是找Global Foundries,IMEC,PowerJazz这些厂商做代工。

与同行相比,台积电进入硅光市场的时间相对较晚,但仍然领先于英特尔和三星。此外,这次大会上,台积电披露了雄心勃勃的光引擎战略,一年一迭代:25年推出1.6T 可插拔光学引擎,26 年推出6.4T 光引擎。

考虑到台积电在芯片制造领域的绝对地位,以及公司制定的雄心勃勃的产品战略,未来在硅光市场,台积电会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也许会抢占本身就在这一领域发展的公司的市场份额。

2、背面供电,助力高性能芯片需求

用全新供电方式,提升芯片的空间利用率。

关于芯片的供电方式,目前市场的主流做法是把电源部署在芯片的正面,这会导致电源挤占芯片空间。

台积电此次推出的背面供电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

除了台积电,IMEC和英特尔也积极研发背面供电技术。三者相比,IMEC的技术成本最低,但性能逊于台积电;台积电的技术成本最高,但性能最好。总的来看,台积电在背面供电技术上更胜一筹。

总体而言,台积电的新型背底供电解决方案是一项创新技术,可以提高芯片的性能、功耗效率和面积利用率。有望在未来的移动设备和数据中心芯片中得到广泛应用。

3、3D封装之外,一种新的选择 —— “晶圆级系统”

通过在晶圆上互连芯片,让不受空间限制的数据中心,获得更快的互连速度。

随着芯片上晶体管的增多,市场对芯片集成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手机/电脑等终端,芯片无法做的很大,必须小巧,因此主要采用3D封装来集成芯片(垂直堆叠芯片)。

但面对数据中心这样,对芯片面积要求不是很高的场景。台积电推出了一种新的芯片集成方案 —— “晶圆级系统”。

该技术将多个芯片直接在晶圆上互连,更多的是在横向去扩展芯片系统(见下图),预计未来封装后尺寸将达到12x12cm。

台积电使用该技术已经陆续推出了不少产品。例如,英伟达今年推出的B100 GPU,由两个Blackwell小芯片组成一个B100芯片;Cerebras的 “大芯片”,同一片晶圆上连接了90 万个核心。

在晶圆级互连上,台积电也远远领先于英特尔和三星这两大对手。

总的来看,台积电的龙头地位虽然受到挑战,但仍然是晶圆领域的霸主。而英特尔夸下的海口,还没那么容易实现。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