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财富缩水445亿,惠州首富夫妇卷不动了?

鈦媒體APP ·  Apr 27 16:12

文 | 雷达财经,作者 | 孟帅,编辑 | 深海

接连抓住共享单车、两轮电动车、ETC、豆式耳机、电子烟等多个风口的刘金成,如今却面临着财富大幅缩水的窘况。

在不久前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中,身为亿纬锂能实际控制人的刘金成及其妻子骆锦红以375亿元的财富位列榜单第613名的位次。然而,相比2022年时高达820亿元的财富,刘金成、骆锦红夫妇的身家缩水了445亿元。

回顾亿纬锂能的发家史,科班出身的刘金成深谙“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通过布局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刘金成创办的亿纬锂能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锂电池平台公司。

拆解亿纬锂能的财报可以发现,去年动力电池板块为公司贡献了近一半的营收。尽管在国内的动力电池市场,亿纬锂能于去年拿到了第四名的成绩,但与行业老大宁德时代以及行业老二比亚迪联手斩获的七成的份额相比,亿纬锂能仅仅4.45%的市场份额,离两位“霸主”依然有较大差距。

面对动力电池行业两大“霸主”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的情形,刘金成在今年3月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们这个行业是你想卷,但你没资格,卷不动。前面两个老大,谁卷得动比亚迪,卷得动宁德时代?”

此外,亿纬锂能当下还面临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情况。据4月25日公司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的出货量同比分别实现113.11%、5.98%的增长,但其第一季度的营收、归母净利润指标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惠州首富夫妇两年财富缩水445亿

元素周期表后藏着的全是生意,这句话说得并不算夸张。纵观国内的制造行业,仅凭排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位的锂元素,便有多位大佬成功登上了《胡润全球富豪榜》的榜单。

比如,身为锂电行业龙头的宁德时代,便将包括创始人曾毓群等在内的多位股东送上了《胡润全球富豪榜》的富豪宝座。而同样聚焦锂电池行业的亿纬锂能也成功上演造福神话,其幕后的掌舵者刘金成、骆锦红便是这场财富盛宴中最大的受益者。

雷达财经了解到,目前刘金成在亿纬锂能担任董事长一职,其妻子骆锦红则在亿纬控股担任执行董事职务。早在2018年,刘金成、骆锦红二人就曾凭借82亿元的财富杀进了当年的《胡润全球富豪榜》,排名位列榜单第2075名。

此后的2020年、2021年,刘金成、骆锦红二人仿佛坐上了财富上升的快速列车一般。这两年间,二人的财富一路攀升至750亿元,他们的排名也接连飙升1315名、634名。

在2022年的《胡润全球富豪榜》中,刘金成、骆锦红二人已经杀进了榜单第168名的高位,而二人当年高达820亿元的财富更是达到了2018年的10倍。

但财富来得快,退得也快。随后到来的2023年,刘金成、骆锦红的财富便降至750亿元,同比缩水70亿元。到了2024年,刘金成、骆锦红的财富再度下跌375亿元降至375亿元,与上年相比整整缩水了一半,而与2022年的高光时刻相比,二人的财富更是减少了445亿元。

尽管刘金成、骆锦红二人在2024年惠州上榜(含祖籍惠州、居住地在惠州、企业注册地在惠州)的富豪中仍位列第一,且骆锦红还是惠州唯一上榜的女企业家,但受财富大幅缩水的影响,刘金成、骆锦红二人在《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中的总榜排名较上年下滑了426个位次。

事实上,在刘金成、骆锦红成为亿万富豪的财富跃迁道路上,其掌舵的亿纬锂能是幕后的重要功臣。据亿纬锂能日前刚刚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公司第一大股东西藏亿纬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6.55亿股股份,对应的持股比例为32.02%。

而刘金成、骆锦红夫妇二人,正是公司控股股东西藏亿纬控股有限公司背后的大佬,二人分别持有该公司50%的股份。与此同时,刘金成、骆锦红夫妇二人还分别直接持有亿纬锂能7743.07万股、8264.91万股股份,对应的持股比例分别为3.79%、4.04%。据此,刘金成、骆锦红二人毫无悬念地成为了亿纬锂能的实际控制人。

而刘金成、骆锦红在《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的起起落落,也与亿纬锂能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存在密切的关联。据同花顺iFinD显示,最近一年时间,亿纬锂能的股价累计下跌45.52%,市值蒸发超620亿元。若将时间线拉长至最近三年,亿纬锂能的股价累计下跌56.9%,其市值在此期间蒸发超980亿元。

科班出身,因锂致富

由于亿纬锂能的总部位于广东惠州,刘金成时常被媒体划到惠州首富的位置上,但其实1964年出生的刘金成是湖北荆门人。年幼之时,刘金成在沙洋县五里铺镇的一个小山村长大。尽管出身平凡,但刘金成始终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通过坚持不懈、勤奋刻苦的学习,刘金成先是在1981年以优异的成绩从龙泉中学考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化学专业,之后刘金成又先后在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在多所名校求学的经历,让刘金成先后将工学学士(化学)、理学硕士(电化学)、工学博士(材料物理与化学)的学位揽入怀中。

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刘金成曾在一家国有工厂工作过几年。直到五年之后,刘金成才考上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学院并在该校攻读研究生。

而正是这段在武汉大学读书的经历,给刘金成日后在锂电池行业的创业征程埋下了伏笔。彼时,在中科院院士、中国电化学的重要奠基人查全性院士和著名的二次电池专家杨汉西教授等人的影响下,刘金成的心中逐渐产生了一个念头——要将电化学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事业。

虽然刘金成如今贵为亿纬锂能的掌门人,但其实在创办亿纬锂能之前,刘金成博士毕业后还有过一段创业失败的经历。创业失败后,刘金成又老老实实地去别的公司上班。1999年,刘金成受聘担任惠州德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不过,在看到南方市场经济的发达和活力后,刘金成再次燃起了创业的斗志。2001年,一家名为惠州晋达电子有限公司的企业在惠州正式成立,而这家公司正是亿纬锂能的前身。

创业初期,刘金成将锂电池作为这家新公司掘金的战场。用刘金成的话讲,之所以选择在电池行业淘金,这是“因为我只会做这个东西。我85年在武汉做的和后来研究的都是这个,而且我看别人做的不好,我可以比他们做的好。”

然而,刘金成看似有些随性的决定,却为其后续的创业征程开了个好头。由于赶上了移动通信发展初期的浪潮,刘金成一度通过为风靡一时的小灵通生产2000多万个电池而小赚一把。

不过,刘金成并没有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因为意识到小灵通电池的技术有局限性,刘金成很快抽身,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锂原电池的研发上。2003年,亿纬锂能深度布局锂原电池。在团队的不断努力下,当时全国4亿个电表中由亿纬锂能提供锂原电池的就多达3.2亿个。

2009年,亿纬锂能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首批登陆创业板的公司。一年之后,亿纬锂能又开始布局消费锂离子电池。

2014年,刘金成购入一辆特斯拉汽车。彼时,刘金成意识到,如果不做动力电池,可能会错失绝佳的发展机遇。于是,亿纬锂能在2015年将目光延伸至了动力电池,开始在该领域进行深度布局。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亿纬锂能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锂电池平台公司,同时拥有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核心技术和全面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能源互联网领域。

由于搭上了新能源的快车,亿纬锂能的业绩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上市当年,亿纬锂能的营收仅为2.06亿元,但到了2023年亿纬锂能的营收已飙升到了487.8亿元的水准;同期亿纬锂能的归母净利润也从2009年的3995万元暴增至去年的40.5亿元。

动力电池卷不过两“寡头”,一季度营收净利双降

作为亿纬锂能的掌舵者,刘金成十分信奉“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而这句话也被刘金成用到了自家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

目前,亿纬锂能已搭建起了三大板块齐头并进的商业模式,其主要业务涵盖消费电池(包括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圆柱电池)、动力电池(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其电池系统)和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去年,亿纬锂能的营收达到487.8亿元。从营收占比来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分别为公司贡献49.16%、33.5%、17.14%的营收,这意味着动力电池已是亿纬锂能营收的第一大来源。

具体来看,亿纬锂能去年动力电池出货28.08GWh,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4.22%,实现营收239.84亿元,同比增长31.41%。同期,储能电池出货26.29GWh,同比增长121.14%,营收达163.4亿元,同比增长73.24%。至于亿纬锂能起家的消费电池板块,目前的营收规模最小,于去年录得83.62亿元的收入,同比减少1.78%。

不过,营收规模在亿纬锂能各产品中占比最高的动力电池板块,其毛利率指标却惨遭垫底。财报显示,去年亿纬锂能动力电池板块的毛利率为14.37%,不及储能电池17.03%、消费电池23.73%的毛利率表现。在亿纬锂能三大产品中,动力电池甚至还是去年毛利率恶化最为明显的板块,其毛利率同比下滑1.59个百分点。

尽管动力电池业务在去年为公司贡献近一半的营收,但亿纬锂能仍不得不正视自己与行业龙头选手之间的差距。根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开数据显示,2023 年亿纬锂能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为4.45%。与2022年相比市场占有率提升 2.01%,排名上升两个位次。

凭借4.45%的市场份额,亿纬锂能去年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行榜中位列第四名。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排在第一的宁德时代和排在第二的比亚迪分别拿下43.11%、27.21%的份额,也就是说仅这两家寡头就砍下七成左右的市场份额。

面对动力电池行业两大“霸主”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的情形,身为亿纬锂能董事长的刘金成在今年3月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们这个行业是你想卷,但你没资格,卷不动。前面两个老大,谁卷得动比亚迪,卷得动宁德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若按地区划分,亿纬锂能去年来自境内地区的营收为354.82亿元,同期来自境外地区的营收为133.01亿元,两大地区对公司总营收的贡献度分别为72.73%、27.27%,而境外地区24.72%的毛利率明显高于境内地区14.16%的毛利率。

为了进一步挖掘新增量市场,亿纬锂能当下正试图加速对海外市场的布局。截至去年年末,亿纬锂能已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欧洲的匈牙利规划了工厂项目,分别建设一定规模的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产能,以就近配套为主要原则快速满足当地客户需求。

其中,亿纬锂能已在马来西亚与 PKL 及其控股公司签订购地协议,用于投建“圆柱锂电池制造项目”,以支持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地区电动两轮车及电动工具制造企业。

而亿纬锂能与匈牙利 Debrecen 政府的子公司签订购地协议,依托国内制造优势及运营经验,计划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建设45 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大规模建设大型圆柱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以快速响应匈牙利当地关键客户对新能源汽车配套动力电池的需求产能。

除直接在海外建设产能外,亿纬锂能还积极探索新模式,通过收取授权许可费的模式与 Daimler Truck、PACCAR、Electrified Power 三家国际知名公司达成重要合作,拟合资在美国当地建设动力电池产能,服务于北美的重卡市场。

亿纬锂能表示,此合作模式代表了公司的锂电池技术水平得到全球市场高度认可,且有利于各方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协同互补,是公司完善全球化产业布局的重要举措。

在4月25日公布的一季报中,亿纬锂能最新一个季度的部分经营数据得以揭晓。据亿纬锂能透露,受益于锂电池性价比持续提升,下游需求进一步释放,公司储能和动力电池出货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储能电池方面,第一季度的出货量为7.02GWh,同比增长113.11%。动力电池方面,第一季度的出货量为6.45GWh,同比增长5.98%,其中在商用车领域公司的市占率提升明显。

纵使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的出货量在第一季度同比均实现增长,但公司第一季度的营收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今年第一季度,亿纬锂能录得93.17亿元的营收,相比上年111.9亿元的营收减少了16.7%。若与去年第四季度的132.5亿元相比,营收环比下降的幅度则达到近三成。

同营收走上下坡路一样,亿纬锂能的净利润指标同比也出现了下滑。今年第一季度,亿纬锂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6亿元,相较上年同期的11.4亿元减少了6.49%。

由于公司储能电池业务近来的表现颇为亮眼,因此亿纬锂能的该板块也受到了外界的更多关注。在4月24日的电话会议上,便有投资者向亿纬锂能了解公司对于2024年储能市场增速的判断是怎样的。

对此,亿纬锂能表示,国内外储能市场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全年将超30%的增速。从整个市场的数据来看,海外储能的需求大概占整体的6-7成,公司目前也在加大海外业务拓展。亿纬锂能还透露,2024 年公司对储能出货量规划目标在50GWh 以上。

储能电池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量后,亿纬锂能能否再创辉煌?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