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盈利大幅增长:京东健康如何崛起成为「全民健康消费标杆」?

懂財帝 ·  Mar 25 08:44

长期来看,AI赛道与医疗健康消费赛道长坡厚雪,京东健康同时横跨两个赛道,或许正处于业绩和市值爆发的前夜。

在跨越盈亏平衡点后,2023年,京东健康踏着国民健康消费浪潮和AI浪潮,业绩加速放量。

营业收入达到535.3亿元,同比增长14.5%,超出市场预期,实现五年五倍增长。

京东健康的盈利能力更为亮眼。报告期内,年度盈利连续第二年实现正增长,达到21.43亿元,同比大增459.2%。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标下(Non-IFRS)净利润41.4亿元,同比增长58.1%。

互联网医疗亏损魔咒长期萦绕。京东健康利润翻倍增长,不仅意味着其找到了可持续的底层商业逻辑。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让更多同业和投资者看到了互联网医疗的盈利曙光。

反映在二级市场,和曾经验证了新能源汽车盈利命题的特斯拉一样,京东健康的“核心资产”属性正在凸显。

01 | 「做重」基础设施

在一个消费趋势转变,竞争高度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京东健康依然交出了优秀答卷,极为不易。

过去一年,大消费赛道承压,但健康消费强劲增长。据统计,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达2460元,增长了1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2%。

新的健康消费趋势也在不断涌现。一方面,年龄圈层被打破,95、00后等年轻群体对健康的关注正持续提升。《京东2023年度消费观察》显示,健康品类消费在26岁至35岁青年群体中占比达到35%,甚至高于中老年人。

另一方面,经历了三年公共卫生事件后,健康消费正从被动转向主动。人们更倾向于主动管理个人和家庭健康,并期望获得质量可靠、专业的健康产品和服务。

面对14亿民众澎湃的健康消费需求,京东健康躬身入局,再次成为“解题者”。

2023年,京东健康全面启动供给端改革,全球药企共同首发多款创新药,大幅提升了创新药可及性,也巩固了“新特药全网首发第一站”的优势。

在需求爆发式增长的保健品领域,京东健康联合健合集团、汤臣倍健、Move Free等全球营养保健头部品牌和商家,上线了超过130万款新品,启动全家营养健康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健康还加大了对第三方商家的支持力度,通过全链路营销服务和数字化管理工具帮助它们快速成长,以强化生态协同效应。截至去年底,平台第三方商家数量已超过5万家,同比增长超过100%,商品数同比增长超过30%。

在解决产品服务“更多、更好”的同时,京东健康希望物流能够“更快”。

为了强化履约能力,京东健康继续“做重”物流基础设施。这是京东健康最坚实的护城河,也是它与其它轻资产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最核心区别。

2023年,京东健康扩大了覆盖全国的仓库网络和全温区配送服务范围,依托国内24个药品仓和超100个医疗器械、营养保健品仓,已经实现全国225个城市当日达,386个城市次日达。

针对“最后一公里”的医药健康需求,京东健康成立即时零售部,进一步升级了“平均28分钟送药到家”服务体验。

以北京为例。京东健康在多家自营社区药店上线了“24小时取药窗口服务”,还配置了专职骑手。在上海,为近700家线下药店开通线上医保支付功能。截至去年底,全国已有超过480个城市,以及超过12万家线下合作药房能够24小时全天候响应用户需求。

凭借扎实的能力建设,京东健康成为了万亿健康消费浪潮的“弄潮儿”。

截至2023年末,京东健康过去12个月的年度活跃用户数量超1.72亿,较2022年净增加1800万。自营商品销售规模为457亿元,同比增长13.1%。

京东健康进阶成为国民健康消费第一入口,其价值效应有望继续扩大。

02|互联网医疗「向深」

互联网医疗,核心在于构建严肃、专业的医疗能力。

但行业中,仍有诸多玩家舍本逐末。有的公司沉溺于短期盈利,最终沦为流量平台,而有的公司做得不够深、不够坚持,仅能提供简单的问诊服务,最终被市场淘汰。

作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京东健康深谙医疗能力是大厦的地基。

CEO金恩林曾说,“我始终认为,在医疗领域,医疗服务的专业能力是最核心的。”“医疗服务是我们毫不犹豫要重投入的地方。”

基于此,2023年,京东健康继续坚持医疗的严肃属性。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建立了覆盖全流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累计发布223个标准化诊疗路径以及12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充分保障在线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生执业安全。

在合规的基础上,京东健康持续推进边际创新,发力多个专科闭环服务创新。其中,皮肤和心理等专科是建设重点。

去年4月,其上线了国内首个皮肤专科互联网医院。短短八个月,已经有超过3000名三甲医院的皮肤专科医生入驻,以及超过40位头部专家开设了线上名医工作室,累计服务超1200万人次,基于大模型的AI辅诊准确率超过95%。

在心理专科领域,去年10月,其全新升级了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聚焦职场学习、亲子教育、情感婚姻、心理康复等高频咨询需求,并拥有超过1000余位专业心理咨询师及6000位精神科医生,累计服务用户超数十万人次。

而这只是用户涌入的缩影。截至2023年末,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全年诊疗人次已超过1.6亿次,日均在线问诊咨询量超过45万。

纵向“做深”专业能力的同时,京东健康加速拓宽医疗健康服务生态。

2023年,其升级了“京东家医”,上线全年照护和精准营养定制等主动式健康管理服务产品,覆盖更多年龄段和不同健康需求的用户,用户满意度达到96%。

京东健康还大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体系,其在北京亦庄和江苏宿迁相继开设了京东健康体检中心,并联合宿迁相关部门共同开办了宿豫医院,成为首家规模化开设线下自营零售药房和医疗服务机构的互联网医疗公司。

从宏观角度看,京东健康也是第一家将严肃、专业的线上线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与国民健康消费第一入口融合在一起,并实现规模化盈利的公司。

这是创新性的实践。对于迷惘、踌躇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它也是一个可参考借鉴的样本。

03|向技术要增长

回望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技术驱动医疗健康行业变革转型,但已逐渐进入瓶颈期。如今,AI技术爆发,为医疗健康行业生产力重构带来了关键变量。

其实在美国,生成式AI已经为打破医疗“不可能三角”提供了新的思路。谷歌开发的首个专业“AI问诊医生”的表现超越了包含家庭医生、全科医生在内的初级保健医生。

中国14亿民众医疗健康需求刚性,AI或许是撬动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科技杠杆。

监管层已经开启了绿灯。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广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医疗服务等。

AI浪潮奔涌激荡,以京东健康为代表的AI原生企业正相继入局。

2023年,京东健康发布了医疗大模型“京医千询”。这是行业内首个实物与服务相联通、知识与数据相融合的医疗大模型,整合了大量的临床实践指南、医学文献和专家知识。

以大模型为技术底座,京东健康面向在线执业医生推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云诊室、诊后随访、专家联合会诊、临床科研、医生IP品牌孵化、“智能医生助手”工具等,旨在帮助医生优化在线诊疗效率、质量和执业安全。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的苟江医生享受到了AI技术的便利。他透露,在诊前和诊中环节,京东健康的全病程智能辅诊平台都大幅提升了沟通和诊疗效率。在诊后,该平台沉淀的患者数据能够帮助医生实现精细化的诊后管理。

与此同时,京东健康继续向深,意欲通过AI技术来解放医疗机构的生产力。

去年,其为北京海淀区搭建的AI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已经在近百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地使用,日均审核处方超过2万张。

这预示着,AI技术将为医疗健康行业带来巨大的商业增量。

京东健康锚定未来,继续加码科技研发,2023年的研发费用达到12.27亿元,同比增长14.9%。

2024年,京东健康将加速技术落地。金恩林表示,公司将持续建设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加快AI在医疗场景落地应用,致力于实现医疗质量、效率、体验的三重提升。

强者恒强。京东健康正航行在宽阔蓝海上,其已经是全民健康消费标杆,且AI技术实力领先,将有望率先品尝到AI时代的估值红利。

券商早已经嗅到了“核心资产”的增长机遇。

美银证券在研报中重申了对京东健康的“买入”评级。中金公司表示,“京医千询”有望持续助力远程医疗服务创新,维持京东健康“跑赢行业”的评级,2024年目标价为41.2港元。

虽然股市整体波动已为常态,但据此计算,京东健康短期内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而长期来看,AI赛道与医疗健康消费赛道长坡厚雪,京东健康同时横跨两个赛道,或许正处于业绩和市值爆发的前夜。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