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退市七年后,百丽再次来到港交所大门

鈦媒體APP ·  Mar 16 10:07

图片系AI生成

文 | 节点财经,作者 | 一灯

私有化七年之后,百丽国际终于有望再登港交所。

3月1日,百丽时尚集团(以下简称“百丽时尚”)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作为在国内市场份额连续十几年排名第一的时尚鞋履集团,百丽备受资本市场瞩目,主要还是源于七年前那场著名的二级市场收购案。

2017年,高瓴与鼎晖联手百丽管理层以531.35亿港元的总价将发展陷入停滞状态的百丽时尚私有化。私有化后,高瓴持股57.6%,鼎晖持股11.9%,高瓴一跃成为这家老牌时尚鞋履集团的控股股东。

大手笔私有化,知名PE操盘,百丽时尚的退市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也让世人更加好奇,经过高瓴之手打造的百丽,终究会蜕变成什么模样,又将交出一份怎样的资本市场成绩单?如今百丽时尚赴港上市,市场不仅要检验这家鞋履集团的成色,还要检验高瓴这家顶级PE的投资操盘能力。

01 “鞋王”的落寞

1981年,鞋履品牌Belle(百丽)于香港创立,并于次年登陆内地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2007年,百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鞋履品牌,并于同年在港交所上市。

上市后的百丽,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又大手笔收购了millies、Mirabell、SKAP等一系列品牌,并且还加大了在终端零售门店的布局。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1年,百丽在内地的门店数量由3828家扩张至14950家,平均每年新增门店2200家。

彼时的百丽,风光无限。最巅峰时,线下直营门店超过2万家。随着百丽门店的快速扩张,其营收也一路水涨船高。2007年至2015年,百丽的营收从117亿元上涨至400亿元。CEO盛百椒更是直言:“凡是女人经过的地方,都要有百丽。”

然而,好景不长的戏码在百丽身上上演。一场轰轰烈烈的渠道变革席卷中国零售行业,电商行业的崛起,打破了百丽拥有众多线下门店的渠道终端优势,更让这些线下门店成为压在百丽身上的沉重负担。

所谓船大难掉头。百丽也曾有过积极拥抱电商的想法与尝试,但却都无疾而终。2008年,百丽便在淘宝网开出自己的直营网店。2011年,百丽又开设自己的垂直电商平台优购网。但这些尝试并未取得百丽想要的效果,网店客流量较差,百丽在电商领域始终不得其法。

从传统零售到电商,百丽的渠道转型异常艰难,其业绩也每况愈下。2016财年,百丽净利润同比下滑38.4%,这是百丽自2007年首次上市以来第一次出现净利润下滑。

百丽的市值也随着业绩下滑而不断缩水。初始上市时,百丽发行价为6.20港元/股,总市值达到510亿港元。鼎盛时期,其市值一度达到1500亿港元,而2017年被私有化时,公司的市值却仅剩下不到450亿港元。

退市之时,65岁高龄的CEO盛百椒也坦然表露出在公司业务转型上的有心无力:“自己不会开电脑,连微信都没有,对市场变化没做出很好的预判,没找到转型路径,主要责任在我。”

02 “白衣骑士”大改造

就在百丽的业务发展陷入僵局时,顶级PE高瓴携手一众财团成为了百丽的“白衣骑士”。

彼时的百丽,早就被打上“品牌老化”、“渠道转型困难”的标签,市场并不看好这一标的,而高瓴的张磊,却如获至宝。

在他眼中,高瓴私有化百丽原因有三:其一,百丽交易价格便宜;其二,运动鞋服销售业务的资产质量优质,但受到女鞋业务拖累,整体市值偏低,分拆上市后可获得更高市值;其三,通过数字化变革提升资产的价值。

张磊曾感叹道:“我从未见过一家失败的企业像百丽一样,账上躺着几十亿的现金流。”而百丽在线下渠道方面具有的优势也被他所认可,他认为线下渠道体验永远不会被线上渠道取代。

接手百丽后,高瓴确实对这家鞋履集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便将百丽旗下运动品牌代理业务与传统的鞋履销售业务进行分割,百丽国际被拆分为滔搏运动与百丽时尚。

坐拥8300多家运动用品直营店铺,并代理耐克、阿迪、彪马、匡威等知名运动品牌的滔搏运动,2018年时,滔搏运动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便达到全国第一,也是高瓴较为看好的百丽旗下优势业务。

经高瓴之手,滔搏进行了一系列品牌更新,为迎合年轻群体积极参与电竞领域。此外,高瓴还将数字化运营带入滔搏,为滔搏带来了一套会员运营体系。经过两年改造,滔搏于2019年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市值最高时一度超800亿港元。

相比之下,百丽时尚的改造则要复杂耗时得多。除了升级品牌,大规模缩减门店数量外,高瓴对百丽时尚进行了更加大刀阔斧的数字化改革,即高瓴所谓的“科技赋能”。

在高瓴的操盘下,DTC模式被应用于百丽时尚的销售端,之前尝试未果的线上渠道转型也逐渐有了起色。2017财年至2023财年,百丽的线上营收占比从7%上升至28.3%。

供应链端也进行了科技赋能,高瓴将ZARA、SHEIN等快时尚品牌中常用的小单快返模式引入百丽时尚的供应链中,小批量订单市场试水,成功后再大批量生产,不断通过反馈完善。

从业绩来看,百丽经过若干年的“换血”,目前已经有回暖趋势。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百丽的营收为161.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8%;净利润达到21亿元,同比大增92.7%,净利率由7.48%同比增至12.77%,创下近三年来最好业绩纪录。

03 最大收购案划算吗?

高瓴当年私有化百丽有多轰动,如今百丽冲击IPO,市场对高瓴的期待就有多高。这次收购规模之巨大,导致张磊也遭受不少来自LP的质疑声。面对质疑声,张磊曾夸下海口,提出这场国内有史以来最大并购案将带来“三倍回报”。

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三倍回报”似乎像可望而不可即的梦。

“需要承认的一点是,高瓴在这场大型收购案中,发挥了自身在资本运作和企业赋能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将滔搏从百丽国际中分拆上市,让高瓴收回了本金。这一操作在国际PE并购案中并不少见。不过高瓴在百丽鞋履业务上的操盘,还是有不确定性。”一位二级市场分析人士对节点财经表示。

在私有化百丽国际时,整个过程共计耗费资金531亿港元。其中,债务融资280亿港元,股权投资173亿港元。股权投资中,高瓴、鼎晖以及百丽管理团队分别投资142.8亿港元、30.31亿港元和78.21亿港元。

百丽时尚招股书显示,百丽国际私有化所需的453亿港元资金,即高瓴和鼎晖的股权投资及债务融资,已全部偿还。

上述资金偿还,主要靠滔搏和百丽时尚的分红承担。上市后,滔搏累计分红达到151亿港元,百丽时尚自2020财年至今分红累计则达到172亿元人民币。加上滔搏上市后,高瓴还进行了一部分股权转让及减持。

“高瓴凭借手中剩下的滔搏股份,以及待上市的百丽时尚股份,当初收购百丽确实做到了稳赚不赔。但是能否获得‘三倍收益’还是要看百丽时尚上市后的募资情况与市值情况。如果以港股当下的流动性来看,要实现有一定难度。但今年有美联储降息预期,港股流动性有望提高,对高瓴的收益也会增强。”上述资本市场分析人士认为。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三年,百丽时尚曾两次递表申请IPO,最终却不了了之。这当中或许有时机因素,也或许有百丽时尚自身实力因素。无论如何,私有化七年后,高瓴是时候应该交出一份答卷了。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