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关于储能行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李东林发声!

China Funds ·  Mar 6 17:41

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

两会期间,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时代电气董事长李东林,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快完善新型储能行业标准体系与监管机制的建议》等四项议案。

针对新型储能行业快速发展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李东林建议,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进一步优化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加快完善市场监管机制。

储能行业爆发性增长

近年来,在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引领下,可再生能源呈现大规模发展态势,储能又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又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多次提及新型储能,将储能的作用与电网调峰、智能化调度并列,体现了对储能系统作用的全面认识和重视,也标志着储能将在推动电力系统转型发展中发挥更核心的作用。   

在一系列储能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储能行业呈现出爆发性增长态势。

截至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项目数量(含规划、建设中和运行项目)超过2500个,较2022年增长46%;新增投运规模22.6GW/48.7GWh,较2022年增长超过200%。

制度跟不上实践

不过,在新型储能行业快速发展背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就新型储能的发展速度及建设规模而言,实践更快于制度,已出台的相关规范及监管制度跟不上。”李东林称。

在李东林看来,当前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在统一性和协调性方面有待加强,缺少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和要求,导致执行标准过程中各相关方之间可能发生冲突。同时,不同地区因新型储能起步时间、政策力度和电网要求不同,导致容量配置、认证要求和技术发展不一致的现象日益突出。

比如,江苏地区按当地电网要求需超配约20%,而西北地区仍以额定容量配置、无需超配;不同地区抽检要求及并网测试项点不统一。

在安全方面,已出台的标准和法规大部分集中在电池本身和电站的消防规范,并网前储能电站系统级别安全可靠性测试和验证的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

另外,2023年年底新型储能系统价格相较于年初下降一半,大量跨界企业加入,产品技术、质量参差不齐,可能导致新型储能电站安全得不到保障。   

在储能利用率方面,当前国内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尚不完善,2023上半年我国电化学储能电站平均日等效充放电次数仅为0.58次,使得产品质量难以验证,存在低质储能电站泛滥的风险。

优化标准体系,加快完善监管机制

针对上述情况,李东林建议,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其他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加快完善市场监管机制。

首先,完善行业标准体系。

一方面,加快完善顶层标准体系,加快国家层面的标准建设,布局各层级标准发展策略,促进国标、行标、地标等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加快储能电站建设、消防验收、并网验收等关键标准制修订,加快构网型储能技术标准制定,健全用户侧储能安全管理体系;完善测试评价标准体系,构建高标准的储能系统实证平台。

其次,完善行业监管机制。

一方面,由国家能源局牵头强化电力市场监管,进一步推动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评价体系,加大电力市场运行情况的监测和监管力度。

另一方面,由各省能建办强化推动新型储能项目规范管理,如项目建设、并网验收及运行,实时监管项目运行情况,实时公布项目监管数据。   

此外,由国家能源局牵头贯彻落实《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地方科学建设储能项目,加强引导示范作用,推进新型技术多场景试点示范。

编辑:乔伊

审核:木鱼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