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股价跌至上市新低,TAVR商业化已成沛嘉医疗-B(09996)一块心病?

股價跌至上市新低,TAVR商業化已成沛嘉醫療-B(09996)一塊心病?

智通財經 ·  01/25 15:53

面臨如此市場環境,沛嘉醫療或許仍需大量成本進行市場教育和推廣,公司能否在保持現金安全的情況下達到盈虧平衡點還是一個未知數。

國內心臟瓣膜作爲一個容量大、增長快、滲透率低的市場,曾一度受到市場追捧,而其中的TAVR(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賽道在2021年前也是資本市場的絕對寵兒。

然而由於宏觀因素、港股18A板塊波動等外部環境影響,加之市場對於TAVR賽道的定價缺少錨定中樞,對其價值未達成共識,最終導致港股TAVR三劍客的市值在2021-2022年間蒸發逾80%。

雖然在2022年年末乘着港股藥械板塊估值拉升的東風,TAVR三劍客股價有所回升,但這股反彈勢頭並未延續至2023年。以沛嘉醫療-B(09996)爲例,在2023年2月初達到階段性高點14.32港元后,其股價便一路波動下跌,並且時至2024年這波下行勢頭也未停止。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今年1月24日盤中,沛嘉醫療股價下跌至最低4.5港元,創下公司上市以來的新低。若按14.32港元高點起算,沛嘉醫療在近一年內股價最大跌幅達到68.58%,而年初至今的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其股價跌幅便已逾30%。

現金枯竭前能否觸及盈虧平衡點?

在當前港股藥械板塊投資趨向保守的大環境下,企業現金流狀況在估值評判中的權重持續提高。

近年來在TAVR賽道中,即使新技術放量得到企業營收驗證,但若其難以反饋至公司造血能力上,便會讓公司估值增長大打折扣。這也是沛嘉醫療估值在2023年之後難以更進一步的重要原因。

根據此前沛嘉醫療披露的2023H1業績,公司當期營收達到2.25億元,同比增長89.3%。根據公告,其收入得以實現大幅增長,得益於其TAVR板塊和神經介入板塊兩大業務收入的共同增長。

但實際上,產品收入增長的背後是公司更大的銷售投入。根據其披露的利潤表數據,2023年上半年沛嘉醫療銷售費用同比增長85.71%至1.72億元。加上爲了保持自身的產品技術優勢,沛嘉醫療幾乎投入了等額的研發費用,當期同比增長了105.32%至1.71億元。

不難看到,不論是銷售費用還是研發費用,二者的同比增長率均遠高於當期的公司營收增長率,這也最終導致了沛嘉醫療在2023年上半年虧損較上年同期進一步擴大至2.12億元,同比增長130.55%。

值得一提的是,沛嘉醫療當期淨現金還剩11.6 億元,以當前的淨虧損速度,眼下資金僅夠沛嘉維持不到3年,正在逼近現金紅線。

沛嘉的處境或許也從側面反映了TAVR賽道的處境。一直以來國內TAVR賽道的增長邏輯是:作爲符合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一類醫療器械產品,隨着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對介入心臟瓣膜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但實際上,2021年以來國內TAVR企業股價大跌的背後,便是當時TAVR替代SAVR邏輯被“證僞”,TAVR的銷量遠未達到市場此前預期的增速。

雖然僅就沛嘉而言,其介入瓣膜治療業務入院進度和植入量一直穩中有升。截至2023年6月30日,在取證後約2年的時間裏,其核心產品累計覆蓋醫院達到410家。報告期內,公司的TAVR產品終端植入近1250臺。

然而在沛嘉加大營銷擴大市場的背後,國內TAVR賽道整體表現依然不及預期。統計顯示,從2017年首批兩款本土產品獲批上市迄今,目前國內TAVR的年植入量仍在2萬臺以下。2022年度商業化植入8689例,較2021年7319例僅增長18.7%。雖然截至2023年11月30日,我國已開展TAVR手術13572例,較去年同期增長73%,但該增長率依然低於此前每年翻番的市場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與許多高端醫療器械產品不同,國內TAVR市場國產領先,而直到2020年6月,愛德華科學第三代TAVR產品Sapien 3瓣膜系統獲批上市,進口品牌才進入中國。也就是說,在TAVR賽道,國產廠商與個跨國械企處在同一起跑線。

但國產品牌依舊難以打開國內市場局面,其中昂貴的價格因素不容忽視。美國與德國的TAVR滲透率高,其中一個核心要素是醫保報銷。而TAVR在我國暫時還沒有納入全國醫保,且費用較高。TAVR瓣膜均價在20萬元以上,加上手術費用,患者整體需要承擔30萬元左右,而這無疑推高了市場教育的成本,也是沛嘉醫療還未盈利的原因之一。

TAVR出海會是一劑良藥?

從行業數據來看,2019年中國TAVR市場規模約3.9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50.6億元,年複合增速爲53.1%。而且,2019年中國符合接受TAVR手術的患者約76.7萬人,至2025年預計增至94.3萬人。其中,2019年中國TAVR手術滲透率僅0.24%,同期全球的滲透率約14.98%。

雖然以上數據體現出國內TAVR市場前景的可觀,但換個角度來看,也說明海外市場教育成本更低,國內企業有望憑藉過硬的技術殺出一片市場。

另一方面,相較國內醫療器械市場面臨諸多控費政策,價格體系較爲穩定也是海外市場的一大優勢。以TAVR爲例,愛德華的Sapien系列單價在美國市場較爲穩定。從2011年上市以來,基本維持3.25萬美元的單價,全球均價則總體上處於2.5-3萬美元之間。

正是基於以上原因,國內多家TAVR賽道企業開始走出海之路。例如心通的VitaFlow系列已在泰國、阿根延和哥倫比亞獲批上市,並於去年下半年在印尼、俄羅斯獲批,目前VitaFlow、Alwide已進入5個海外市場,歐洲市場二代TAVR拿證在即;另外,啓明目前已在海外設立美國和以色列兩處研發中心,其自研創新產品VenusP (TPVR) 是海外主要商業化品種,主要市場覆蓋法國、德國,並且PROTEUS研究獲美國醫保覆蓋。

相較之下,沛嘉醫療在產品出海方面表現並不積極。根據2023年中報,目前其海外發展規劃僅有對兩款在研產品MonarQ和GeminiOne進行海外臨床試驗,出海進度明顯慢於同行水平。或許在國內“內卷”仍是沛嘉醫療當下主要的策略。

只是在國內支付保障方面,目前仍僅有少部分城市將TAVR納入居民醫保,患者自費比例依然較高。面臨如此市場環境,沛嘉醫療或許仍需大量成本進行市場教育和推廣,公司能否在保持現金安全的情況下達到盈虧平衡點還是一個未知數。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