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2023年组件出货排名初揭晓: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出货均超70GW 前十排名“大洗牌”|行业动态

cls.cn ·  Jan 18 20:01

财联社1月18日讯(记者 刘梦然)时隔三年后,晶科能源(688223.SH)重新坐回组件出货榜第一的宝座。财联社记者从晶科能源获悉,公司在2023年组件实现了超过75GW的销量,市占率约14.5%-15%。根据索比光伏网预估,天合光能(688559.SH)去年实现70GW出货,隆基绿能(601012.SH)和晶澳科技(002459.SZ)分列第三和第四,且出货量规模均在60GW以上。

光伏组件出货排行榜轮廓逐渐清晰。透视组件出货榜单,“第二梯队”的竞争则更加激烈,常年稳坐出货榜第五的阿特斯(688472.SH)面临通威太阳能和正泰新能的猛烈冲击,三家在去年组件出货量均在30GW左右,且差距还在不断收窄。

业内分析认为,N型产能放量是造成组件厂排名重洗的重要原因。根据机构统计,晶科能源预计2023年实现约45GW TOPCon产品的销量,约占40%的市场份额。有受访的组件企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去年N型和P型产品的成本差距不断缩小,N对P的替代进程明显加快;相对应地,性能更加先进的N型产品已成为海内外客户的优先选择,全球市场渗透率迅猛增长,2024年的竞争依然围绕N型先进产能展开。

前四家组件厂合计出货占比超过60%

作为业内最早押注N型TOPCon技术的晶科能源,也是最早享受到此轮技术迭代红利的组件厂,成功打破了由隆基绿能从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组件出货第一的记录。根据晶科能源提供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出货已经超过210GW,成功坐上2023年出货榜和总出货榜的“双料第一”。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晶科能源已达产的N型TOPCon的电池产能超过55GW,且还在持续增加。去年9月,晶科能源山西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宣布开工。在公司本月公布的2024年规划中,今年公司N型先进产能超过百GW的目标,TOPCon量产电池效率26.5%+。

值得注意的是,组件出货排名的比拼,也是N型产能的较量。根据机构统计,同样押注TOPCon技术的天合光能在去年也实现70GW的组件出货量。根据规划,天合光能在去年底将形成N型硅片产能50GW、组件产能95GW、电池产能75GW,其中N型电池产能40GW,全部使用新一代N型i-TOPCon先进技术。根据公司此前在接受调研时披露,预计2023年底平均量产效率能够达到26%。

财联社记者从晶澳科技获悉,2023年公司旗下有九个生产基地新建N型产能项目顺利投产,组件产能达到95GW,硅片和电池产能分别达到组件产能的90%以上。同时,也令晶澳成功完成产能结构转型,使N型电池产能相对总产能的占比攀升至67%,N型产能规模居行业前列。

晶澳科技有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纵观目前整个光伏产业,N型产业链各环节产能虽然都在大幅拉升,但市场供应缺口还是较大。基于控制全球升温的目标,预计到2030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将超过5000GW,N型产品的供应能力是否可以满足未来庞大的装机需求,已成为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关键,同时也影响着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

前四组件厂中,隆基绿能是唯一未大规模跟进TOPCon技术的组件制造商,且直到去年9月,才正式宣布押注BC电池。在去年初规划中,公司预计全年组件出货85GW。不过,受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下滑,以及不参与低价抢单等策略影响,公司在去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透露,组件可能只能实现出货目标的85%。根据机构统计,去年公司组件出货预计65-67GW。

根据InfoLink统计,从组件的出货口径规模量来看,预计2023年出货中位数在450GW,相比前一年实现了爆发性的增长,同比增长达到47%。以该数据计算,前四家组件厂合计出货占比超过60%。

N型产业化全面加速

从出货规模上看,前四组件厂在去年均实现了60GW以上的出货量,“第一梯队”的门槛相较于2022年的40GW,大幅提高50%。此外,前四内部之间差距也在扩大,2022年,排名第一与第四的出货量差距在5GW左右。到2023年,该差距被扩大到15GW。有头部组件厂人士对财联社记者称,随着N型产能相继落地,今年在排名上预计“冲一冲”。

第二梯队之间的竞争则更加激烈。此前多年,阿特斯一直居于行业第五,公司在2022年组件出货21GW,2023年预计出货达到30.2-30.7GW。去年6月,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产能扩张提速,预计到2024年末,公司拉棒、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将分别达到50.4GW、60GW、70GW和80GW。

从最新出货情况看,阿特斯第二梯队“领头羊”地位,或将受到冲击。近两年,包括通威太阳能、一道新能等多家组件厂曾定下进入“组件前五”的目标。根据索比光伏网统计,通威太阳能和正泰新能在去年均实现28-30GW的出货量,与阿特斯的差距最低已不足1GW。

根据机构统计,正泰新能在2022年出货量约为13.5GW,通威太阳能约为9GW。以此计算,正泰和通威在2023年的组件出货量均实现翻倍增长。

组件厂出货的市场排名之争,也是以N型高效电池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迭代之争。根据此前预计,正泰N型电池产能占比在80%以上。通威股份于去年12月26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具备63GW组件产能,在国内集中式项目上与大型央国企集团达成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此外,东方日升(300118.SZ)、一道新能、协鑫集成(002506.SZ)、英利能源等组件出货均预计超过10GW。

组件充分竞争环境激烈,根据InfoLink统计,随着N型电池技术加速渗透,存量与增量之间的竞争一触即发:目前,PERC产能还有超过500GW,XBC规划产能达到159GW,HJT规划产能达到423GW,而TOPCon规划产能则达到1766GW。InfoLink Consulting资深分析师赵延慧表示,规划产能到实际落地预计会有打折。她预计,2024年TOPCon将形成产能800GW以上,组件出货将达到330GW。

而组件的技术之争,在2024年预计还会呈现加热的趋势,不仅是几种高效电池之争,对前代的PERC技术替代也会加速。据赵延慧分析,在2023年,不同技术的市占率趋势变化已经比较明显,PERC组件市场占比还有接近70%。到2024年,PERC存量市占率下降到20%—23%左右,市场的份额会被更高效率、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来进行替代和补充。

业内分析认为,这也会让组件市场的集中度继续提升。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副主任袁帅表示,头部企业的增长通常会压缩低端企业的市场份额,引发一定程度的行业洗牌。未来,组件技术发展和成本下降的速度,电力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等因素都会对组件企业的产品需求和竞争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趋势,灵活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