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国联证券储能业24年策略:悲观预期或已较充分反应 把握集中度提升和出海双主线

國聯證券儲能業24年策略:悲觀預期或已較充分反應 把握集中度提升和出海雙主線

智通財經 ·  01/17 14:53

前市場對於儲能行業各項悲觀預期或已較充分反應,2024年海內外需求預計持續向好。

智通財經APP獲悉,國聯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當前市場對於儲能行業各項悲觀預期或已較充分反應,2024年海內外需求預計持續向好,價格戰對廠商盈利的影響有望觸底反彈,隨着長尾廠商的出清,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23年11月底美國大儲在建項目規模合計達9.3GW,同比增長53.3%,疊加鋰價有望觸底,利率有望見頂,美國24年儲能需求或進一步大幅釋放。此外基荷電源裝機或無法滿足最大負荷缺口,系驅動國內儲能裝機高增速重要動力,23年11月以來,國內招中標明顯復甦,24年裝機有望實現高速增長。

國聯證券觀點如下:

悲觀預期或已充分演繹

2023年全年,儲能指數下跌29.75%,跑輸電新指數5.1pct,跑輸滬深300指數18.4pct。該行認爲當前市場對於儲能行業各項悲觀預期或已較充分反應,2024年海內外需求預計持續向好,價格戰對廠商盈利的影響有望觸底反彈,隨着長尾廠商的出清,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

量:看好美國需求釋放及國內補短板

23年11月底美國大儲在建項目規模合計達9.3GW,同比增長53.3%,疊加鋰價有望觸底,利率有望見頂,美國24年儲能需求或進一步大幅釋放。基荷電源裝機或無法滿足最大負荷缺口,系驅動國內儲能裝機高增速重要動力;23年11月以來,國內招中標明顯復甦,24年裝機有望實現高速增長。

價:項目經濟性改善,設備商盈利有望觸底反彈電芯降本推動了儲能系統持續降價,目前已有企穩趨勢,廠商盈利能力有望迎來觸底反彈。初始投資顯著回落、容量補償多地區推廣、現貨交易能力提升帶來的調用次數提高等多重邊際改善,可將獨立儲能項目全投資IRR由23年初的0.36%-2.81%,提升至24年的4.88%;若考慮更換電池後20年以上全生命週期的經濟性,保守測算IRR爲6.99%。

格局:行業出清階段,龍頭集中度有望提升

從大型央國企集採入圍情況來看,22及23年入圍標段數量CR3分別爲26%/26%,CR5分別爲40%/38%,CR10分別爲68%/61%;雖然較多新進入者湧入,頭部優勢仍較明顯。展望2024年,長尾廠商受成本壓力、售後質保壓力、交易算法差距等因素影響,行業有望進入出清週期,推動格局改善。

新技術:降本驅動新型儲能技術加速放量

工藝優化和設備降本推動壓縮空氣儲能造價明顯降低,由21年併網項目的8-10元/W下降到5元/W的水平。釩價下行推動釩電池儲能經濟性提升,中核匯能23年集採中標價均價2.65元/Wh,較22年下降14.5%;電解液租賃模式的出現有望進一步降低初始投入成本,儲能新技術有望加速放量。

投資建議

該行認爲應把握格局較好且出海優勢較強的環節,主要看好4個方向:

1)溫控環節客戶黏性較強,同時受益於多類下游需求提升,建議關注英維克(002837.SZ)、同飛股份(300990.SZ)、高瀾股份(300499.SZ)。

2)PCS環節盈利能力和格局均較優,動態技術壁壘打造護城河,建議關注上能電氣(300827.SZ)、盛弘股份(300693.SZ)。

3)具備優質海外訂單的系統集成商,建議關注陽光電源(300274.SZ)、金盤科技(688676.SH)、南都電源(300068.SZ)等。

4)液流電池、壓縮空氣、重力儲能、儲熱等新技術由示範工程向產業化推進。

風險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預期;廠商出海進程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