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科伦药业(002422)公司深度报告:三发驱动基业长青 创新开启新周期

科倫藥業(002422)公司深度報告:三發驅動基業長青 創新開啓新週期

東海證券 ·  2023/11/10 18:12

投資要點:

三發驅動全面佈局,創新成長逐步兌現。公司創立於1996年,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經過27年的發展,公司已發展成爲大輸液行業的龍頭,並且在中間體、原料藥到製劑的全產業鏈條形成競爭優勢。2012年公司啓動創新藥研發工程,創新藥經過多年積累現在逐步兌現。

公司堅持“(大輸液+仿製藥)+(原料藥中間體+合成生物學)+創新藥”的全面佈局,大輸液、仿製藥、原料藥板塊貢獻穩定現金流,驅動企業創新升級。2022年,公司營收與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89.13、17.09億元,2018-2022年CAGR分別爲2.95%、7.09%。公司創新研發成果兌現在即,業績增長動力十足。

輸液產品結構持續優化,仿製藥種類不斷豐富。公司作爲大輸液的龍頭,近五年每年營收超90億元,毛利率穩定在63%以上,營收和毛利率均高於同行業其他公司。公司不斷優化輸液產品結構,可立袋與多室袋等密閉式輸液品種佔比提升帶來毛利增加,腸外營養在銷品種達到10餘個,高附加值輸液產品支撐大輸液業務持續增長,形成穩定現金流。公司仿製藥品種衆多,2017年至2023年7月31日共有152項產品獲批,特色領域優勢不斷增強,已建立起了在腸外營養、細菌感染、體液平衡及中樞神經等疾病領域的核心優勢產品集群,並在麻醉鎮痛、生殖健康、 糖尿病等疾病領域逐步拓展和強化。隨着新產品上市、集採中標增量產品的進院推廣,有望支撐公司仿製藥業務持續增長。

原料藥板塊增長強勁,合成生物學助力發展。公司抗生素中間體產品種類齊全,主要產品產能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硫氰酸紅黴素國內產能第二,青黴素中間體6-APA國內產能第三,頭孢類中間體產能是行業龍頭。公司在發酵技術、菌渣處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優勢明顯,爲抗生素中間體業務提供增長保障。公司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平台、酶催化技術平台圍繞用於保健和化妝品原料中高附加值天然產物、生物農藥、可降解生物基新材料等領域的上游菌種和中試生產工藝的研發,不斷拓寬業務邊界。公司目前有紅沒藥醇、5-羥基色氨酸、紅景天苷、依克多因、麥角硫因等產品,明後年將會有化妝品原料、飼料添加劑等大噸位產品投放市場;其中,紅沒藥醇發酵水平及純度已達到業內最高水平,成本上具有競爭優勢,同時也在積極開拓國外市場,有望貢獻收入新增量。

研發產品管線豐富,創新實力獲認可。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爲17.95億元,2018-2022年CAGR爲15.2%。目前公司共有14項創新項目開展臨床研究。核心產品SKB264已獲得CDE的3項突破性療法認定,目前用於治療既往經二線及以上標準治療的晚期TNBC的III期臨床試驗達到了主要研究終點,上市申請擬納入優先審評;用於二線治療HR+/HER2-轉移性BC的III期臨床研究獲得批准;SKB264單藥用於TKI耐藥EGFR突變NSCLC的III期臨床研究正快速推進入組。A166針對三線治療HER2+BC適應症率先申報上市。A140治療RAS野生型mCRC上市申報獲受理。A167針對鼻咽癌三線治療已經遞交上市申請,預計2024年獲批上市。國際化方面,公司持續加強與默沙東的合作,由默沙東主導推進的多項全球多中心註冊性臨床研究正在順利推進中,國際市場的商業價值突顯。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2023-2025年的營收分別爲207.78/224.22/243.89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23.26/27.15/31.93億元,對應EPS分別爲1.58/1.84/2.16元,對應PE分別爲17.66/15.13/12.86,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仿製藥一致性評價進度滯後風險;新藥研發進展不及預期風險;原料藥量價波動風險;市場風險。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