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红利策略还能坚持多久?个人投资者也爱高股息,持续买入蓝筹股

券商中國 ·  Sep 17, 2023 18:12

来源:券商中国

今年以来,以中国神华、中国海油、长江电力等高股息的周期股、公用事业股表现出色,投资者纷纷通过直接购买相关股票或者主题基金的方式加入红利策略的大军之中。

市场人士表示,绩优企业稀缺、资产配置荒、存量博弈环境等因素是高股息标的表现优异的重要基础,也是本轮高股息指数超额收益幅度和持续性高于以往的重要因素。展望未来,高股息策略未来或仍有超额收益,但随着涨幅加大,以及投资者可选择的投资机会增多,超额收益的难度可能有所加大。

得股息者得“超额”

“今年你只要抱住5%的股息已经远远跑赢市场了,何况你持有的股票不仅分红,股价也涨了不少。”上海一家私募合伙人和券商中国记者谈起今年流行的红利策略时表示。

从数据上看,今年股息率较高的行业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表现。以整体股息率较高的煤炭为例,年内煤炭指数涨幅达7.55%,龙头中国神华年内涨幅高达24.33%,在市场低迷的9月,中国神华还持续上涨了超过10%。

以高股息为核心的红利策略为什么受欢迎?深博基金副总经理、基金经理邓弈超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红利策略之前也叫狗股策略,是smart beta投资策略里的一大类。这两年红利策略表现优秀,首先是风格轮动的结果,在“茅指数”风行的那几年,红利指数其实不太受到市场待见,当时质量因子和规模因子更受到资金追捧,现在风格从质量因子到红利因子的转变,也能看到红利因子受欢迎而质量因子相对冷落。

其次是由于近两年地缘事件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也刺激了周期板块价格上升,而红利策略中包含许多分红较大或稳定的能源及公用事业标的。

此外是市场风险偏好因素,从数据上看,近年市场风险偏好整体较低,资金更倾向于波动较低及现金流优异的资产,因此红利策略也受到许多这方面需求的资金关注。

上海海能证券投资顾问公司首席投资顾问徐习瑶表示,高股息策略系统性跑赢市场取决于多方面因素。

第一,宏观环境方面高增速企业稀缺。从全A中报业绩情况来看,传统行业尤其是国企背景的行业龙头公司业绩表现更加稳定出色,而其他赛道成长业绩普遍承压,这就导致资金更倾向于高股息分红确定的公司。

第二,资金方面增量资金少,存量环境下资金避免倾向,导致市场成长股股价下行而资金扎堆业绩和分红相对确定的公司。

第三,当前环境利率水平持续回落,房地产、信托、理财产品等投资品收益普遍下降,资产配置荒的背景下高股息红利资产成为不可多得的稀缺品,这也是高股息策略出现明显超额收益的重要原因。

“今年市场波动较大,再加上经济发展前景的分歧,都使得保守的策略成为有所作为的基金投资的偏爱。煤炭,通信,石油以及公用事业股由于股本以及总市值都较大,由于具有高分红特征,相对稳定的股价,自然而然成为了稳健类投资者的偏爱。”申港证券首席投顾徐广福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投资者持续涌入

随着高股息策略的超额收益明显,投资者也持续涌入,除了直接买入相关个股之外,红利有关的指数基金规模快速增长也能反映出投资者的这种偏好。

开源证券金融工程魏建榕团队研究显示,截至9月15日,市场上红利基金数量84只,规模合计839.2亿元。细分来看,被动红利基金、主动权益红利基金和量化红利基金规模分别为410.9亿、318.2亿、110.1亿,被动红利基金规模占比近5成。

事实上,被动红利指数基金还在持续增长,比如红利ETF易方达,总份额从二季度末的20.61亿份增长至最新的30.47亿份。

对于资金持续涌入的市场后续发展,徐广福认为,考虑到这些股票整体上股价表现比较强劲,或许难以再度获得超额收益,投资者需要注意短期的下行波动风险。

“某个策略在一段时间成功后,会吸引大量资金模仿和加入,这会带来这个策略更加拥挤,导致投资性价比下降。所以红利策略相比之前来说,策略性价比已经有所下降了。”邓奕超表示。

他认为,如果是对现金流方面有需求的投资者,还是可以通过分次进入的方式参与红利策略的机会。至于持续性方面,短期内由于不断有资金进入,或许还有进一步推高红利标的价格的趋势性机会,但从性价比方面来看,投资者需要关注策略拥挤程度的问题。

展望后市,徐广福认为,虽然短期市场受制于负面情绪以及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在管理层密集性出台各种政策之后,还是要留意可能带来的累计效应。

“传统上,市场认为在‘政策底’明朗之后,后续‘市场底’虽然时间上震荡时期不一,但是从指数的绝对值上来看,一般相距不远。在当前市场上,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的转折点何时到来。板块建议关注受益于政策未来发展趋势的行业,以及近期政策压力较大的诸如医疗医药行业等。”徐广福说。

编辑/Corrine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