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观点 | 配置港股“中特估”,把握高股息策略正当其时!这些标的可以关注

黨崇鈺投資筆記 ·  Jul 25, 2023 15:44

来源:党崇钰投资笔记
作者:党崇钰

核心观点

当前节点我们认为港股央国企配置价值可从以下四个角度思考:

估值低:长期来看港股国企估值整体较低,而且目前香港央企指数PETTM低于过去5年均值。过去10年港股国企市盈率基本上处于5至10倍估值区间,而非国企港股PETTM波动较大,且持续高于国企估值;相较于A股,港股国企估值较低;截至7月19日,香港央企指数PETTM仅为5.35,低于过去5年均值。若央企价值重估,未来被低估的港股央企有望进一步提高估值。

股息率高:港股国企股息率整体偏高。2022年港股国企股息率中位数为6.32%,而恒生指数成分股中位数仅为4.09%,在经济增速放缓,恒指震荡情形下,港股央国企投资性价比凸显。分板块来看,截至7月19日,能源、金融板块的港股国企股息率较高,中位数分别为8.4%、6.3%,而日常消费、信息技术板块股息率中位数较低,分别为1.9%、2.5%。

政策受益:国企改革背景下港股央国企或更注重股东回报。2023年1月5日,国资委针对中央企业提出“一利五率”经营指标和“一增一稳四提升”总体目标,新增“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现金比率”,对国企股东回报和现金管理提出新要求。我们认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随着国企改革深入推进,有利于港股国企估值、运营效率、创新能力等进一步提升。

抗跌防御属性:港股央企在宏观环境快速变化下较大盘跌幅或更小。2022年在美联储大幅度加息以及国际局势紧张等情况下,恒生指数出现较大回调,2022年最大跌幅达41%,而同期港股央企指数最大跌幅仅为23%。从波动率来看,近5年香港国企指数年化波动率仅为18.67%,低于港股大盘的23.24%。未来国际形势不确定性仍较高,港股央企防御价值或凸显。

标的筛选:为了筛选出低估值、高估值且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的“中特估”标的,我们设定了以下四个标准:1.市值大小:150亿港元以上;2. 盈利能力:2022-202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以上,2023、2024年预测净利润增长率为正;3.股息情况:过去12月股息率不低于4%且前一年度曾派发股息;4. 估值水平:市盈率、市净率分位数不高于过去五年的60%。我们总共筛选出42家港股高股息率且估值较低的标的,有16家来自于金融业,而其中9家为银行。

“中特估”板块概览:地产建筑行业:下半年复苏或较慢;电讯业:部分标的兼具成长性和高股息率;工业:所筛选出的标的主要为高速、港口企业,建议关注疫情消退后交运板块业绩修复;公用事业:电力股或迎来配置良机;金融业:关注新增社融超预期;资讯科技业:板块未来或受益于美债利率下行;非必需性消费业:汽车业为扩大消费的重要抓手,目前出口增速为亮点。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增速不及预期;海外经济衰退风险超预期;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国际地缘形势变化超预期;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1. 港股中特估板块优势在哪?

1.1 港股中特估:估值低、股息率高、政策受益、抗跌防御属性

长期来看港股国企估值整体较低,而且目前香港央企指数PETTM低于过去5年均值。过去10年港股国企市盈率基本上处于5至10倍估值区间,而非国企港股PETTM波动较大,且持续高于国企估值。相较于A股,港股国企估值较低,截至7月19日,香港央企指数PETTM仅为5.35,低于过去5年均值,若央企价值重估,未来被低估的港股央企有望进一步提高估值。

央企国企股息率较高可增厚收益。2022年底香港国企股息率中位数为6.32%,恒生指数成分股中位数仅为4.09%,在经济增速放缓,恒指震荡背景下,港股央国企投资性价比凸显。分板块来看,截至7月19日,能源、金融板块的港股国企股息率较高,中位数分别为8.4%、6.3%,而日常消费、信息技术板块股息率中位数较低,分别为1.9%、2.5%。

随着国企改革深入推进,港股国企估值、运营效率、创新能力等或进一步提升。1月5日,国资委针对中央企业提出“一利五率”经营指标和“一增一稳四提升”总体目标,新增“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现金比率”,对国企股东回报和现金管理提出新要求。我们认为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结束之年,而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国企改革深入推进,有利于港股国企估值、运营效率、创新能力等进一步提升。

港股央企在宏观环境变化下较大盘跌幅或更小。2022年在美联储大幅度加息以及国际局势紧张等情况下,恒生指数出现较大回调,2022年最大跌幅达41%,而同期外资持股占比较小的港股央企指数最大跌幅仅为23%,体现更强的抗跌性能。从波动率来看,近5年香港国企指数年化波动率仅为18.67%,低于港股大盘的23.24%。未来国际形势不确定性仍较高,港股央企防御价值或凸显。

2. 港股低估值、高股息标的筛选

我们根据以下标准筛选出了一些低估值、高股息的国企:

1.市值大小:150亿港元以上。

2.盈利能力:2022-202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以上,2023、2024年预测净利润增长率(Wind一致预测)为正。

3.股息情况:过去12月股息率不低于4%且前一年度曾派发股息。

4.估值水平:市盈率、市净率分位数不高于过去五年的60%。

我们总共筛选出42家港股高股息率且估值较低的标的,其中金融业、地产建筑业、公用事业板块数量较多,分别有16、7、6家,而金融业里面银行占有9家,具体结果如下:

3. 行业基本面分析

3.1、 地产建筑行业:下半年复苏或较慢

2023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需求复苏或较慢,建议关注地产政策是否有增量,基建下半年投资增速或仍有韧性。地产板块:房地产市场需求复苏。2023H1,国内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减少5.3%,较2022年全年同比-24.3%有较大改善。但整体市场修复速度较缓慢。一方面,2023Q1居民部门杠杆率高达约63%,为有数据以来的高位,而另一方面,1-6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4%,远低于2013Q4-2019Q4的均值8.31%。高杠杆率和收入增速下滑或对房地产需求产生抑制作用,而收入增速需要一定时间修复。根据我们此前报告《2023年下半年港美股投资策略展望》,未来地产政策或有放松空间,过往当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变化为负时,国内贷款利率往往会出现下行,未来地产板块或有增量政策出台。除了5年期LPR可能调降,因城施政、融资支持、重组并购等政策仍可能继续出台,但一线城市放开限购等方式能否出现短期不能期待过高,短期重要经济政策观察时点为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基建板块:下半年基建投资或仍有一定韧性,尽管近期基建投资当月同比增速出现下滑趋势,但未来或仍为经济增长重要抓手。

3.2、电讯业:兼具成长性和高股息率

目前港股电讯业板块估值较低,具有一定成长性,整体营收增长较高。估值:截至7月18日,港股电讯业板块PETTM达10.09倍,市盈率分位数分别为过去5年、10年的44%、23%,整体估值较低,估值仍有一定的提高空间。成长性:2023年1-5月,电信业整体营收达8529亿元,同比增长7.8%。5月全国5G移动电话用户数为6.5亿,同比增长52.1%,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38.1%。未来在“数字经济”大背景下,以及随着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扩散,电讯板块或迎来新增长点。

电讯业板块未来在国企改革下有望提高效益,电讯运营商龙头派息率仍有提升空间。1月5日,国资委针对中央企业提出“一利五率”经营指标和“一增一稳四提升”总体目标,未来电讯国企有望提升创收效率。此外在2022年年初,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均提出要继续提高派息率到70%以上,未来电讯业板块派息率仍有提升空间。

3.3、工业:关注疫情消退后交运板块业绩修复

目前港股交通运输板块估值整体处于低位。工业板块所选标的主要分布在高速、港口等交通运输板块,以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其中在高速、港口板块高股息率的央国企较多。截至2023年7月20日港股交通运输行业整体PB(LF)为0.86,市净率分位数为过去5年13.08%,估值较低。

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高速、港口企业业绩或有望提振。2023H1,交通运输客运量、货运量分别累计同比增长56.3%、6.79%,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累计同比增长7.34%,未来相关板块业绩或有望提振。

随着客流回暖拉动铁路需求恢复,轨道交通设备需求或有提振。从铁路需求端来看,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7.7亿人次,其中4、5、6月份旅客发送量快速攀升,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7.6%、5.6%、4.8%。从铁路投资端来看,2023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049亿元,同比增长6.87%,较2022年全年的-5.08%改善明显。在铁路建设投资逐渐回暖以及“一带一路”政策支持下,未来轨道交通设备需求或持续回暖。

3.4、公用事业:电力股或迎来配置良机

港股公用事业板块整体估值较低。截至7月18日,港股公用事业板块PETTM为12.89倍,市盈率分位数约为过去5年的7.23%,整体估值较低。

未来双碳背景下的清洁能源、气候异常背景下的化石能源或有一定投资机会。清洁能源:2023年1-6月,风电、太阳能产量累计同比分别为15.97%、7.44%,其中1-5月在国内发电新增设备容量中,风电同比增长51.2%,增速较高。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持续推进,未来清洁能源产量增速有望持续保持高位。化石能源:近期火电产量增速上行较快,累计同比增速从2月的-2.26%增长至6月的7.54%。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报告,厄尔尼诺事件在2023年下半年持续的可能性达到了90%,此次事件至少为中等强度。在厄尔尼诺事件下,国内部分地区气温或较高,或带动化石能源需求。

未来或受益于电力市场化改革,电力股或迎来配置良机。近期《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审议通过,电力市场化改革速度或加快,有利于提振火电运营商业绩。1-6月,全社会累计用电量43076亿千瓦时,累计同比5%,6月单月同比增长3.9%,随着夏季到来,用电量或继续攀升。

3.5、 金融业:关注新增社融超预期

在我们筛选出的股票池中,金融类企业共16家,其中有9家银行,4家保险公司,3家证券公司,截至7月17日,平均股息率可达7.38%。

所筛选的金融业标的估值普遍较低,股息率方面银行整体高于保险与券商。估值方面:目前16家金融企业均处于破净状态,市净率处于过去10年低位。除了邮政储蓄银行与中银香港以外的7家银行的市净率都在0.2-0.4区间,市净率较低且处于历史低点。券商与保险公司整体市净率大概在0.4-0.8左右。股息率方面:除去中银香港以及邮政储蓄银行以外,其他银行当前股息率接近9%,过去3年股息率均高于7%。此外,所筛选出的券商、保险标的股息率大致在4%-7%。

2023年6月新增社融超预期,或有利于银行业,但需要考虑LPR下行影响。6月社融数据有较大改善,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22万亿元,预期为3.22万亿,大超预期;比5月的1.56万亿多2.67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9%,前值为9.5%;新增人民币贷款3.05万亿元,前值1.36万亿元。新增社融数据超预期有或有利于银行业,但是也需要考虑贷款利率下行对银行业绩的影响。

3.6、 资讯科技业:未来或受益于美债利率下行

资讯科技板块估值具有一定安全边际。恒生资讯科技板块PETTM在2021年2月以后整体持续下滑,截至7月19日,资讯科技业PETTM约为22倍,PE五年分位数处2.32%左右,居历史低位,资讯科技板块整体估值具有较高安全边际。

近期政策风向有利于改善资讯科技板块风险偏好。近期无论是李强总理主持召开平台企业座谈会还是政府颁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文件,都有利于资讯科技板块的风险偏好改善,提振板块整体估值。

未来随着美国通胀日渐缓和,美联储停止加息,板块整体流动性或有改善。美国6月未季调CPI同比上涨3%,预期为3.1%;环比升0.2%,预期为0.3%。随着通胀日渐改善,未来美联储或停止加息,有利于改善板块流动性。

3.7、 非必需性消费业:汽车业为扩大消费的重要抓手

2023年上半年汽车销售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出口为汽车业增长新亮点。乘用车:今年1-6月乘用车零售呈现本世纪以来第一次逐月环比增长走势,1-6月累计零售952.4万辆,同比增长2.7%。6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达到189.4万辆,环比增长8.7%,同比下降2.6%。由于去年6月车购税减半政策实施刺激了购车需求,乘用车市场进而形成了较高的零售基数,或是今年6月零售同比微跌的重要原因。新能源汽车依托车购税减免等政策,2023年销量较2021、2022年同期大幅提高,6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5.1%,较去年同期27.3%的渗透率提升7.8个百分点。此外,2023H1国内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75.71%,出口为汽车行业新增长亮点。

汽车行业为政府扩大消费政策的重要抓手。2023年7月21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优化汽车限购管理政策,鼓励限购地区因地制宜增加年度购车指标投放,支持老旧汽车更新消费,加快培育二手车市场等。我们认为汽车业体量大,产业链涉及企业多,未来或持续为政策关注重点。

受益于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下降,今年新能源车企盈利能力或有改善。今年以来,碳酸锂价格从去年11月的高位约60万元/吨下跌至7月约30万元/吨,有利于今年新能源车企盈利改善。

4. 风险提示

国内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国内经济目前仍处于温和复苏阶段,未来复苏节奏将影响相关资产价格走势。

海外经济衰退风险超预期,美国目前经济韧性仍存,未来经济走弱节奏具有不确定性,对相关资产价格走势形成干扰。

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美国通胀仍有韧性,中小银行危机虽暂时缓和但风险仍存,短期内宏观变量对海外货币政策干扰仍存,海外货币政策具有不确定性。

国际地缘形势变化超预期,国际地缘政治局势变化将影响资产盈利、估值、市场风险偏好等。

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过往历史资产价格由当时宏观环境、资产属性、市场交易行为等多重因素决定,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因此过往资产价格走势仅供参考。

编辑/Jeffrey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