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中芯国际迎国资背景“新帅”,“技术五虎”时代宣告落幕?

Laohu Finance ·  Jul 18, 2023 21:41

不到两年,中芯国际再换帅。

7月17日晚间,中芯国际发布公告,高永岗博士因工作调整辞任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主席职务。公司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刘训峰接任董事长一职。上述人事变动自7月17日起生效。

据悉,此前为公司CFO兼公司秘书的高永岗,去年8月接替最后的“技术派”周子学挂帅中芯国际,被市场视为“过渡期”董事长。他的离开,也意味着“技术五虎”时代正式落幕。

而今,接任者刘训峰则是一位具有丰富产业集团管理经验的老将。其5月刚加入中芯国际,与另两位新任非执行董事都具有“大基金”相关背景。

历经两年的高层换血,以及成熟制程的转型,中芯国际已成为一家“高端代工厂“,在对外口径中逐渐“模糊了”先进制程的研发与生产销售情况。

当前,中芯国际仍在逆周期扩产,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一季报电话会上公司表示,虽然整体未看到市场回暖,但将按照扩产计划推进相应的资本开支。 

大基金团队“接棒”

新挂帅的刘训峰,具有深厚的国企管理背景。

资料显示,刘训峰博士,现年58岁,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华东化工学院(现称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反应工程专业硕士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刘训峰具有能源化工背景,长期在大型产业集团工作,拥有逾30年的企业管理经验。曾在中国石化上海子公司、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等担任主要管理职位;上海华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及董事长、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亦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市新材料协会会长。

2023年5月12日,中芯国际公告称,委任刘训峰为公司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公告中提及,刘训峰是由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即“大基金一期”推荐的候选人。

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股东中,鑫芯(香港)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7.80%,是公司第三大股东。鑫芯香港是巽鑫(上海)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后者由“大基金一期”全资拥有。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即“大基金二期”)亦在中芯国际直接持股1.61%,是公司第四大股东。

除了刘训峰之外,还有一位“大基金”背景的非执行董事近期加盟。

2022年11月,杨鲁闽获任中芯国际非执行董事,其现年43岁,任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及副总裁,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及董事。此外亦担任国家集成电路基金董事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过渡期”董事长

2021年9月,时任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因身体原因辞职,时任公司CFO的高永岗临时兼任代理董事长,并在2022年3月“转正”,被正式任命为中芯国际董事长。

高永岗今年58岁,是中芯国际的“老将”。其曾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总会计师、大唐电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2009年进入中芯国际董事会后,历任中芯国际非执行董事、战略规划执行副总裁、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联席公司秘书。

据中芯国际公告描述,他拥有逾30年企业管理经验,曾担任过多个企业或机构的财务或企业负责人,在财务管理、投融资以及企业管理等领域有较丰富经验及较深入的研究。有别于此前几任董事长的技术背景,其被市场认为是公司团队调整期“过渡”之选。

2022年8月,中芯国际宣布赵海军博士辞任执行董事,将专注于履行联合首席执行官的职责。

相较上年同期的名单,执行董事中少了周子学、赵海军、以及内讧不断的蒋尚义、梁孟松两位技术大牛;非执行董事少了周杰;独立非执行董事少了ARM前总裁William Tudor Brown,以及台积电出身的杨光磊。

由此,“技术咖”全数离开公司董事会。执行董事仅剩财务背景的高永岗1人,包含非执行与独立董事在内剩余9人。

而此次高永岗辞任董事长、执行董事等职务后,中芯国际董事会规模也进一步缩减。由2020年12月的15人,缩减至如今的8人,执行董事数量由5人缩减至1人。

事实上,从2021年开始,中芯国际已逐步跳出“高薪抢大牛”的行业惯例,从薪酬结构也可以侧面看出,公司经营风格正在迅速切换。

2021年5月,公司发布一期41亿大规模股权激励计划,覆盖了近4000名员工,占到总数的20%,人均可获66万元,激励期则为2021-2024年。

与此同时,公司高管薪酬却同比有所下降。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虽然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公司高管薪酬总额3225万元,却同比下降41%。

从高级管理层薪酬分组来看,亦有所分化。其中,2020年高级管理层薪酬最高者位于3103万元~3144万元,而2021年最高者只介于1061万元~1102万元,仅为上年度的三分之一水平。

转型摩擦期

从重研发到重经营,转型后的中芯国际,营收体量显著提升。

去年6月,中芯国际的营收增速首次超过台积电。截至2022年末,折合8英寸计,中芯国际月产能为71.4万片,同比提升约15%。

2023年一季度,中芯国际已稳坐全国第五大晶圆代工厂商,市场份额约为5.3%。前四大厂商台积电、三星、格芯和联电,份额分别为60.1%、12.4%、6.6%和6.4%,差距正在缩小。

然而,全球晶圆代工市场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承压,目前仍处于下行周期。据第三方机构预测,2023年全球晶圆代工行业营收将同比下降约20.8%。

2023年一季度,中芯国际营收为14.62亿美元,同比下滑20.6%,环比下滑9.8%;净利润为2.67亿美元,同比下滑53.1%,环比下滑37.2%。

报告期内,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到至68.1%,而2022年四季度产能利用率为79.5%,2022年全年为92%。毛利率也由上一季度的32%,下滑至当季的20.8%。

今年2月电话会上,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坦言,2022年,智能手机、电脑、家电等市场需求由暖转冷,客户下单意愿明显减弱,产业链从供不应求转入去库存的下行周期;同时,由于国际地缘政治形势变化,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不过,由大基金团队接手的中芯国际,仍在砥砺前行,逆周期扩产的步伐不断加速。

5月电话会上,赵海军进一步回应,中芯国际并没有采用“低价策略”挽留底部价格敏感的产品代工订单,因此产能利用率才出现较大的跌幅,在存量产品上,同一款产品二季度和一季度代工价格变动低于5%。

展望二季度,中芯国际预计产能利用率和出货量都将在一季度的基础上回升,营收预计环比增长5-7%,毛利率介于19-21%之间。而尽管二季度收入触底回升,中芯国际同时指出下半年的复苏幅度仍不明朗,整体未看到市场回暖,因此维持此前给出的2023全年收入同比下降低十位数,毛利率为20%左右。

在业绩与产能利用率下滑的双重压力下,中芯国际表示,将按照扩产计划推进相应的资本开支。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