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中国平安(02318)业绩会的67分钟

Zhitong Finance ·  Mar 22, 2023 17:20

2023年3月16日11:30分,深圳福田区柏悦酒店43层,人头攒动,近百名记者走进会议室。这是三年以来最受市场关注的中国平安(02318)业绩会。 

11:43分,中国平安管理层开始入场,董事长马明哲拉开椅子坐下来,继之将手上的平板电脑头翻开,和下面的媒体记者稍稍点头打了个招呼。 

这场面对媒体的业绩会是接在投资者会之后召开,直面这家营收过成亿的巨擎,大家好奇点聚焦于:平安十年来营业收入从3000亿增长到1.18万亿,总资产从2.8万亿增长到10.7万亿,未来要去往何方?过去两年的业绩会均未曾发声的马明哲,这一次是否会打破惯例?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就在年报发布的前两天,平安发布的 2023年1-2月两个月的保费公告,实现了连续两个月均超过4%的增长,这被媒体称之为“春到平安”,亦被市场解读为平安寿险改革初见成效的一个切面。  

在3月6日的发布会现场,平安管理层表示,今年全年有望实现新业务价值正增长。似乎一切向好的种子都在2023年早春开始萌芽。 

已经拥有2.3亿客户的平安,未来能否保持增长力?凭借什么维系增长力?67分钟的发布会,平安管理团队试图给出答案。 

2.3亿客户的平安如何持续增长? 

11:45分,主持人平安集团董事会秘书兼品牌总监盛瑞生做了开场致辞。还是一如既往的简明扼要,用时不到一分钟时间,便将话筒交给了联席首席执行官姚波,详细介绍中国平安2022年度业绩表现。 

姚波直接将业绩的PPT翻到第五页,强调了平安的战略总结,“我们的战略是推动‘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升级,我们的愿景是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他形容“2022年是非常困难严峻的一年”,但“集团整体的高质量发展,表现应该优于同业的平均水平”,平安将以ROE持续高增长吸引投资者。 

2022年,平安归属母公司股东营运利润1483.65亿元,同增0.3%,营运ROE(净资产收益率)达17.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37.74亿元;向股东派发全年股息每股现金2.42元,同比增长1.7%。 

作为平安21年的老人且兼任公司的CFO,姚波更愿意用数字说话。他说,作为营运利润来源的核心业务,2022年寿险及健康险同比16%的增长,为整个集团利润注入强心剂;平安银行业务同比增长25%,“这些压舱石板块业务的稳健表现验证了综合金融的优势。” 

姚波仅用了8分钟就讲完了约20页左右的业绩PPT,并于11:54分进入媒体提问环节。 

第一个提问是关于2022年的业绩评价、2023年的展望以及平安的应对,姚波接下了这一个提问。他首先用三个关键词进行了2022年的业绩总结:稳健增长、持续回报、改革创新。 

作为公司的业务支柱。姚波透露了一点三月的寿险新业务情况。他说,寿险已经完成了过去三年的深度改革,不管是在产品端还是在渠道端都在稳步推进,成效也是初步显现。“寿险新业务在2月、3月都实现了正增长,而且势头比较良好”。 

2022年,寿险健康险板块贡献的净利润为484.88亿元,占公司总净利润比例为57.9%;银行板块贡献的净利润为263.8亿元,占公司总净利润比例为31.5%,二者占总净利润比重为89.4%。 

首席运营官付欣首次亮相发布会。付欣形容,2023年是平安回归高质量成长的一年,“整体我们想概括为整个业务增长是长期的,是回归高质量增长的。。” 

这种信心主要来源于三个层面:行业的增长、平安的改革基础、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 

从行业面剖析,2023年1-2月,A股5大上市保险公司累计实现保费收入7576.6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10%,行业触底回升态势已经确认。 

平安的业绩增幅在五大保险公司中为最高。2023年1-2月两个月,平安旗下4家子公司合计实现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约1922.56亿元,同比增长约4.97%。此中,作为压舱石的寿险业务,1月、2月份实现4.43%、7.14%的同比增长,而平安寿险单月同比增长的最近一个月,要追溯到27个月之前的2020年9月,彼时增速为0.16%。 

“我们的寿险改革为未来的高增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付欣表示,今年1月和2月公司的NBV(新业务价值)增速已经转正,触底反弹的态势会持续全年,相信在第一季度和全年NBV都会是正增长。 

付欣说,2017年平安的客户数是1.7亿,2022年已接近2.3亿,此中持有公司四个产品以上客户数超过9000万人,接近40%的客户数。所以,“我们认为这样一个基础,让我们对2023年甚至中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模式是非常有信心的”。 

媒体的第二个问题集中在平安的寿险改革层面。平安的寿险改革始于2020年末,彼时为开始实施阶段,进一步强调渠道升级、产品升级、经营升级三大方向;2021年则是持续深化改革阶段,通过以营业部为核心的重点项目,结合“产品+”体系等,驱动平安寿险实现“稳定队伍-健康队伍-三高队伍”三步走转型路径;2022年则是逐步深化推广数字化试点,深化转型项目落地。 

联席首席执行官 陈心颖成为这一话题的答者。或许是平安的风格,陈心颖也很喜欢用“三”这个数字。她说,寿险过去三年深度改革成效亮点体现在高质量代理人团队、新银保渠道、社区网格化渠道三个方面。 

陈心颖称,在改革动作方面,在清虚提质背景下,平安寿险的月均代理人数量为48.1万人,同比减少39.6%;不过,平安寿险人均产能和人均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2022年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2.1%,代理人收入同比增长22.5%。 

陈心颖透露,随着外部环境回暖及寿险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已经看到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在2月增速同比转正,并且在3月继续保持正增长的势头;预期2023年一季度及全年新业务价值可实现正增长。 

作为平安29年的老人,经验丰富的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对其中的银保渠道细节做了补充。他认为,新银保模式充分发挥了平安集团内部的综合金融优势,“未来五年,这一个渠道有望成为平安寿险的主要渠道之一,贡献NBV的比例会更大”。 

坚持“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模式 

业绩会取用了现场会议、视频直播及电话会议三种形式,来自香港的媒体人,抢到了第三个问题,他们聚焦于欧美利率波动对平安业绩的影响。 

作为首席投资官的邓斌回答了此问题。他认为,期货市场对于美联储未来加息的路径是否出现方向性变化,要看3月份美联储会议上的决策出炉。平安最主要投资的是在国内,95%资产在国内市场。多年以来,平安坚持的一个核心战略是配置长久期的利率债,延展资产久期,匹配平安的负债久期,“所以这个战略我们会继续执行下去,做好资产负债管理的长期性的工作”。 

在接下来的两个问题中,媒体集中对“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模式,及平安2023年对这一模式的新探讨进行了发问:“平安为什么要做?什么是管理式医疗?怎么做?平安怎么对它的未来充满信心?” 

目前平安的模式主要为: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科技赋能。此中,一端的大金融则是靠保险、银行等业务穿越周期,贡献利润;一端则是寿险改革、居家养老、高端养老的结合;数字化转型则是提升两端业务、塑造科技平安的基石。 

谢永林将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科技赋能三项内容进行了拆解,他说,平安综合金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目前一个客户差不多接近持有三个合同,而四个合同的客户数增长了1.5倍,二十个合同客户数五年来增长了1.3倍。当一个客户平均拥有四个以上的产品和服务合同时,客户的流失率会低于1%”。 

达成这些改革成就的关键,在于三大工程:客户需求工程(优化产品和服务)、金融顾问工程(科技赋能)、四通一平工程(账户及数据等基础能力建设、优化流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把这些工作做出成效,综合金融的基础就会更牢靠、壁垒更扎实,综合金融真正能够成为平安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谢永林说。 

在医疗健康方面,依托强大资源优势,仅在线下资源层面,截至2022年底,平安已在全国布局14家健康管理中心,自有医生团队近4000人,外部签约医生超4.5万人,自有三甲/级医院6家,合作医院数超1万家,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2.4万家。 

谢永林同时坦言,“未来随着医疗健康、养老等产品的不断加入,客户合同数会更多、客户黏性会更高”。 

在中国的保险业,目前中国平安、泰康都在学习和对标美国的联合健康。诞生于 1974 年的联合健康,业务包括健康保险业务与健康管理产业链,目前已发展成美国最大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联合健康重视医疗机构投入,通过医疗服务提升保险附加值,其成长及ROE水平均领先于同行。  

陈心颖说,结合国情,平安的管理式医疗,更像是“联合健康+拼多多+美团”的结合体,联合健康是到店,拼多多是到线,美团是到家,平安比到家更进一步,到家里提供医疗健康养老服务。这需要一个强大的医疗体系、统一标准(采购、监督、服务等),加之强大科技平台的结合,平安现在已经有四千多万客户在使用健康医疗服务,预计这个比例未来也会越来越高。 

因为2022年地产的暴雷、而后随着“三支箭”的陆续发现及2023年地产行业的小阳春,使得平安的投资取向,成为在场媒体提问的活跃地带。 

数据显示,2022年平安净投资收益率4.7%,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总投资收益2.5%,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综合投资收益率2.7%,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谈及中国平安的资产配置,作为首席投资执行官邓斌表示,房地产投资风险可控,60%商业不动产在一线城市。从宏观角度看,不动产行业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邓斌直言,今年一是会积极主动配置专项债等长久期的利率产品,二是看好具有稳定现金流的不动产投资,例如商办、长租公寓、园区类投资。同时,今年国家规划发行专项债3.8万亿,平安仍然会非常积极主动配置这些长久期的利率产品。 

“最近这些年在资金配置的战略背景下,(我们)也在关注比较好的ESG投资机会,尤其在新能源方向,包括光伏、风电、水电这些项目,会加大资产配置。”盛瑞生适时补充说。 

在盛瑞生之后,有一个媒体提出了平安股价的问题,问及平安业绩和股价的拐点何时到来,以及是否会再推出一些创新性的产品改善公司业绩。 

对此,姚波回应称,目前平安的股价是被低估的,未来具有投资价值。“我们的寿险改革已经推进3年,随着改革的深化,今年一季度已经展示出比较好的增长势头。” 

陈心颖补充解释,“产品就几样东西,买房买车买保险,投资储蓄信用卡,健康医疗加养老,不管哪个渠道我们就卖这些东西,坚持卖这些东西”。 

时隔三年马明哲的再次发声 

2023年是平安成立35周年的重要时点。马明哲在2022年报致辞中特别对此提及:“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三十五岁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点,也是踔厉奋发的当打之年。” 

以保险出道,随后经过三年的改革,自然而然的延伸到医疗和健康,再辅以科技注入的强大动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结束了改革以来的阵痛期,并建立起不断深化的综合金融和日益完善的康养生态体系,这使得高质量发展成为平安新的主题词。 

在谢永林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在场媒体人都以为发布会已走向尾声之际,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马明哲身子向前倾了一下,打开了麦克风。 

马明哲点点头表示,平安的高质量发展包括三个关键词,“第一是可持续,第二是增长的结构,第三是增长的质量。” 

提及未来业绩,马明哲说,平安在过去二十年保持20%的增长,“未来继续保持20%的增长是不太可能的,但双位数增长是可以的,未来是可持续、稳定的增长,而不是大起大落。” 

另外是增长的结构,马明哲认为这很重要,平安一直在着力布局“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养老”,其中,综合金融相对稳健,而医疗健康养老是社会未来最大的需求,“所以说,平安的业务结构是非常好的。”马明哲表示。 

第三是增长质量,“我们可以看到,平安的ROE一直保持在16%-18%之间,去年是17.9%,增长质量是非常好的。”马明哲说。 

实际上,马明哲上一次在业绩会上发言还要追溯到3年前。2020年2月,彼时平安刚刚开启寿险改革不久,涉及百万代理人何去何从的重大考验。马明哲当时称,平安酝酿用2至3年研究推动寿险的改革。 

而如今,时隔三年之后再度发声,给予了市场无数暇想空间。有人说这是一二月份业绩的强势增长、转型的初见成功给予的底气;也有人认为,以马明哲坚韧的性格,这代表着的是平安2023年更大作为的宣言。 

但这一切均是一种猜测。12:52分,中国平安的业绩发布会正式宣告结束。但市场对于平安的追问将继续,而平安也将用实际的业务表现予以回应。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