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大佬集体调仓,互联网之父发出警告

格隆汇 ·  2023/02/16 16:20

美国基金行业13F报告披露完毕,华尔街大佬集体调仓。

de5c4-37f58057-c2e6-4d50-95f5-c8d0b5a9587e.jpg

四季度,大佬们卖出最多的股票是微软持仓市值下降13.7亿美元。买入最多的是阿里巴巴增持市值16亿美元

1

华尔街大佬集体调仓‍‍‍‍

股神巴菲特和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同时卖出芯片股。

股神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在2022年四季度清仓式减持台积电,减持幅度达86%,即5176.8万股。台积电目前在伯克希尔投资组合中位列第32名,持仓占比0.21%。

巴菲特在2022年三季度末建仓买入台积电,据CFRA Research分析师Cathy Seifert测算,伯克希尔大约以68.5美元价格买入台积电,并以74.5美元卖出。

巴菲特在台积电上“快进快出”赚了3.1亿美金,截至2月14日,2023年以来台积电涨超30%,巴菲特也算是买飞了。

8d0f6-7c2ca52a-2c9c-486d-ba10-4e9806e0802a.png

此外,巴菲特还错过了台积电的大手笔分红。台积电董事会2月14日决议2022年第四季每股配发2.75元为新台币现金股利,除息交易日为2023年6月15日。意味着,巴菲特错过了台积电至少1.42亿新台币的分红。 

巴菲特卖出股票的逻辑主要三点:1.公司基本面恶化;2.找到性价比更好的机会;3.股票短期涨幅过大,价格太高了。台积电这波卖出,是哪个逻辑?

和巴菲特神同步的还有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桥水在2022年四季度清仓AMD、美光科技,英伟达三家美国芯片巨头的股票,另外还清仓了德州仪器等芯片产业链相关的多只个股。

2

互联网之父发出警告

巴菲特在2022年三季度买入台积电的消息,点燃了A股做多芯片等科技板块的情绪。

去年11月14日,伯克希尔披露巴菲特大手笔买入台积电。受巴菲特买入芯片刺激,11月15日,A股市场芯片ETF涨超6%。

四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清仓式减持台积电,当日A股芯片ETF表现得比较淡定,A股芯片股此次没有跟风下跌。一方面是中美两国经济周期的错位,中国经济处于复苏阶段,科技等成长板块更容易获得市场资金的追捧;另一方面,ChatGPT这款现象级的产品出现,打开了科技产业的投资空间。

根据全球半导体观察,ChatGPT目前已导入了至少1万颗英伟达A100高端GPU进行并行运算以支撑其巨大的算力需求。ChatGPT作为AIGC产业的划时代产品,不论是对巨量数据的预训练,还是同时应付全球数亿用户的交互需求,都离不开高算力芯片的强大支持。

ChatGPT成为2023年以来最火爆的概念,今年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ETF涨超20%,芯片ETF涨超10%

d7c83-9dda3873-d596-4972-a8f0-064a251627aa.jpg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和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月16日,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伯克希尔副董事长查理·芒格,分享了对人工智能AI的看法,他说AI技术确实很重要,但其中也充斥着大量炒作成分。

芒格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非常重要,但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多疯狂的炒作。人工智能不会治愈癌症,它也不会做我们想做的所有事情,在围绕人工智能的广泛讨论中,芒格认为有很多无稽之谈,人工智能都是好坏参半。

谷歌的首席“布道者”、互联网之父 Vint Cerf 对人工智能炒作也发出警告。近期在加州山景城的一次会议上,Vint Cerf 诚恳地对参会者表示:不要因为“对话式人工智能是一个热门话题”而匆忙投资。

他认为,人工智能离意识和自我意识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并且这项技术所说的会做什么和它所做的有差距,用户很难分辨看起来“雄辩”的回答和准确的回答之间的区别。

3

明星基金经理“轻装上阵”

2023年以来,多名知名基金经理开启“轻装上阵”。

王宗合、冯明远等基金经理陆续卸任旗下产品,谢治宇、王崇、冯汉杰等知名基金经理旗下产品先后增聘其他人员共同管理。

2月11日,王宗合因公司工作安排,卸任鹏华精选回报三年定开混合、鹏华中国50混合,两只产品均由此前共同管理的基金经理王云鹏接任。

此前,在2月4日王宗合就因公司工作安排,卸任鹏华优质回报两年定开混合、鹏华成长价值混合两只基金。截至2月15日,王宗合共管理7只基金,最新管理规模168.78亿元。

明星基金经理冯明远也在卸任旗下在管产品,1月13日,冯明远因内部调整原因,卸任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经理;2月3日,再次卸任另一只基金信澳先进智造股票基金经理。截至2月15日,冯明远共管理11只产品,管理规模256.68亿元。

基金经理接连卸任,引发了投资者对其离职的担忧。某公募基金经理表示,知名基金经理通常为公司做出非常大的贡献,轻易不会离职,但当基金经理成长到一定阶段,对平台和个人发展空间有更高的要求,此时若有其它公司给出极具吸引力的股权,或者自身有了创业、奔私的想法,公司也很难再留住人。

基金经理“轻装上阵”未必是坏事,对于被动指数型基金经理来说,兼顾多只基金倒是压力有限,毕竟数量化的被动管理模式相对简单些。

对于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尤其是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而言,同时管理的产品数量和规模起来后,管理难度与压力也在抬升。基金经理的时间有限,把精力聚焦在少部分产品上,管理规模控制在能力圈范围内,对基金投资者来说是好事。

以上内容仅用作资讯或教育之目的,不构成与富途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富途竭力但不能保证上述全部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抢沙发